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寄養

隔代寄養

隔代寄養是指將孩子託付給外祖母或者祖父母來寄養的養育方式。隔代寄養一般呈現“重養輕教”、“施教不當”等特點。專家建議年輕父母們應“寄養”有度,儘可能多地承擔教養重任,促進孩子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隔代寄養
  • 類型:養育方式
  • 方式:託付給外祖母或者祖父母
  • 特點:“重養輕教”、“施教不當”
簡介,產生原因,特點,優點分析,弊端影響,調試方法,專家建議,

簡介

隨著越來越多的“80後”生兒育女,將子女託付給父母教養的“隔代寄養”現象漸趨多見。尤其是在海外華人家庭“隔代寄養”極為盛行。隔代寄養正成為當今年輕父母的主要育兒方式。有老人相助帶幼兒原本是正常的事,但這只是表面的人之常情,很難把握分寸,容易忽略孩子的心身需要和成長的關鍵期的任務。
隔代寄養
隔代寄養有諸多優越性,然而倍感輕鬆與放心之餘,令很多年輕父母始料不及的是,孩子逐漸顯現出諸多不良性格特徵。有些孩子變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部分孩子變得難以管教,有的經常逃學,有的喜歡打架、抽菸喝酒,有的甚至小偷小摸。
根據調查顯示,有46%的學習成績較差,42%的學習成績中等偏下,10%的學習成績較好,僅有2%的學習成績優秀。在素質、品質教育和個性培養方面,被寄養的孩子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應當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與重視。

產生原因

父母在外地打拚,無暇照顧;
父母進城打工,無法照顧;
單親家庭,難以照顧;
父母出國,不能照顧;
年輕父母過分注重自我發展不願照顧等等。

特點

大量調研案例表明,隔代寄養有兩大特點。
一是“重養輕教”。祖輩們教育觀念陳舊,認為衣食住行就是養育孩子的全部,很少關注孩子早期智力開發、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
二是“施教不當”。俗話說“隔代親”,老人們更溺愛孩子,容易養成孩子任性、蠻橫、自私等不良性格,使孩子成為家中“小霸王”的同時,可能也會使其形成孤僻、不合群、膽小怕事等人格特徵。

優點分析

第一、老人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育兒經驗,對孫子輩尤其疼愛,關懷備至。老年人時間也比較充裕,照顧孩子更有耐心和愛心,責任心也更強,會給孩子更多的愛;
第二、老人幫忙養育孩子,可以減輕年輕父母的後顧之憂,使他們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第三,對老人有利。老人最怕寂寞,兒孫圍繞在老人身邊,對老人來說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樂。同時可從孩子的成長中獲得生命活力,還可以老有所為,給發揮餘熱提供機會。這種與孫輩玩耍遊戲的天倫之樂對幫助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態大有裨益;
第四、能夠緩解家庭內部經濟壓力,利於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弊端影響

隔代寄養對孩子成人後心理上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隔代寄養
1、感情扭曲:有70%—80%的人可能仍然沿用幼年的方式,甚至去尋找“爺爺、奶奶”一樣的戀人,一樣的公公、婆婆。
2、人格扭曲:她的人格可能永遠保持幼稚的、過分渴望關愛和讚賞的自戀的狀態。不願意長大,不願意承擔個人應有的責任,自我中心,懶惰,充滿浪漫幻想,脫離實際生活,似乎一切都可以得到滿足。
3、角色錯位:有時他們似乎很懂事,懂得關愛老人,這僅限於他們特別依賴的人:而去關愛更多的人,他們會感到是負擔,反而更需要別人來關愛自己。
4、人際衝突:個性的偏激與角色的錯位,使他們有恃無恐,如果老一輩人是單親的會更糟糕,這個孩子會替代了老爺爺、老奶奶的位置,居高臨下的對待所有人。
5、行為偏差:他們既依賴又逆反,常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去排斥攻擊別人、傷害別人。極端者,在他們失望之後,可以把失去愛的創傷,失去心愛之物的挫折,發泄到親人身上,甚至虐待家長及親人。他們遇到嚴厲老人時會多了更多的禁忌,失去孩子的天真,自由與創造力。
6.心身障礙:因他們人格和心理的極度依賴,可能會患各種心身疾病、神經症等等。如頭痛、胸痛、哮喘、鼻炎、甚至血液病;以及抑鬱、焦慮、恐懼、疑病、神經衰弱、強迫症等精神心理疾病。長大之後,女性可能會患婦科疾病,如痛經、不孕、卵巢腫物等。
7.終極關懷失衡:他們會對生命擔心、厭倦,甚至輕生、自殺,因為他們有與親人“共生共死”的感覺,想去殉道,尤其是當他們尚未成年,祖父母就較早離開人世時。
8.心理基因的變異:幼年時,當一個孩子選擇了某個親近人的感情,便同時模仿、認同了這個人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他會排斥其他人的意見和行為方式。比如,一旦認同了奶奶,就會排斥父母,一旦認同了父親,就可能排斥母親。因為青少年在感性發展時期還不會進行理性的整合,他們喜歡並且習慣用自動化的、安全的思維模式。

調試方法

1、及早讓孩子與隔代老人分開,但要保持適當的聯繫及情感的溝通。
2、父母要多盡些職責,多關心體貼孩子,給他們安全感、信任感。
3、父母要儘量與隔代老人搞好關係,以減少與孩子的對立衝突。在孩子面前不要過多指責老人的教育方法,私下裡可以與老人商討、建議,請老人理解與孩子分離以及轉變教養方式的重要性。
4、充分認識到老人與孩子分離的困難性。因為雙方均投注了過多的感情,彼此會產生過度的相互依戀,這種情感臍帶很難剪斷。
5、了解三代人各自的心理需要,感情需要。每一代人都要承擔好自己的責任,避免角色混亂,避免替代他人的角色,同時還要防止自己應有的角色感缺失及角色累贅。
6、請專業心理醫生協助做心理分析、人格分析、角色分析,做系統的家庭治療,以促進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共同成長。
7、積極尋找家庭中有利於成長的資源,把關愛當成動力,接受特定成長環境的現實與問題,積極去解決。

專家建議

中央財經大學心理學博士辛志勇認為,早期的親子教育對人格養成至關重要,隔代寄養的明顯弊端若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就可能造成成年後的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疾病。隔代寄養雖有優越性,卻也凸顯弊端,年輕父母們應“寄養”有度,儘可能多地承擔教養重任,才可促進孩子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
隔代寄養
從多數當代人健康、積極的舉止看來,大可不必對隔代寄養全盤否定,竅門在於要掌握“分寸”。“溝通”是化解隔代寄養種種問題的“金鑰匙”。一方面,年輕爸媽們要多與父母溝通,儘可能形成統一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以免在教育孩子時“口徑不一”,令孩子無所適從,感到困惑、恐慌乃至焦慮。另一方面,年輕爸媽要善於與孩子溝通。如可通過寫日記等方式記錄自己對孩子的思念,在電話里如果孩子不說話,可以給他講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其與父母通話的興趣。和孩子相處時,有意識地帶給孩子驚喜,比如帶孩子去做祖輩無法帶孩子做的事情,如到遊樂場等,讓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感。
對祖輩而言,不妨通過閱讀當今育兒書籍、看電視節目等方式更新育兒知識和理念,以“與時俱進”的教養方式,儘可能避免隔代寄養弊端。同時,可多帶孩子到外面玩,讓孩子開闊視野,並幫助孩子發展與他人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