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而逝/奇點科幻叢書

隨風而逝/奇點科幻叢書

《隨風而逝》主要講述了,來自時空盡頭的孩子,玩著最後的遊戲,他試圖回到從前,然而一切都隨風而逝,只留下天空之城的傳說,在烏有之鄉,時空追緝的角逐仍在進行,追蹤灰影子是他的拿手好戲,然而,一切最終被證明只是,終極幸福:長生夢。

基本介紹

  • 書名:隨風而逝/奇點科幻叢書
  •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 頁數:246頁
  • 開本:16開
  • 作者:江波 趙國珍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796138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隨風而逝》由太原希望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江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從小熱愛科幻,大量閱讀科幻小說。21世紀初開始科幻小說創作,筆耕不輟。十年來,陸陸續續發表中短篇科幻小說二十餘篇,長篇系列小說《銀河之心》第一部《天垂日暮》也於2012年初出版。江波的科幻小說創作覆蓋各種類型,但以浩大的時空題材為主。風格硬朗,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一個個活生生的未來景象,呈現出濃郁的黃金時代科幻小說的風貌,在新一代科幻小說作家中獨樹一幟。

媒體推薦

“奇點”叢書正是這樣一套充滿青春活力的叢書,書中收錄了十位國內年輕科幻作家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從不角度描述變化中的世界,引人入勝,把科幻的神奇展現得淋漓盡致,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奇點的前夜。
——劉慈欣
新銳作家們將嚴謹的科學知識與美妙的奇思妙想融於一體,獨具匠心地塑造了眾多奇特瑰麗的世界。他們的想像力讓人嘆為觀止,他們筆下的故事讓人如入勝境。“奇點”叢書,守望中國科幻文學的黃金時代。
——王晉康
雖然有人稱他們為“更新代”作家,但我卻認為“後新生代”的稱謂比較恰當。畢竟,這批作家繼承了新生代的多元創作理念,但同時又遠遠超越新生代的創作範疇。
——吳岩
這是一批了不起的年輕人寫的了不起的科幻。他們真正代表了科幻永遠是年輕的這個特徵。中國科幻的未來乃至還有中國的未來,就在他們的手中。一旦愛上幻想和科學,這就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世界了。讀了他們寫的文字,你會知道,一切都可以飛起來,什麼都可以不害怕。
——韓松

圖書目錄

最後的遊戲
回到從前
隨風而逝
天空之城
發現人類
追蹤灰影子
時空追緝
烏有之鄉
終極幸福:長生夢

序言

奇點前夜的科幻小說
劉慈欣
奇點有三重含義:第一是數學上的,表示在連續的數學狀態中難以定義的突變點,常見的有無限趨於無窮大或無窮小的點;第二是物理學上的,首先出現於廣義相對論中,表示時空曲率無限大的點,是時空的不連續之處,在這一點中現有的物理規律失效;第三是未來學中的一個概念,描述科技以指數曲線發展,在某一拐點後急劇加速,由量變產生突然的質變,在極短的時間裡徹底改變人類世界的狀態。這套叢書以“奇點”命名,應該是取最後一個含義。
奇點學說是由美國學者雷·庫茲維爾提出,他認為人類科技的發展趨勢很像一條指數曲線,開始階段比較平緩,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階段。但在經過一個拐點後徒然上升,幾乎與X軸垂直,速度接近無限,這就是奇點時代。奇點的到來主要依賴於被稱為GNR的三項技術,即基因工程、納米工程和人工智慧,當這三項技術進入指數曲線的超高速發展階段時,人類文明的面貌將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徹底的改變。庫茲維爾生動地描述了奇點到來時的情景:人工智慧的智慧遠遠超越人腦,電腦的一次短時間運行,其計算量竟超過人類有史以來所有的思維的總和;科技第一次對人類的生理形態產生改變,人與人工智慧緊密融合,人可以以各種形態複製自己,進而長生不老;人類可以在原子級別操縱物質,納米機器可以把原材料直接變成人類所需要的任何產品。庫茲維爾的終極預測接近瘋狂,他認為,能夠自我複製的納米機器結合人工智慧,能夠向全宇宙擴散,改造所有天體,最終把整個宇宙智慧型化。最驚人之處是他對奇點到來的時間的預測,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近在咫尺的2030年!
不管奇點預測是否能夠成真,有一點可以肯定:科學和技術將創造出更多的奇蹟,科技帶領人類踏上的神奇旅程才剛剛開始,甚至還沒有真正開始。而這種科學的神奇感、這種技術帶來的對未來的嚮往,恰恰是科幻文學生命力的源泉。
比較古代人類與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最大的差別可能就是對未來的感覺。可以說,在古人的意識中,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未來感,由於技術進步的緩慢,在那時人們的心目中,未來可能“城頭變幻大王旗”,但生活的面貌不會發生變化,昨天今天和明天,去年今年和明年,不會有什麼差別。正因為如此,古代的文學,無論是神話,還是詩歌或小說,都是描寫現在或過去,幾乎沒有描寫未來的。工業革命以後,科學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神奇感,進而引發了對由科技所創造的未來的想像和嚮往,由此誕生了科幻文學。
科幻文學誕生於19世紀初的歐洲,但其真正的繁榮是在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國,史稱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回望那四十年,能帶給我們許多啟示。在那段時間,世界已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與工業革命相比,科學技術進一步顯示出其塑造和毀滅世界的力量。人們深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改善。另一方面,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帶給人們一個全新的視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告訴人們,比起之前牛頓簡潔的決定論圖像,真實的宇宙更加神奇。但與此同時,舒適的資訊時代尚未到來,已經大為改善的生活仍然充滿著艱辛和壓力,世紀初的美國經濟大蕭條、隨後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緊接著出現的東西方冷戰,都給現實蒙上了陰影,這就使得人們對已經顯現出神奇魔力的科技充滿了更多的期待,期望科學和技術能夠帶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對科學神奇的讚嘆和對未來的嚮往在這一時期都達到了高潮,由此帶來的科幻文學的繁榮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但隨後,科幻文學進入了緩慢的衰落期,這種衰落從上世紀70年代一直持續到今天,在美國,科幻小說在市場上再也沒有再現黃金時代的熱度,新的科幻迷越來越少,科幻群讀者的年齡越來越大;有世界影響的作品越來越少,大師不再出現,黃金時代出現的三巨頭至今仍牢牢地占據著科幻文學的頂峰。
對這個漫長的衰落,評論家和科幻研究者有著各種解釋。其中之一是把原因歸咎於科幻文學的新浪潮運動,新浪潮在上世紀70年代起源於歐洲,部分科幻作家痛感科幻小說在文學中的邊緣地位,便把主流文學中現代和後現代的表現手法運用於科幻創作,同時把科幻小說面向太空的視野轉向人的精神世界,試圖使科幻小說更加文學化,使得部分科幻作品由明快的大眾文學變成晦澀的先鋒文體。有評論家認為,新浪潮運動是把科幻小說自身的價值讓位於主流文學,進而消解自己的一種努力,他們也把科幻的衰落歸咎於此。
但仔細考察便知這種理論是不確切的,新浪潮運動對於科幻的衰落的確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根本的原因。在新浪潮科幻由興起直到被後來的賽博朋克運動代替,一直只是一個科幻文學的支流。在這一期間,傳統的、坎貝爾理念的科幻小說一直在大量地創作和發表,即使在新浪潮運動最興盛的時期,其作品的數量也遠遠小於傳統理念的科幻小說的數量。
其實,科幻衰落的最深層、最本質的原因正是科學技術本身,曾經催生科幻的科技,在其飛速發展的今天開始起相反的作用。阿波羅登月期間,一位NASA官員對觀看發射的科幻作家說:“我們給了你們一碗飯吃。”但事情證明恰恰相反。自航天時代以來,科幻小說中描述的科技奇蹟不斷變成現實,特別是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科技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滲透之深、普及之廣可謂前所未有。由計算機和網路構成的資訊時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變成現實,並深刻而全面地改變著普通人的生活。人類有一個特點,就是對變成現實的奇蹟很快麻木。比如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集移動通訊電台、電腦、網際網路、數位照相機、數碼攝像機、數碼收音機、GPS定位裝置、影音播放器於一體,方寸之物可以隨時與地球的任何地方進行通訊和網路連線,它所集成的設備以前要用一輛小卡車才能裝下。筆者曾經統計過科幻小說中曾出現過的移動通訊設備,大多數在功能上不如現實中的手機,也就是說,科幻的神奇夢想現在裝在每一個人的口袋裡,但與此同時被每個人熟視無睹,當做一件最平常的東西。
科技神奇感的消失,是科幻文學所面臨的最致命的打擊,也是科幻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但科技的神奇感真的消失了嗎?科技中的科幻資源是否像地球上的石油一樣,快要開採完了呢?至少對奇點時代的預測告訴我們:沒有!如果奇點學說是正確的,即便未來科技的發展只達到其預測的十分之一,我們也可以肯定科學技術仍然處於指數曲線開始時的平緩階段,其陡然上升的階段還未到來,也就是說真正的科技的奇蹟還沒有開始,我們已經經歷的一切,只不過是神奇時代的前奏而已。同時,高度發展的基礎科學,如物理學、宇宙學和分子生物學等,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更加神奇的大自然,與科幻文學黃金時代所面對的圖景相比,從視覺直到哲學層面,這個新揭示的宇宙充滿了更多的神奇,更加廣闊,更加詭異,更加變幻莫測,這裡面蘊含著豐富的科幻資源。只是,與上世紀上半葉的科幻黃金時代相比,現在的基礎科學已經大為進化,其理論的複雜和數學表述的艱深都_不可同日而語,使非專業人員難以接近。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現代科幻文學對現代科學最新進展的表現很有限,大量的故事的科幻核心仍基於古典科學,即使有前沿科學的內容也流於表面。如何充分開掘現代科學前沿所提供的豐富的科幻資源,是科幻作者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科幻文學的希望所在。
縱觀歷史,中國科幻文學有著四起三落的波折經歷,不同的階段相互孤立,其間少有積累和繼承。由於歷史原因,各個階段的科幻文學都有著自己側重的方向。清末民初的科幻以救國圖強為主題,而當時魯迅先生提出的普及科學的目標到了上世紀50年代才得以實踐,80年代則對科幻小說文學化進行了初步的嘗試。新世紀的中國科幻進入多元化時期,對科幻文學的發展也有各種各樣的建議和嘗試,包括對科幻小說文學品質的提升、包括更多地反映現實和寫出更好的故事等等,這些無疑都很重要。但現在,我們必須正視科幻文學的本質和核心,科技的神奇感是科幻的生命力之所在,我們必須創造出更多的、更大的神奇。
創造神奇不意味著淺薄和浮躁,也不僅僅是科技和宇宙奇蹟的展示,科幻中所表現的科技的神奇擁有著豐富的內涵,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社會整體和對人類個休的改變都具有震撼且深刻的神奇感,同時,也是主流文學所不具有的揭示社會和人性的視角。
做為一種創新的文學,科幻用不斷湧現的新創造和新震撼來戰勝遺忘,就像一場永恆的焰火,前面的剛成為灰燼,新的又飛升起來爆發出奪目的光焰。而要做到這點,就應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使自己的想像力與時代同步。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科幻使人年輕。
“奇點”叢書正是這樣一套充滿青春活力的叢書,書中收錄了十位國內年輕科幻作家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描述變化中的世界,引入入勝,把科幻的神奇展現得淋漓盡致,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奇點的前夜。
2012.7.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