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
四肢腱反射正常。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 偏癱(hemiplegia)為一側肢體隨意運動喪失,並伴有同側中樞性面癱及舌癱。見於腦出血、腦動脈血栓形成、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腫瘤等。 (2) 單癱(monoplegia)為單一肢體的隨意運動喪失,多見於脊髓灰質炎。 (3) 截癱(paraplegia)多為雙側下肢隨意運動喪失,是脊髓橫貫性損傷的結果,見於脊髓外傷、脊髓炎、脊椎結核等。 內囊病變引起偏癱 (4) 交叉癱(crossed paralysis)為一側腦神經損害所致的同側周圍性腦神經麻痹及對側肢體的中樞性偏癱。 (5) 四肢癱 見於高位(頸段)脊髓橫斷。 需要檢查的人群:有走路不穩,肌肉無力症狀的患者。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四肢殘疾或本身有疾病的患者。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要安撫好患者的情緒,防止其太過激動而使檢查無法順利進行。 檢查時要求:檢查時最好有家屬陪同,特別要防止患者跌倒受傷。
檢查過程
偏癱在癱瘓中最常見,臨床有多種類型,不能截然區分,在本質上可能為病變過程的不同階段。 一、意識障礙性偏癱 意識障礙及偏癱常呈突然發生,臨床常見於腦血管意外所導致的偏癱。開始多數有頭痛嘔吐或失語及偏身感覺異常。當昏迷或深昏迷時常常給判斷有無偏癱或哪側偏癱帶來困難,但注意下列體徵的檢查有助於偏癱的早期診斷。 (1) 面部檢查 昏迷時伴有偏癱者,呼氣時癱瘓側面頰被吹起,吸氣時則陷入。面頰給予疼痛刺激後,口角偏向健側。橋腦以上病變時兩眼及頭偏向病灶側(健肢側),橋腦病變時兩眼及頭偏向病灶對側(癱肢側)。 (2) 肢體檢查 將的肢體抬起任其自然落下,偏癱側落下速度顯著增快,而健側則不然,檢查可發現偏癱側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偏癱側病理征陽性,同側腹壁或提睪反射消失。意識障礙好轉後,偏癱側則由軟癱逐漸轉為硬癱,而健側肢體很快恢復正常。 二、弛緩性偏癱(軟癱) 常為急性病變引起的錐體束休克,癱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麻痹,肌張力明顯低下或腱反射消失。常為偏癱早期的表現特徵或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所致。 (1) 面部檢查 早期可見偏癱側面肌麻痹、口角歪向健側,偏癱側鼻唇溝變淺,鼓腮吹口哨障礙,不能充分閉目,強行閉目時睫毛不能完全藏於眼瞼之內。 (2) 肢體檢查 偏癱側上下肢肌力低下,肌肉鬆弛,腱反射消失,肢體運動及張力的恢復從近心端開始,以逐日移行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巴彬斯基征陽性。下運動神經元損害者病理征陰性。 三、痙攣性偏癱 多數是由弛緩性偏癱移行而來,有些亞急性或慢性起病的病人,可不經過軟癱期而逐漸發展成硬癱。 (1) 特有姿勢檢查 可見肩高聳,前臂內收、肘、腕關節屈曲。手旋前手指屈向掌側,拇指高度內收。癱側下肢過伸,髖關節內收,膝關節伸直,踝關節內收,足趾跖曲呈爪形趾或馬蹄內翻足,劃圈樣行走步態。 (2) 面部檢查 眼裂以上通常沒有麻痹或只有輕微的麻痹,閉目欠緊,睫毛征陽性,用力閉嘴可發現偏癱側力弱,自然位時癱瘓側口角偏向下外方,張口時口呈斜橢圓形。 (3) 肢體檢查 癱側肢體肌張力顯著增高,肢體運動明顯減弱,部分患者可完全不能運動或前臂內收,表現為上肢伸肌群,下肢屈肌群的癱瘓,且手與足最嚴重,上肢重於下肢。 (4) 肌張力增高的檢查 癱側上肢以屈肌張力增高為主,下肢以伸肌張力增高為主,偏癱側各關節被動運動阻抗感顯著。抵抗隨牽張力量的增加而加強,最後抵抗消失,常稱之"折刀感"多見於錐體束病變。 (5) 深反射亢進檢查 由於深反射閾降低,肌肉的反射性收縮幅度增強,檢查時可出現上肢的肱二頭肌腱反射,肱三頭肌腱反射,撓骨膜反射及下肢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的亢進。 (6) 肌陣攣檢查 當膝腱或跟腱被牽張後出現一系列節律性收縮,是突然對伸肌施加壓力的持續性被動牽張而引起,常稱之"髕陣攣"、"踝陣攣"、"腕陣攣"等。 (7) 病理反射檢查 不論任何原因導致的錐體束損害均可出現病理征陽性,如上肢屈肌病理反射可出現霍夫曼征陽性,下肢伸肌病理反射可出現巴彬斯基征陽性等。 (8) 淺反射減弱或消失 錐體束損害所致偏癱者出現腹壁反射、提睪反射減弱或消失。 (9) 病理性聯合運動的檢查 有4種方法: ① 痙攣性聯合運動:偏癱側肢體在內外界刺激時出現肌張力增高更加顯著,如使癱瘓側肘關節被動屈曲時,則出現腕關節及手指的屈曲。 ② 模仿對側性聯合運動:健側肢體做隨意運動時,伴發癱瘓側肢體對應部位出現類似運動,如健側手握拳時,患側手指也出現不自主的屈曲運動。但亦可出現相反的動作,如健側握拳時,癱側手指表現為伸直運動。 ③ 同側性聯合運動:當病人臥床時,伸腕時伴隨伸膝動作,髖關節屈曲時,膝關節也自動屈曲。 ④ 協調性聯合運動:當癱瘓肢體運動時,同時伴有該肢體其他部位協同肌群的不自由運動。當患者仰臥時,屬病人屈曲癱瘓側的髖關節與膝關節。此時可出現同側的足背屈,脛骨前肌收縮隆起。 (10) 輕偏癱的檢查 有以下6種方法: ① 面部輕癱的檢查:a) 輕癱側閉眼力量減弱,眼瞼閉合緩慢且閉合不緊,眼瞼容易扳開。俗稱"閉目試驗陽性";b) 輕癱側眼裂大於健側,平臥位時可明顯出現眼裂變大;c) 囑病人做微笑動作時可表現為兩側面肌不相等的收縮。輕癱側鼻唇溝淺,口角偏向健側;d) 囑病人緊閉雙眼,開始兩側睫毛尚能深埋上下眼瞼之間,然後在短時間內輕癱側睫毛即露出,故稱之為"睫毛征陽性"。 ② 肢體輕癱的檢查:錐體束輕度受損時肢體可表現為輕偏癱,因肌力弱的程度不等,故應認真檢查方能發現肌力減弱情況。a) 囑病人屈曲全部手指,然後逐個伸直,進行數指動作或全部手指伸直做逐個屈曲,此時可有動作笨拙或不能執行,俗稱數指試驗,常為錐體束輕度損害之表現;b) 囑患者屈肘,前臂垂直,用力伸直全部手指,拇指掌骨不能充分背屈,指掌關節向掌面突出。故稱麻痹性凹形手,為輕度錐體束損害的表現;c) 患者仰臥位時,囑患者用力屈曲髖、膝關節,如在坐位時囑病人抬腿,仔細對比可見患肢力弱,故稱"髂腰肌征"陽性;d) 首先讓患者取仰臥位,醫生將手置其足根下,然後囑咐患者抬起下肢,如存在一側輕癱,而對側下肢向下壓的力量增強。或囑患者站立,輕癱側膝關節屈曲不能伸直;e) 囑患者兩上肢平舉、閉目,待數分鐘,可見輕癱側上肢旋前,且逐漸下落。但癔病性癱瘓常為急速下落。或囑患者俯臥,兩小腿抬起保持45°,可出現輕癱側小腿緩慢下落,亦可囑患者仰臥兩腿平抬起,稍停後可見輕癱側緩慢下落;f) 囑患者兩手指平舉,手心向下可出現輕癱側小指外展,或囑患者用力屈拇指,檢查者在拇指末節背側施加阻力,可見輕癱側拇指背屈力減弱。或患者仰臥,兩手在胸前交叉,囑患者坐起可出現輕癱側髖關節屈曲,足跟抬高,而健側不動。 ③ 輕癱的肌張力改變檢查:a) 輕癱的肢體靜止時肌張力減低,肌腹平坦,失去正常的外形或肢體體位異常,此時稱"靜止時肌張力試驗陽性";b) 輕癱肢體在作快速被動運動時,開始在很短時間內感到有阻力,但很快減輕,呈折刀樣肌張力增高,兩側對比可發現此征。此時稱"被動時肌張力試驗陽性"。 ④ 輕癱姿勢異常檢查:a) 輕癱時手旋前肌肌張力較旋後肌為強,囑患者前臂屈曲,正常時前臂旋後位,錐體束損害時,其手處於旋前位;b) 囑患者兩上肢水平前伸,手掌向上,閉目保持此位,輕癱側上肢即逐漸向上或向下偏移,肘關節輕度屈曲,此為上肢伸肌損害,屈肌張力大於伸肌張力所致,系錐體束輕度損害之表現;c) 囑患者仰臥位時,健側足垂直,稍向外展,患側足則外展明顯。 ⑤ 輕癱的生理與病理反射檢查:a) 腱反射檢查:輕癱側腱反射可稍有亢進,如判斷有困難,可給予股內收肌反射檢查,囑患者仰臥,醫者將左手指放於患者恥骨聯合處,即擊檢查者手指,此時兩側股內收肌即同時收縮,而輕癱側內收肌收縮增強;b) 跖反射與巴彬斯基征的判斷,刺激足底內側較外側更易引出足跖反射,而刺激足底外側易引出巴彬斯基征的陽性體徵。再者,輕癱側常出現趾緩慢背屈或全部足趾背屈,此表現應視為病理征陽性。如趾固定不動,而2-5趾背屈,對側足完全跖屈,則也應疑為病理征之表現。又如,經多次檢查足趾有時屈曲,有時伸展,當伸展時足趾呈扇形張開,健側每次均呈跖屈,亦應疑為病理性表現。 ⑥ 輕偏癱步態異常的檢查:一側輕偏癱時,常在快速轉彎時發現一側下肢力弱。步行時輕癱側膝上舉比健側低或呈拖拽步態。
相關疾病
小兒腦性癱瘓,周期性癱瘓
相關症狀
四肢呈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單癱,外傷性低位截癱,雙下肢突然性癱瘓,痙攣性截癱步態,痙攣性偏癱步態,高位截癱,下肢中樞性癱瘓,下肢肌肉癱瘓,下肢或周身軟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