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碟式生存,是著名自媒體人“羅胖”(羅振宇)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認為,未來中國人必須適應“隨身碟化生存”,概括起來16個字:“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這個觀點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隨身碟式生存
- 提出者:羅振宇
由來,原因,方式,體制外,體制內,優勢,
由來
隨身碟式生存隨身碟式生存是羅振宇向80後朋友提供一個生存困境解決方案。有一次羅振宇到一個大學去講課,隨機做了一個調查。結果大四學生中找到工作的有一堆人,其中有說考公務員的,有說進入大公司的。隨後羅振宇表示:“你們這些找著工作的還真別看不起那些到現在還沒找著工作的同學,沒準10年或20年之後,你們混得還不如當時那個沒找著工作的人好。大家說這是心理安慰,其實還真不是這樣。為什麼呢?因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存活,往往以一個獨立的手藝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組織要好得多”這也是羅振宇提出來供80後朋友參考的第一個生存困境解決方案:隨身碟化生存。而羅振宇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沒有單位,就是隨身碟。所以總結起來就是十六個字:“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
原因
隨身碟式生存這跟社會結構的變遷密切相關。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和人的協作變得更加自由,那么衡量一個節點價值的方式,就出現了非常重要的變化。在一個組織內部,無論是政府機關組織,還是一個公司的組織內部,衡量個人價值的尺度是領導。一個人幹得好不好,討不討領導喜歡這是關鍵。他的喜怒哀樂、他的個人的偏好,都對一個人的市場價值產生致命的影響。而個人喜好這個標準的不確定性恰恰非常大。也許他就是看你不順眼,那你這一輩子可能有幾年就要被蹉跎掉。
可是作為一個手藝人,作為一個外掛程式,在市場當中,你所面對的衡量個人價值的整個環境就不一樣了。所以說,市場是一個最公道的價值評價體系。你可能從來沒有做過生意,扛著一筐蘿蔔進了農貿市場,這時你就應該有自信,只要你的定價合理,你的蘿蔔是一定可以賣掉的,因為市場會給你一個公道的價格。
市場是靠無數節點和你聯繫之後,在你身上形成一種定價機制。比如說多年前羅胖家裝修房子時認識了一個小木匠。他剛到北京來的時候舉目無親,只好投靠他們村長的兒子,在一個包工隊幹活。那個村長的兒子就是他們包工頭,他只能加入這個組織,然後他掙多少錢、接多少活兒、加多少班,都由包工頭說了算,這就是組織內的處境。可是一旦到了大城市,一旦進入網際網路社會,他的命運就在發生一點一滴的改變。比如羅胖就覺得這個小木匠的活兒做得好,幹活也認真。於是當羅胖的一些朋友、同學裝修房子時,就把他推薦過去了。推薦的方式非常簡單,把他的呼機號、手機號、微信號以及QQ號告訴朋友就可以了。
他作為一個節點,就不是只跟這個組織的上線發生聯繫,評價衡量他價值的標尺就不只是一把。所以木匠他就可以以一個手藝人的方式,以一個外掛程式的方式,以一個隨身碟化生存的方式,隨時隨地插拔到各種系統上。可想而知,衡量這個小木匠的價值就不再那么僵化了。據,這個木匠現在每個月收入六千到八千,最好的月份甚至能達到一萬塊。
方式
體制外
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真正的社會底層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社會偏見當中認為的那些清潔工、臨時工或者收破爛的。要知道在北京,收破爛兒這個行業的人也是一些隨身碟,也是一些自由職業者,月收入達到兩萬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還有那些快遞員,不要看他們的工作非常累,實際上收入並不低,像順豐這樣的快遞公司,據說他們業務最好的快遞員,月收入也能達到一萬到兩萬。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我們已經發現活在社會底層的,往往是在那些5A級寫字樓裡面,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便當的剛畢業的大學生白領。因為評價他們價值的標尺只有一把,那就是他們的上司、領導的眼光。而對於自由職業者來說,評價他們的標尺則有很多把,藉助網際網路環境下這種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機理,他們反而能得到更為公正的價值衡量。
技能就有點像隨身碟,沒有特定的用處,但它有一個獨特的社會節點的價值,插到哪兒它都可以運作。這也是一種人生主張,就是在這個社會,你要學會用隨身碟化的方式,以一種手藝人的精神和這個社會進行協作,而市場會給你一個公道的價格。
歷史上真正想明白的人,不會把組織內的身份看得那么重。比如說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他墓碑上的墓志銘寫道:“這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這是維吉尼亞大學的創始人,傑弗遜埋葬在此。”絕口沒提美國第三任總統的身份。我們留給歷史的背影往往是一門手藝,而不是某個組織內的一級官銜,所以80後想要活得好,學會這種隨身碟化生存的思維方式很重要。
體制內
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不忍心放棄,那你就在組織內以隨身碟化的方式生存。
經濟學家一直認為行業的發展,是以大規模的行業間的協作為基礎,越分越細,然後行業越來越多。古時候我們有三百六十行,但是現在可能三萬六千行都不止,所以在任何組織內,其實都可以誕生手藝人,誕生專業主義者。比如在工作單位當中,PPT做得特別好,就發揮自己的優長,做專門研究,寫書告訴大家怎么把PPT寫好。就可以辭職開一間小工作室,教大家怎么做優秀的PPT。
所以當一個手藝人,並不是說你頭一天遞了辭職報告,第二天才可以去當一個手藝人。你完全可以切換自己的想法,你現在就當自己已經是一個工作室了,只不過現在你有一個最確定的大客戶,就是你的老闆或者你的直任上司,而你跟他結賬的方式就是你的工資卡。
只要你用這種手藝人的心態在組織內工作,你會發現你的生存處境馬上就是另外一片天地。因為你只需要對自己的價值成長負責,你可以不必去陪老闆洗桑拿,你也可以不必用花言巧語、甜言蜜語拍他的馬屁,因為這和你的個人市場價值成長完全無關,這就是手藝人的方式。只要假以時日,你的價值一旦積累起來,你就完全可以脫離那個限制你才能發展的組織體系。手藝人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優勢
隨身碟式生存隨身碟化的方式生存套用到知識分享,這種打破傳統諮詢培訓模式的新經濟形態更有著獨特的優勢:
1、直接將認知盈餘兌換出知識的經濟價值
早前人們只在電視機前消費,而後具有豐富知識儲備的人們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分享和創造,於是有了知乎、百科。如今靠我、Clarity實現了更多行家的專業知識、技能、經驗等在盈餘時間裡被利用,並直接兌現。這比在知乎等舞台上免費賣藝來得更加猛烈,因為這既讓人們更加重視專業知識,又通過付費對信息和用戶進行了篩選,因為真正願意付費的“知識索取者”才是有粘性的核心用戶,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不會永遠只是免費供應。
2、認知盈餘繼續強化去中心化、去介質化
在這場“認知盈餘爭奪戰”中,國外維基百科已經輸給Quora等社會化協作平台,而中文百科也難以招架“1英里”“在行”們的攻擊。因為他們加入了經濟鏈和社交鏈,前者讓參與者更有動力,後者讓傳播更加發散。這帶來的對商業模式的顛覆,讓原本分工式的生產方式變為了分散式的共享方式。原來一個百科,你編一段我編一段,現在一個難題總能找到最理想的人解答。這直接的結果是強化了兩化,一個去中心化,一個去中介化。
如阿里十年老兵後創辦靠我的趙理輝所說,“靠我是更加純粹的個人經濟,在連線智客與用戶過程中,不需要任何物質和媒介,就能提供高效的問題解決方案。”當人本身就是媒介,不再依託任何平台時,知識共享就被無限放大並形成新的泛網際網路商務模式:有認知盈餘的行家利用閒余時間為他人提供一對一的高性價比服務,從而把知識分享演變成一場單純且善意的“金錢交易”。
3、一對一知識服務模式釋放了“弱關係”的巨大能量
和諮詢公司、教育培訓機構、問答型網站等一對多或多對一不同的是,知識共享經濟模式是一對一的服務模式。無論是靠我、1英里一對一的電話/線上溝通,還是在行下一對一的見面聊,這種一對一方式,都是在為針對性、私密性的知識服務提供場景;也為建立深度的人際連結創造了可能。
更重要是,此時知識分享不再局限於“強關係”的圈子內部,而讓“弱關係”的牛人也參與進來為自己出謀劃策。這既完成了媒介改變信息不對稱的本質任務,又讓知識實現了可複製並使得共享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套用蕭伯納所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人將有兩種思想。”這正是知識共享的真正殺手鐧:無“內耗”卻可產生純增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