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地變形(Terraces deformation)是指階地形成後,在構造運動影響下,階地面原始狀態的位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階地變形
- 外文名:Terraces deformation
- 特徵:階地面原始狀態的位移
- 類別:地理術語
- 學科:自然地理學
- 影響作用:構造運動影響下
主要特點,形成過程,典例,
主要特點
在地殼構造運動的影響下,階地的原始狀態發生的變化。主要表現為階地面傾斜、撓曲、斷裂和鼓包等形式。當河床兩側發生不對稱掀斜運動時,會造成階地面橫向的傾斜;當橫切河床的斷層發生垂直差異運動時,會造成階地面沿河谷縱向的撓曲;當強烈地震發生時,會造成階地面斷裂形成陡坎或形成鼓包。調查階地變形,對於研究一個地區的新構造運動具有重要的意義。還可利用階地的變形來分析研究古地震事件。
形成過程
階地變形是指階地形成後,在構造運動影響下,階地面原始狀態的位移。在正常情況下,河流階地面的原始狀態是一個沿河流流向朝下游傾斜的斜面。海岸階地面和湖岸階地面的原始狀態也是沿海岸,湖岸方向基本上是一個水平面。階地形成以後,由於差異性構造運動的影響,階地面的原始狀態遭破壞,發生水平的、垂直的或傾斜的位移。研究階地變形,對研究一個地區的新構造運動具有重要意義。
典例
位於龍門山逆沖推覆構造帶東側的龍泉山背斜,構成了四川前陸盆地的前陸隆起。通過室內航空相片對凱江跨背斜段的地貌面的解譯,結合野外考察可知凱江發育3級階地,其中T1、T2為堆積階地,T3為基座階地。在野外用差分GPS測量了階地的空間坐標信息,同時採集了各級階地堆積物的測年樣本,並經實驗分析約束了階地的形成年齡。另外,對石油地震剖面解譯揭示出龍泉山背斜北段地殼縮短和隆升主要是通過褶皺膝折帶遷移機制進行的,滑脫層的深度約6km。利用面積守恆準則計算出龍泉山背斜晚更新世以來的地殼縮短速率約為(1.36±0.41)mm/a、隆升速率為(0.64±0.19)mm/a。通過滑脫層的推覆抬升機制形成的龍泉山背斜,給青藏高原東緣變形模式中的逆斷層推覆地殼縮短造山增加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