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沱灌工程

隆昌沱灌工程

沱灌工程,又稱為沱江石盤灘提水灌溉工程,其規模之大,建設歷時之久,動員人力、物力、財力之廣,耗資耗材之巨,地跨內江市東興、隆昌兩區縣,成為新中國“紅旗渠”之後,又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位居全國第二、四川省第一的水輪泵提灌工程,成為隆昌縣的生命基礎工程,是隆昌人民和隆昌水利工程建設者用汗水和熱血鑄就的隆昌水利史的一座不朽豐碑。

隆昌地屬淺丘,田多土少,主產水稻,所處地形高於周圍鄰縣。然而,隆昌自古以來冬乾、春旱嚴重,連連乾旱。縣境內無大江河流經過,多年平均降雨量偏低,地下水蘊藏量不豐富,水資源貧乏,多年人平年擁有水量650立方米,較四川省多年人平年擁有水量3100平方米少2450立方米。
乾旱、缺水嚴重影響隆昌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只有從沱江引水,補充隆昌水源,才是解決隆昌水資源貧乏的唯一出路。
民國三十四年(1945)6月,在隆昌縣參議會第一屆二次會議上,縣參議員鄭詢、王敬修等人首次正式提出引沱江之水灌溉隆昌境內農田的提案,於6月28日通過。隨後,縣府對引沱江工程作了初步規劃:規劃從內江縣(現東興區)椑木鎮沱江河提水,挖人工渠道,從北鄉至東鄉,經縣南流入瀘縣嘉明鎮,在洞坎修建水電站。後受財力物力的制約,規劃成為一紙空文。
1971年12月5日,隆昌縣革委會向宜賓地委(當時隆昌屬宜賓地區)報送《隆昌縣沱江水輪泵群提水規劃報告及設計任務書》;1972年2月4日,中共隆昌縣委向宜賓地委報送《關於修建石盤灘水輪泵群的報告》。同年6月11日,省河流規劃二隊、宜賓地區水電勘測設計隊和隆昌縣農機水電局勘測設計人員共同編制完成《隆昌縣沱江石盤灘水輪泵站和甘家渡發電站初步設計方案》。1972年8月,上項《初設方案》經多方組成的審查組審核通過,由宜賓地區報省。省革委計畫委員會和基本建設委員會正式批准隆昌縣沱灌工程《初設方案》。
1975年5月,阿爾巴尼亞專家參觀沱灌工程1975年5月,阿爾巴尼亞專家參觀沱灌工程
沱灌工程自1972年8月破土動工,經過一、二、三期工程建設,共投資6243.46萬元(國家投資3472萬元)、投勞5380萬工日,工程永久性占地7634畝。其中,第一期工程從1972年8月至1975年12月,歷時3年,建成樞紐工程(大壩、船閘、沖沙閘、水輪泵站)、引水總乾渠。完成國家投資總額1252萬元;地方投勞822萬工日,投勞折資總額771萬元;完成土石方120萬立方米,水泥16868噸、鋼材2857噸、木材1124立方米,炸藥139噸;永久性占用耕地939.1畝,臨時性占地263畝,移民44戶,203人(屬內江境內)。其間,1974年2月19日沱江截流,1975年12月攔河堵水壩工程竣工, 1976年4月4日石盤灘樞紐區水輪泵站1號、2號水輪泵機組試車運行成功,泵站開始提水,沱灌第一期工程部分投入試運行,內江境內的中山、椑南1.5萬畝耕地首先受益,實現旱澇保收;隆昌境內的斧光、雙鳳部分耕地開始灌溉沱江水。第二期工程從1976年至1980年,歷時5年,建成左乾渠、右乾渠、雙鳳電力提灌站、古宇廟水庫(古宇湖)及配套乾渠(古田乾渠、胡家乾渠、響石乾渠、石燕乾渠、隆古引水渠)。完成國家投資總額1275萬元;地方投勞1579萬工日,投勞折資總額1471萬元;完成土石方307成立米,水泥23044噸、鋼材209噸、木材2157立方米、炸藥858噸;永久性占用耕地6695畝,臨時性占地2943畝,移民安置926戶、4145人(屬隆昌縣境內)。建成之後,沱江水翻山越嶺流到隆昌,灌溉了隆昌大片農田。
一、二期補建維修工程完成國家投資總額83萬元;地方投勞11萬工日,投勞折資總額9.8萬元;水泥455噸、鋼材20噸、木材187立方米。
第三期續建配套工程從1981年至2002年基本完成,歷時21年,建成鷂子岩電力提灌站、唐家坡電力提灌站、高洞電力提灌站、涼水井電力提灌站、黃土坡電力提灌站等5個;建成胡家1號渠、光榮2號渠、李市渠、金銀坳自流渠、方田自流渠5條;並進行了工程整治8項。完成國家投資944萬元,地方投資407萬元;投勞2979萬工日,完成土石方268立方米,鋼筋混凝土1.45萬立方米。第三期續建配套建成電力提灌渠、自流渠10項,總長度120.734公里。工程占地508畝。
隆昌沱灌工程建成後,是一個以灌溉為主、兼水利發電的綜合性水利工程,其發揮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具有廣闊的經濟開發前景和廣泛的社會意義。
在抗禦嚴重乾旱方面,沱灌工程發揮出了顯著的效益。
沱灌渡槽沱灌渡槽
沱灌工程設計灌面36.73萬畝(其中內江市東興區1.5萬畝,隆昌縣35萬畝),設計年供水能力1億立方米。
1978年,隆昌縣年降雨量748毫米,是40年來未有的嚴重乾旱。在中稻揚花時節,連晴高溫,全縣塘、堰、水庫大多乾涸,稻田龜裂、人畜飲水困難。中共隆昌縣委決定,沱灌右乾渠通水。沱江之水補充了即將乾涸的黃土橋水庫,灌溉工農公社(今黃家鎮)5000多畝稻田,使其在大旱之年增產。
隆昌氣礦爐墨車間、隆昌糖廠造紙車間因黃土橋水庫不能保障供水,已面臨停產,獲得沱江引水後恢復正常生產。因乾旱嚴重,隆昌境內雙鳳驛場鎮居民發牌子供應吃水;前鋒公社(今屬響石鎮)的水高、羅堂、鑼鼓、觀音等大隊的社員在土井邊排隊等水,通宵達旦。沱灌右乾渠輸送的沱江水,在短期灌滿了龍市河的支流小觀音河及沿途塘、堰、水庫和囤水田,灌溉耕地6萬餘畝;聖燈場鎮和工礦區、傅家橋河段兩岸均在缺水之際用到了沱江水。當年,沱灌工程提供水量1472萬立方米,內江灌區1.5萬畝耕地滿栽滿插,隆昌境內受益耕地面積6萬餘畝。
1979年,隆昌縣持續乾旱,隆昌河水乾涸,柏林寺水庫抽乾見底。春節前夕,隆昌縣城自來水廠斷水。隆昌縣革委決定從古宇湖輸水進城。隆昌縣水電局負責從古宇湖至縣城隆昌河文化館橋頭,鋪設一條直徑200毫米、長4000餘米的輸水管道,用100千瓦、40千瓦電動抽水機2台,兩級提水,抽古宇湖蓄水供縣城飲用,長達60餘天。是年3月旱情加劇。大春播種時,隆昌全縣可見水的冬水田、囤水田僅5萬餘畝,占常年冬囤水田面積19%左右。中共隆昌縣委決定,在建的古宇湖開閘,由古宇湖總乾渠輸水。在建的胡家乾渠、石燕乾渠、響石乾渠分段通水;古宇湖沿岸樓峰、龍市、福慶、水口等地上百台抽水機提水灌田;樓峰1台100千瓦電動抽水機連續抽水26天,其所屬金星、衛星、紅星、恆星4個生產大隊5100畝稻田滿栽滿插;胡家、響石、石燕灌區內部分耕地受益。
隆昌沱灌工程
為了解決隆昌境內北部高台區域旱片死角春灌缺水危機,雙鳳電力提灌站在沱灌左乾渠進水池旁建一臨時泵房,安裝臨時水泵2台。沱灌總乾渠輸來的沱江水,經左乾渠灌溉太平、迎祥、廣田、普潤、普光等公社耕地,總提水量257萬立方米,保證了1.2萬畝耕地及時栽插。1979年,石盤灘樞紐區水輪泵站連續運行8萬餘小時,提取沱江水5000多萬立方米,古宇湖提供蓄水約1000萬立方米,沱灌工程提供總水量近6000萬立方米,比隆昌全縣歷年建成的其他中、小型蓄水工程年供水量多近1000萬立方米;實灌耕地內江灌區1.5萬畝,隆昌境內12萬畝。是年,隆昌境內在嚴重乾旱的年份里,水稻保栽率達到85%以上,全縣糧食總產量35929萬斤,比1957年增產6898萬斤,大災之年農業獲豐收。1980年,沱灌工程經中間驗收後正式交隆昌縣沱灌工程管理處運行管理。隨著第三期連續配套工程的逐步完善,特別是經過石盤灘樞紐區第二期工程改造後,改水輪泵提水為電力提灌,沱灌工程年提引沱江水的能力達到1億立方米,達到設計要求,使灌區內36.73萬畝耕地的灌溉得到保障,解決了隆昌十年九旱、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提高了隆昌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變了過去農業完全靠天吃飯的落後面貌,是隆昌人民戰天鬥地創造的一項偉大奇蹟。
古宇湖景區古宇湖景區
沱灌工程的綜合效益也發揮出顯著功效,主要為供水、發電、種養殖、旅遊開發提供了保證。沱灌工程供給農業用水,保證灌區內農業穩定增產,每年增收300萬元;每年可向灌區內水庫、塘、堰充水2950萬立方米,發展漁業,增收200萬元。石盤灘電站、古宇湖放水洞電站發電,可增加收入400萬元;可向工業廠礦、城市居民提供生產、生活用水960萬立方米,創收120多萬元。沱灌工程終點古宇湖水庫水面6432畝,最大長度7.5公里,平均寬1.4公里,最大水深27米,平均水深15米,總庫容5594萬立方米。湖區環山抱水,叢林蔥鬱,近傍樓峰聳翠,遠眺古塔鑽雲,更有湖心島、娃娃山、三堆石、亂石包、母豬岩、響水岩等奇景怪石,水天山色交相輝映,風光秀美旖旎,環境清幽恬靜。湖區與聖燈山、雲峰關、春牛坪古牌坊群、雲頂古寨景點連成一線,是度假休閒旅遊地。水庫於1984年列入內江市旅遊風景區,1995年列為四川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稱為古宇湖,被譽為川東明珠。2016年1月19日,四川旅遊標準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隆昌縣古宇湖旅遊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古宇湖觀鳥古宇湖觀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