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長安城遺址(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隋唐長安城遺址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隋唐長安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區。隋朝稱大興城。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由宇文愷經過周密調查而精心設計,開皇三年由長安(今漢長安城)遷至於此作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後仍以此為都城,稱長安城,並不斷修建和擴充。

隋大興唐長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陽城東魏北齊鄴南城的優點,利用了當地"六坡"地形特點,由外郭城羅城)、宮城、皇城、禁苑組成。長安城遺址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的勘察、發掘,先後完成了對外郭城、皇城、宮城及城內街道、坊市、渠道的探查,並據此繪製了長安城的實測圖和復原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隋唐長安城遺址
  • 文保級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遺址地址陝西省西安市區
  • 始建時間:公元582年
  • 主要景觀:外郭城、宮城、皇城、陶窯群遺址
  • 所處時代:唐代
考古歷程,出土文物,文物遺存,外郭城,宮城,皇城,規模面積,價值地位,

考古歷程

長安城的範圍包括現今西安市的城區和近郊。唐末兵亂,它被毀壞得很厲害,終於成為廢墟。解放以前,曾有不少學者試圖發掘這座唐城的遺址,因苦於條件限制,沒有成功。
隋唐長安城遺址
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專門的唐城發掘隊,開始了規模較大的發掘工作。經過四年多的辛勤勞動,遺址的概貌已經顯露出來。從已經發掘的城市布局、宮殿、街道、坊里的遺蹟,可以想見當時這座城市中千門萬戶、車水馬龍的盛況。
2011年,考古人員在配合基本建設時發現了大面積的唐代陶窯群遺址,其中有兩組陶窯保存完整,已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進行回填保護。
2010年底,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西安未央區大白楊西村西區基建範圍進行了1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

出土文物

2010年底,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陶窯22座,其中清理唐代陶窯17座和水井3座,以及一些不同時代的墓葬等遺蹟。
2015年11月,陝西文物部門考古人員在唐代長安城東市遺址發掘中,發現450件唐代遺物及一批重要商業遺蹟。 據介紹,此次發掘位置在東市遺址中部偏東處。目前,500平方米探方累計出土磚瓦、陶器、玉器、銅器、玻璃器、寶石戒面、開元通寶以及有“家酒店”字樣的瓷壺底片等唐代遺物450件。現場發掘過程中,發現3條唐代道路遺蹟、3條水溝遺蹟,店肆後作坊遺蹟1片、水井4口、窖井2口、滲井11口、灰坑12個、活土坑3處以及臥泥池、陶瓮坑各1處。

文物遺存

外郭城

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7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門有15個,東牆由北向南有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南牆由東向西為啟夏門明德門安化門,西牆自北向南為開遠門、金光門和延平門,北牆中段即宮城北牆,宮城以東有丹鳳門,宮城以西有芳林門(隋稱華林門)、景耀門和光化門玄武門和安禮門與宮城共用。地面城牆遺址僅玄武門附近和安化門處各有一小段。地下牆基保存基本完好,寬9~10米,個別地方達20米。明德門是長安城的正南門,位於長安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的南端,規模宏大,是長安城最大的門。門址東西長52.5米,南北進深16.5米,有5個門道,每個門道均寬6.5米。門道間的隔牆厚2.9米,門道兩側有排柱柱坑,每排15個,東西對稱,各門道中部原都有門檻,用青石製成,現僅存留部分殘件。東門道石門檻寬0.4米,厚0.26米,殘長3.7米,門檻上有車轍的溝槽四條在正中門道。殘留的西門檻較其他製作更為精緻,上面雕刻有流暢的卷草花紋及浮雕臥獸,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外郭城內有南北向大街11條,東西向大街14條,街道十分寬闊,其中明德門朱雀大街寬達150~155米。兩側有寬3.3米、深約2米的水溝。城內大街把郭城分為110坊,朱雀大街以東55坊為萬年縣,朱雀大街以西55坊為長安縣。朱雀大街兩側4列坊面積最小,有東西門和一條橫街。皇城東西兩側的6列坊最大,有東西南北四門和十字街將全坊劃為4個街區,又有小巷將全坊分為16個小區。坊內是居民住宅、王公宅第和寺觀,史籍記載佛寺100多處,道觀30多座,波斯寺二,景教寺五 。著名的有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還有大興善寺青龍寺等。坊有坊牆,坊門早啟晚閉,設專人防守。在皇城東南和西南的外郭城內設有東西兩市,隋代將東市稱都會市,西市稱利人市,兩市面積各占兩坊之地。市內有兩條東西和南北大街,構成"井"字形街道,市周圍有夯土圍牆,四面各開二門。市內9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店鋪是長安手工業和商業的集中區域。
隋唐長安城遺址
唐代外郭城牆西南角當時是否有類似明清城牆所築的角樓?發掘結果顯示這裡沒有築角樓的跡象。考古隊何歲利分析說,如果有角樓,城角的基址就應該寬於城牆基址,應形成一處較大的墩台基址,但發掘的城角轉彎基址寬度與城牆基址均為5.5米,應不存在構築角樓的基礎。

宮城

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包括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南北長1492.1米,東西寬2820.3米,周長8.6公里,位於長安城北部中央。在今西安城內"西五台"有宮城南牆的遺蹟,在自強西路北側有一段北牆遺址。城牆均為夯土版築,基部一般寬18米左右。宮城正南門為承天門(隋代稱廣陽門),遺址在今蓮湖公園內,東西殘長41.7米,南北進深19米,有三個門道,門基鋪磚或石板。宮城北面二門,"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宮城北面的玄武門
隋唐長安城遺址(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皇城

又名"子城",位於宮城之南,北與宮城以橫街相隔。東西寬2820.3米,南北長1843.6米,周長9.2公里。皇城內是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朱雀門是皇城的正門,北與承天門遙相對應,南接朱雀大街,直達外郭城的正門明德門,是全城的中軸線。含光門是朱雀門西側的一個門,其遺址保存比較完整,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7.4米,南北寬?19.6?米,門墩是以純淨的黃土版築而成,包砌磚壁,包磚厚0.35米。門道兩側 各有排列整齊的青石柱礎,東西對稱,呈正方形,72~78厘米見方,柱礎中間有一直徑約10厘米、深10厘米的圓形榫眼,以立排柱,證明當年門樓是木結構的。含光門城牆斷面上遺址清晰地保存著唐代、宋代、元代及明清各代修補的夯層,成為長安城中皇城變化的一個歷史見證。唐代在長安還建有兩座大的宮殿,大明宮位於城東北的龍首原上,因位於太極宮之東北,稱"東內",太極宮稱"西內"。唐玄宗時期在春明門內建造的興慶宮在太極宮的東南,故稱"南內"。長安城有著完善的供水系統,除鑿井外,還有永安、清明、龍首三渠分別引進氵高水與氵產水,流經城內,北入宮苑。後又修漕渠,引黃渠注入曲江池。長安城的建築模式是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一個典範,對日本和亞洲其他國家及國內一些地方政權的都城建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唐末天寶元年(904),朱溫挾唐昭宗遷都洛陽,命長安居民按籍遷居,毀長安宮署民居,使隋唐長安300年帝都成為廢墟。
隋唐長安城遺址(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一般指本詞條)

規模面積

發掘勘測的結果證明:唐代長安城的周圍有七十多里,比今天的西安舊城(即明清時代的西安城址)大五倍以上。全城分三部分,最外是外郭城,中間的北部是皇城,皇城北端正中是宮城— —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外郭城垣上有十二個城門。許多縱橫的街道把全城除宮城和皇城以外的所有地區整齊地劃分為一百零八個長方形的坊里。

價值地位

隋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設計的傑作,在中國城市規劃史乃至世界城市規劃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隋唐長安城規劃手法的探討對於隋唐時期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隋唐長安城遺址的保護和當代西安城市規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