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與轉喻研究(2020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隱喻與轉喻研究》是2020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隱喻與轉喻研究
  • 作者:張煒煒
  • 出版時間:2020年12月1日
  •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2132215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認知語言學將隱喻和轉喻視為人們賴以生存的概念系統,並認為隱喻和轉喻普遍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思維的本質方式。《隱喻與轉喻研究(外語學科核心話題前沿研究文庫.語言學核心話題系列叢書)》旨在對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隱喻與轉喻理論及其適用性進行較為全面的討論,並就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全書共十一章。第一章概述本領域的研究對象,梳理其發展脈絡;第二章介紹隱喻、轉喻的本質、特徵和類型;第三至六章在“辭彙一語法連續統”的視角下對隱喻、轉喻現象進行討論;第七章闡述隱喻與轉喻的識別和標註方法;第八章討論不同維度的隱喻與轉喻變異研究:第九、十章聚焦非語言層面的隱喻和轉喻現象特徵及研究;第十一章歸納了隱喻、轉喻研究中的前沿課題,並對未來研究作出展望。
  《隱喻與轉喻研究(外語學科核心話題前沿研究文庫.語言學核心話題系列叢書)》兼具學術性、前沿性,不僅有理論探索,也有對研究方法論的反思,對認知語言學及跨學科領域從事隱喻和轉喻研究的碩博研究生、教師以及研究者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1.1 引言
1.2 概念隱喻、概念轉喻理論科學內容的發展
1.2.1 概念隱喻、概念轉喻研究對象和視角的擴展
1.2.2 概念隱喻、概念轉喻研究方法論的完善
1.3 概念隱喻、概念轉喻理論的社會學發展
1.4 概念隱喻、概念轉喻理論的影響、套用與挑戰
1.5 小結
第二章 概念隱喻、概念轉喻的本質及類型
2.1 引言
2.2 概念隱喻
2.2.1 概念隱喻的本質及特徵
2.2.2 概念隱喻的分類
2.3 概念轉喻
2.3.1 概念轉喻的本質及特徵
2.3.2 常見的概念轉喻定義
2.3.3 概念轉喻和其他認知機制的區別和聯繫
2.3.4 概念轉喻的分類
2.4 小結
第三章 隱喻、轉喻與語義擴展
3.1 引言
3.2 隱喻、轉喻與一形多義
3.2.1 身體部位隱喻、轉喻
3.2.2 感知動詞語義擴展與隱喻、轉喻
3.3 隱喻、轉喻在語義擴展中的互動
3.3.1 Goossens的"隱轉喻"概念
3.3.2 Ruiz de Mendoza的隱喻、轉喻互動模型
3.3.3 Geeraerlts的稜鏡模型
3.4 轉喻鏈
3.5 小結
第四章 隱喻、轉喻與稱名選擇
4.1 引言
4.2 轉喻源域選擇的制約條件
4.2.1 認知原則
4.2.2 交際原則
4.3 情感隱喻
4.4 人類範疇隱喻、轉喻
4.5 隱喻、轉喻稱名選擇研究需要注意的問題
4.6 小結
第五章 隱喻、轉喻與構詞法
5.1 引言
5.2 派生構詞法
5.3 複合構詞法
5.3.1 基於隱喻的創新複合詞
5.3.2 基於轉喻的創新複合詞
5.3.3 基於隱喻、轉喻互動的創新複合詞
5.4 轉化構詞法
5.5 小結
第六章 隱喻、轉喻與語法
6.1 引言
6.2 語法隱喻和語法轉喻的含義和工作假設
6.2.1 語法隱喻及工作假設(i)
6.2.2 語法轉喻及工作假設(ii)
6.3 語法轉喻與論元結構
6.3.1 語法轉喻與名詞次範疇轉化
6.3.2 語法轉喻與非形容詞核心修飾語
6.4 隱喻、轉喻與情態動詞
6.5 轉喻與代詞回指
6.6 小結
第七章 隱喻、轉喻的識別和標註
7.1 引言
7.2 Stefanowitsch的隱喻、轉喻抽取方法和標註框架
7.2.1 隱喻、轉喻的抽取
7.2.2 隱喻、轉喻的標註
7.3 隱喻識別步驟:MIP和MIPVU
7.3.1 MIP
7.3.2 MIPVU
7.3.3 MIP和MIPVU的套用和局限
7.4 轉喻的識別和標註框架
7.5 小結
第八章 變異視角下的隱喻、轉喻研究
8.1 引言
8.2 跨語言、跨文化維度
8.2.1 情感隱喻、轉喻的跨語言、跨文化變異
8.2.2 身體器官隱喻、轉喻的跨語言、跨文化變異
8.2.3 地名轉喻的跨語言、跨文化變異
8.3 歷時維度
8.3.1 情感隱喻的歷時變異
8.3.2 轉喻的歷時變異
8.4 體裁維度
8.4.1 基於隱喻標註語料庫的體裁變異研究
8.4.2 針對特定語篇的隱喻、轉喻研究
8.4.3 基於自建語料庫的跨體裁隱喻、轉喻對比研究
8.5 語言變體維度
8.5.1 英語變體中的隱喻、轉喻變異
8.5.2 漢語變體中的隱喻、轉喻變異
8.6 小結
第九章 隱喻、轉喻的非語言表征(一):理論基礎
9.1 引言
9.2 多模態隱喻、轉喻的界定
9.2.1 模態的定義和分類
9.2.2 單模態隱喻(轉喻)和多模態隱喻(轉喻)
9.3 不同體裁中的非語言隱喻、轉喻
9.3.1 廣告中的非語言隱喻、轉喻
9.3.2 漫畫中的非語言隱喻、轉喻
9.3.3 其他體裁中的非語言隱喻、轉喻
9.4 非語言隱喻(轉喻)的表征方式和特徵
9.4.1 非語言隱喻相似性的表征方式
9.4.2 非語言隱喻(轉喻)的特徵
9.5 小結
第十章 隱喻、轉喻的非語言表征(二):套用探索
10.1 引言
10.2 非語言隱喻、轉喻的識別和標註
10.2.1 Forceville的標註框架
10.2.2 Perez-Sobrino的標註框架
10.2.3 VISMIP視覺隱喻識別步驟
10.3 變異視角下的非語言隱喻、轉喻研究
10.3.1 非語言隱喻、轉喻的跨語言、跨文化研究
10.3.2 非語言隱喻、轉喻的歷時研究
10.3.3 非語言隱喻、轉喻的跨體裁研究
10.4 小結
第十一章 隱喻、轉喻研究的前沿問題和方法探討
11.1 引言
11.2 隱喻、轉喻研究的前沿問題
11.2.1 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隱喻、轉喻研究
11.2.2 隱喻、轉喻理解的加工機制
11.3 隱喻、轉喻研究的方法探討
11.3.1 語料庫技術
11.3.2 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的方法
11.4 小結
參考文獻
推薦文獻
索引

作者簡介

張煒煒,比利時魯汶大學語言學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歐盟委員會“瑪麗·居里個人研究獎金”(MSCA-IF)獲得者;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晨光計畫”。學術期刊Languages in Contrast編委。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各一項。迄今在Cognitive Linguistics、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etaphor and the Social World、《外國語》《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外語研究》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性論文,出版英文學術專著Variation in Metonymy(Mouton de Gruyter,2016),並於2016年獲得隱喻研究與套用國際學會(RaAM)頒發的“最佳青年學者論文獎”。研究興趣包括認知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語言變化與變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