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官

隱官

隱官,中國古代詞語,通常指隱語廋辭以供皇帝取樂的人,典出 劉向說苑·正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隱官
  • 拼音:yǐn guān 
  • 簡介:專說隱語廋辭以供皇帝取樂的人
  • 典出:《說苑·正諫》
  • 讀音:ㄣˇ ㄍㄨㄢ
釋義,典出,

釋義

1.專說隱語廋辭以供皇帝取樂的人。
2.據《張家山漢簡》戶律,隱官一詞,不僅用來指稱收容刑餘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來指稱被收容於隱官的刑餘之人,在爵制等級身份的秦漢社會中,隱官是一種法律定義明確的身份,其身份與(減刑有期)刑徒的司寇同等,在沒有爵位的什伍、公卒和庶人之下一等,其田宅名有量的限制為半頃半宅,相當於庶人等級的一半,允許單獨立戶。也就是說,隱官是介於庶人和奴隸之間的一種身份,相當於今天的刑滿釋放人員。

典出

1、漢劉向說苑·正諫》:“ 平公 問於隱官曰:‘占之為何?’隱官皆曰:‘不知。’”參見“隱士”。
2、《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傅律:“公士、公卒及士五(伍)、司寇、隱官子,皆為士五(伍)。”據此,隱官產子,其身份當是無爵的士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