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山鄉川口村位於通渭縣隴山鄉的東面,距最近鄉鎮15公里,地勢平坦,全村受康家窪水庫影響,氣候濕潤,環境優美,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
眉華山、盤龍山兩個佛教聖地,歷史源遠流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口村
- 別名:麻口鎮
- 行政區類別:村社
- 所屬地區:通渭縣隴山鄉
- 地理位置:通渭縣隴山鄉、通渭隴川鄉與通渭縣新景鄉這三鄉的交界處
- 面積:16000 m
- 下轄地區:街道社、陰坡社、陽坡社、羅岔社、苟家川社、黨先灣社
- 政府駐地:街道社
- 電話區號:09325547181
- 郵政編碼:743318
- 氣候條件:溫帶
- 人口數量:7.8E-6 億
- 著名景點:眉華山、盤龍山
村情介紹,歷史介紹,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社會事業,風景名勝,地圖信息,
村情介紹
隴山鄉川口村是甘肅省通渭縣隴山鄉的一個村,地處通渭縣的隴山鄉、隴川鄉與新景鄉這三鄉的交界處。全村共有160戶,共780人,耕地8600畝。
歷史介紹
川口村在民國時期是麻口鎮的一部分,鎮址也在川口村街道社。麻口鎮下轄現在的通渭縣隴山鄉的川口村和甘果川兩村,靜寧縣的任家河社等。新中國建國之後,將街道社、陰坡社、陽坡社、羅岔社、苟家川社、五社劃為川口村,到2000年,從苟家川社分出黨先灣社,形成今日的川口村六社結構。
地理環境
川口村所處位置屬小隴山山系範圍六社占地8600畝。有小溪水常年沖涮,形成狹窄平坦的平川,東西長5里,南北3里地形,這裡屬溫帶山地氣候。
於2014完成川口村接徐彎村的路面硬化,解決了當地人民的出行難問題,改變了當地的村容社貌。
人畜飲水以完成了上水工程。實現了自來水到戶,人們不再到溝渠里挑水,方便了人民民眾。
用電方面,當地的電網改造已完成,每戶人都能用上動力電,家家戶戶都能在場裡用脫麥機脫麥,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當地的人民十分感激黨和政府、感激那些為當地做出貢獻的人們
自然資源
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蕎麥、馬鈴薯、胡麻,蕎麥是這裡的特色作物,藥材有黨參、甘草、艾、材胡等。
社會事業
苟家川學校
苟家川學校又是苟家川社的地標。有記載本村學校教育是從眉華山山下開辦私塾開始的,後來經戰爭和運動學校幾經變動,經苟家川社的開明人士捐款獻地,於1943年在苟家川社的地界上重修學校開業授課。現在學校占地面積5333平方米,建築面積1680平方米。原名“苟家川國小”,1974年改名“苟家川學校”。現為一所九年制學校。學校國中部主要招收隴山、新景、隴川等鄉的適齡學生;國小主要招收石峴、甘川、川口、油府等村的學齡兒童。近幾年來,學校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為辦學指導思想,制定並逐步形成了“團結、勤勞、求實、創新”的校風;“嚴謹、博學、愛生、奉獻”的教風;“活潑、求知、自立、奮進”的學風。2000年學校實施了國家義務教育項目工程,學校辦學設施大為改善,2007年學校又聯繫香港林梅莊慈善紀念教育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資金新建了電教室、微機室等,為“農遠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必需的硬體設施,年底“農遠項目”的實施使苟家川學校這個地處窮鄉僻壤的傳統學校,生髮了一股具有青春魅力的現代化氣息。2009年香港林梅莊慈善紀念教育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為我校硬化了校園,告別了白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2010年我校爭取了上海希望工程的資助,同時甘肅省教育廳立項改建學校辦學條件。
苟家川文化舞台
苟家川文化舞台始建於2012年,它的完成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鄉村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使得在這貧瘠山溝里的人們,有一個接受傳統文化薰陶的的地方。
風景名勝
眉華山,盤龍山
地圖信息
地址:定西市通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