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東與方擺、三塘兩個
村民委員會接壤 ,南同連城村民委員會相接,西與阿定村民委員會相連,北與箐門村民委員會毗鄰 。轄柴村、隆德、無度坡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05戶,有鄉村人口2768人,其中農業人口2678人,勞動力15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12人。全村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6906畝,人均耕地2.57畝,林地28107.7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38%。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39.0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草烏等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6906畝,人均耕地2.57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其中水面面積26畝,荒山荒地4144.1畝,草地面積2800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38%。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8萬元,占總收入的56。9%;畜牧業收317萬元,占總收入的25。5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23頭,肉牛402頭,肉羊145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7。22%;工資性收入61萬元,占總收入的8。3%。農民人均純收入1239.01元,(屬貧困村)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打出打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7人(占勞動力的30。4%),在省內務工396人,到省外務工31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因地制宜,以糧為主,發展草烏種植,推廣山地蔬菜,油料,畜牧業。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通水話五通,無路燈。有689戶通電,有29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9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43。1%和42.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0戶(分別占總數的59。07%和46。44%)。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本村建有集市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25輛,農用運輸車3輛,機車19輛。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4戶;建有小水窖231口。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磚混5戶,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4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文衛
隆德村會轄6個村小組,是個彝、漢雜居的村。屬貧困山區,氣候冷涼,農作物生長周期長,產量低,經濟條件差。通過前輩的培育,現有豐富的林業資源。現在農民生活不斷提高,生活穩定,幸福和諧。該村現有農戶705戶,共鄉村人口2768人,其中男性1417人,女性1351人。其中農業人口2678人,勞動力157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族、苗混居地),其中彝族280人,苗族68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養老保險5人,參合率0.4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43人,參合率76。28;享受低保260人,享受五保8戶。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建有衛生所1個,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 人畜混居的農戶35戶,占農戶總數的5.08%。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3450平方米,擁有教師34人。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2人,其中小學生162人,中學生5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 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05.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蔬菜、草烏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 養殖業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柴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三塘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38人,中學生50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906.00畝(其中:田0.00畝,地6906.00畝),人均耕地2.59畝,主要種植玉米 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22271.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13.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1畝,主要種植梨樹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解決無度坡,小黑箐,大小二塘公路硬化,隆德文化室。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因地制宜,以糧為主,發展三七種植,推廣山地蔬菜,油料,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