隴西川樂樓,也稱為紅軍演講台舊址,類型為古建築。位於會寧縣楊集鄉隴西川村街道。會寧縣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建築概況,保護措施,歷史價值,
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隴西川樂樓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
隴西川樂樓明僅清兩代修葺達六次,並且每次修葺後都刻制巨匾一塊,巨匾有“浩蕩乾坤”、“彩鳳雲霞”、“神聽和平”、“隴鎮雅觀”、“英風貫斗”等。
1920年海原地震,周圍其他建築物被毀,唯此樓巋然不動,保持完好。
1945年再次修葺加固,總高8.3米,寬7.5米,進深8米。其中樓基高2.2米,四周用石塊圍砌,裡面用土夯墊,樓體高4.5米,頂端裝飾物高1.6米。樓體分為前台和後堂兩部分,前台呈亭閣狀,高3.6米,寬7.5米,深3米,前沿口兩側裝有1.5米×1.5米的窗樓式木柵欄。後堂為人字梁結構,高4.5米,寬7.5米,深5米。台堂之間用木板分隔,隔板上留有“出相”、“入將”之門,隔板正中頂端鑲有一塊2.5米×0.6米的“隴鎮雅觀”大匾,為民國邑人梁松操題寫。
1977年,地方上對樂樓進行過一次維修。
2003年,在李義、李輝、曾慶余等人的呼籲下,在時任白銀市委領導支持下,對樂樓進行了全面修葺,流螢題“雄視古今”匾額,這是最近的一次維修。
2006年,在紀念長征勝利暨三大主力紅軍會師70周年前夕,會寧縣人民政府將樂樓按原樣大小複製於會師舊址。
建築概況
樂樓座北向南,磚木結構,後台部分為硬山頂式,前台部分為歇山卷棚頂式。面闊三間,進深四進。明間闊3.15米,兩側邊間1.45米;一進、二進1.45米,三進2.8米,四進1.35米。第三進與第四進中間有照璧,第三進兩柱頂正中書“隴鎮雅觀”四字;整個建築物通高6米,其中台高2米,樓高4米。
保護措施
1988年,會寧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會寧縣人民政府於2018年10月24日公布會寧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樂樓圍牆外側底邊為基準,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範圍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歷史價值
隴西川樂樓是研究當地明清代建築特點的重要建築物。同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