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隱性教育
- 種類:一種教育形式的名稱
- 提出者:傑克遜(P·W Jackson)
隱形教育,隱性教育的特點,
隱形教育
是指在巨觀主導下通過隱目的、無計畫、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它實現教育目的於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過程於休閒逸致間,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影響。隱性教育的教育主體體現為“巨觀性主導”,或者說隱性教育的“操作者”是“巨觀性主導”。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屬於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兩者範疇對應、作用互補。
所謂隱性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並未察覺的一種無意識教育方式。具體而言,就是教育者為了改變當前受教育者總是以被動、應付的態度去接受教育的狀況,按照預定的教育內容和方案,隱藏教育主題和教育目的,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識,將教育內容滲透到教育對象所處的環境、文化、娛樂、輿論、服務、制度、管理等日常生活氛圍中,引導受教育者去感受和體味,潛移默化地接受預先所設定教育內容的一種教育方式。
隱性教育是相對於顯性教育而言的。顯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種公開手段、公開場所,有領導、有組織、有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通常以課堂為主要依託,以專題教育、主題討論、學習整改、檔案報告等為主要形式,具有集中組織、目的明確、有一定強制性等特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將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內容,以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滲透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的一種教育形式。新的歷史時期,隱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特殊且最有效的教育形式。”
隱性教育的特點
由於隱性教育突出強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信息。因此,它具有教育目的和內容的隱蔽性、教育過程的愉悅性、教育途徑的開放性、教育接受的自主性等特點。
(1)教育目的和內容的隱蔽性 隱性教育通常把教育目的和教育信息隱藏在受教育者的社會活動、日常生活中,通過對受教育者興趣的激發,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內容、達到教育目的。
(2)教育過程的愉悅性 教育者通過設定一定的教育環境,使受教育者在自然、和諧和愉悅的氛圍中通過直觀思維、興趣愛好和情感體驗等毫無強制性地接受教育內容並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品質、道德行為,以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3)教育途徑的開放性 即受教育者在不受任何教育因素的控制或制約下,以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的各種因素作為學習內容,有意或無意地通過直接體驗或間接觀察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是一種非封閉式的,無課堂、跨時空的自我學習過程。
(4)教育主體的自主性 由於隱性教育的目的和內容隱藏於各種活動中,教育者沒有給受教育者以任何明確的、直接的外部強加意圖,使受教育者完全處於一種自願、自主地選擇和參與教育活動的自髮狀態。
(5)教育方式的間接性 即教育者不是通過“灌輸”式的教育方法直述道理,而是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藉助於一定的教育載體間接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滲透”,使受教育者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進入教育者所創設的教育環境中,自覺地接受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