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隨眠無明
- 外文名:梵a -vidya^
- 類型:佛學術語
- 解釋:愚痴
隨眠無明,佛學術語,無明(梵a -vidya^ ),即愚痴,乃於事理不了達之精神情態。隨眠無明,指無明煩惱。為四種無明之一。謂無明煩惱幽微不易察知,隨逐眾生,眠伏於第八阿賴耶識之中。參閱四種無明。...
梵語anus/aya,巴利語anusaya。為煩惱之異名。煩惱隨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之狀態;其活動狀態微細難知,與對境及相應之心、心所相互影響而增強(隨增),以其束縛(隨縛)我人,故稱為隨眠。此有貪、嗔、慢、無明(痴)、見(...
唯識宗又區分無明為種子與現行,其中,常隨眾生,隱眠在第八阿賴耶識中之無明種子,稱為隨眠無明;對此,無明之現行,纏縛眾生,繫著生死(迷之世界),稱為纏無明。又纏無明有相應與不共,即為隨眠、纏、相應與不共等四種,稱為...
不共無明,佛學術語,又名獨頭無明,二種無明之一。‘相應無明’之對稱。又作獨頭無明。即與其他貪等之本惑不相應而起之無明。佛學術語 在俱舍宗,與貪等十隨眠不相應而起之無明,稱為不共無明。唯識宗更分不共無明為二:(一)...
所謂無明薩迦耶見我慢我愛。若生此界中補特伽羅當知。此意相應煩惱。即是此界體性所攝。複次頌曰 一切生相續 現起及與緣 隨眠境粗重 各差別二十 論曰。若生此界。此地即此界地。一切煩惱令生相續。又此煩惱雜染。若現行若緣...
論說無明唯通不善無記性故。痴無痴等,不相應故。煩惱障中,此障必有。彼定用此為所依故。體雖無異;而用有別。故二隨眠,隨聖道用,有勝有劣,斷惑前後。此於無覆無記性中,是異熟生;非餘三種。彼威儀等,勢用薄弱;非...
(五)轉異勝者,謂無明能於隨眠、纏縛、相應、不共等四轉起之相用而異。(六)邪行勝者,由迷於無明諦理,而起增益(有執常見)、損減(空執斷見)之行相。(七)相狀勝者,無明微細之自相,遍轉愛與非愛諸法之共相。(八)作業...
故稱外著煩惱。 (三)隨眠煩惱與現行煩惱。華嚴經疏卷八載:(一)隨眠煩惱,指無明煩惱種子,潛伏於第八藏識中,能生一切妄惑,故稱隨眠煩惱。(二)現行煩惱,指六根對六塵境,現起貪、嗔、痴等煩惱,故稱現行煩惱 ...
其次,又就九十八隨眠,類分為二十法,唯二十法,二十心,四十八心,三十六隨眠,四十八無明;一一作所緣隨增、相應隨增的分別。(6)〈辯攝等品〉︰列舉一法門五,二法門一0三,三法門三十一,四法門二十一,五法門五,六法門二,七...
關於客塵煩惱之體,《佛性論》卷四雲(大正31·806c)︰‘若略說一切煩惱客塵,凡有九種︰一者隨眠貪慾煩惱,二隨眠嗔,三隨眠痴,四貪嗔痴等極重上心惑,五無明住地,六見諦所滅,七修習所滅,八不淨地,九淨地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