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麵餅灸》是來源於《備急千金要方》的藥名,主治癰疽、痢疾;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隔麵餅灸
- 主治病症:癰疽、痢疾;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 主要材料:生薑或大蒜,白面
概述,操作方法,主治病症,注意事項,臨床套用,
概述
隔麵餅灸,在我國古代醫藉中,最早亦見於唐代的《備急千金要方》,內載治療惡瘡:“面一升作餅,大小覆瘡,灸上令熱,汁出盡差。“明代醫家萬密齋,用此法治痢疾,麵餅的製作上略有區別,採用以醋和面的方法“用麥面以好米醋和成薄餅,敷在臍上,用艾薄薄鋪於餅上,燃之。”現代還採取加用姜、蒜等物製作成麵餅作為隔物,使治療範圍有進一步擴大。
操作方法
有二種方法。 1.取白面適量,用陳醋和成直徑3cm,厚約0.5cm的薄餅,以拇指大的艾炷隔餅灸之。覺燙易艾炷,每次4~5壯。多取阿是穴(患處)和神闕穴。 2.取嫩生薑或大蒜適量,將其儘量搗爛,加入白面和成麵餅。厚約0.5~0.8cm,直徑3~5cm。施灸時,可先在穴區鋪一厚紙,在紙上放麵餅。可用特大壯艾炷(重25~30g)點燃灸治。每次1~2壯,隔3~5日1次。
主治病症
上述第一法多用於癰疽、痢疾等,第二法臨床上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證。
注意事項
1.用第一種方法時,應多準備若干新鮮麵餅,以備灸至餅乾時更換。 2.用第二法時,由於艾炷較大,要注意避免灼傷,如患者覺燙不可耐,可將麵餅略抬高。
臨床套用
功能性子宮出血 取穴:關元。 治法:取生薑60g搗爛,與麵粉適量,調和成約1.5cm厚,直徑較艾絨球大3cm的圓形薑餅 。施灸時,先在關元穴上鋪0.5cm厚脫脂棉層或衛生紙,其上置薑餅。再取艾絨30g捏緊呈圓錐狀,放於薑餅正中點燃,每次約灸30min,以局部出現紅暈為宜。隔5日灸1次。5 次為一療程。 療效:以上法共治16例,結果:痊癒(血止、月經周期恢復正常,半年內不再復發)10例;有效(出血量減少,月經周期大致正常)4例;無效(出血量無改變)2例。總有效率為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