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性消化道出血指不為患者覺察,僅表現為缺鐵性貧血和(或)糞便潛血試驗陽性的消化道出血。病程長者可出現倦怠、乏力、食慾減退、心悸,有時可伴腹脹、腹瀉、排便異常等。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食管、胃、血管、大腸、小腸
- 常見病因:與腫瘤、炎症、血管疾病、腸道寄生蟲感染有關
- 常見症狀:病程長者可出現倦怠、乏力、食慾減退、心悸,有時可伴腹脹、腹瀉、排便異常等
病因
1.腫瘤
包括消化道各部位的腫瘤,食管癌、胃癌、大腸癌或腺瘤多見。
2.炎症
如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任何部位的潰瘍、結核、憩室炎、炎症性腸病等。
3.血管疾病
如血管畸形、毛細血管擴張症、血管瘤、食管胃靜脈曲張、迪厄拉富瓦病變等。
4.腸道寄生蟲感染
如鉤蟲病。
臨床表現
病程長者可出現倦怠、乏力、食慾減退、心悸,有時可伴腹脹、腹瀉、排便異常等。
體徵可有慢性貧血表現,如結膜和膚色蒼白,皮膚粗糙,指甲脆或出現反甲、全身疲乏無力、心悸、氣短等。
2.原發病的表現
消化道隱匿性出血患者一般有原發疾病的症狀,如食管炎所引起的胃灼熱、胸骨後痛,憩室病所致的下腹部絞痛等;惡性腫瘤引起患者體重減輕、消瘦。
檢查
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網織紅細胞增多,血清鐵減少。對原因不明慢性缺鐵性貧血者應做糞便潛血試驗,以確定有無隱匿性消化道出血。若有,可參照以下原則確定出血部位和病因。
(1)病史、體檢等可提供診斷線索者,按其提示方向入手,做進一步消化道檢查。
(2)病史、體檢等不能提供診斷線索者,可按大腸→上胃腸→小腸的順序進行檢查,若一個部位的檢查未能發現出血病變,即刻進入下一順序的檢查。
(3)絕經期前女性伴慢性缺鐵性貧血者,尤其當貧血程度與月經失血量不平行時,提示可能同時存在消化道疾病,應行多次糞便潛血試驗,陽性時需對消化道做進一步檢查。
2.內鏡檢查
根據出血部位的判斷,選擇結腸鏡或胃十二指腸鏡等檢查。內鏡可直視並鑑別各種病變,如黏膜炎症和血管畸形等。取活組織病理檢查,為首選檢查。
3.鋇餐或鋇灌腸及氣鋇對比造影
可顯示胃腸黏膜潰瘍和隆起型病變,對平坦型病變的解析度不如內鏡,有內鏡禁忌或患者不接受時,可作為一種補充檢查方法。若上消化道及結腸檢查結果陰性,疑及病變在小腸,可做全消化道鋇劑造影或小腸鋇灌腸,進一步可做膠囊內鏡(不伴腸梗阻者)或小腸鏡。
4.腹部CT小腸或結腸重建技術
腹部CT小腸或結腸重建技術顯示腸道病變是一種新的嘗試,可同時顯示腸管周圍的結構。
5.血管造影
若疑為血管畸形出血,可做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檢查。
診斷
患者可有消化道腫瘤、炎症、血管性疾病及腸道寄生蟲感染等病史。
2.實驗室檢查
患者表現為缺鐵性貧血和(或)糞便潛血試驗陽性。
3.影像檢查
內鏡檢查、鋇餐或鋇灌腸氣鋇對比造影、腹部CT小腸或結腸重建技術、血管造影檢查可明確出血及出血部位。
治療
(1)較大息肉或腫瘤可手術切除,較小和表淺病變可行內鏡下切除。消化性潰瘍和其他酸相關性疾病可抑酸治療。
(2)血管病變可經內鏡做多種微創止血治療或通過血管造影介入治療止血。
2.對症治療
伴顯著缺鐵性貧血者需適當補充鐵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