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鑫優1號

陽鑫優1號 系南充市農科所、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用D702A與南恢511組配育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陽鑫優1號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 全生育期:150.2天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種植區域,2008年重慶引種,編號:渝引稻2008006,特徵特性,稻瘟病抗性,米質主要指標,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

特徵特性

該品種全生育期150.2天,較對照汕優63短0.2天。葉鞘紫色,株型適中,分櫱力強,長粒型,株高110.0厘米,有效穗15.56萬,穗長24.9厘米,每穗著粒157.3粒,實粒134.4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9.5克。品質測定:2003年綜合評定五等,對照汕優63五等,2004年綜合評定四等,對照汕優63五等。稻瘟病抗性鑑定:2003年葉瘟1、3、6級,頸瘟1、7、5級。2004年葉瘟4、1、1、6級,頸瘟7、3、7、9級。

產量表現

2003年四川省區試平均畝產563.7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57%;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578.30公斤,比對照增產8.19%。兩年平均畝產570.75公斤,比對照增產7.35%。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5.62公斤,較對照汕優63增產9.45%。

栽培要點

①培育壯秧: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與汕優63同期播種,秧齡30-45天。②移栽:每畝栽播1.2萬穴左右,基本苗9-10萬。③施肥:重底肥早追肥,一般畝施純氮10-12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為1:0.5:0.5。④田間管理:淺水栽秧,深水護苗,薄水分櫱,夠苗曬田。

種植區域

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2008年重慶引種,編號:渝引稻2008006

親本來源:D702A(♀)南恢511(♂)
選育單位:四川省南充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
品種類型:秈型三系雜交水稻
適種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重慶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南充市農科所水稻研究室用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D702A與自育恢復系南恢511配組育成的三系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毛金雄等, 2007)。

特徵特性

該組合屬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6.7天左右,比對照Ⅱ優838短0.11天。株高113.1厘米。在畝栽秧1.2萬窩的密度下,畝有效穗數15.4萬穗,穗平著粒數163粒,結實率83.6%,千粒重28.1克。株高適中,株型鬆散適中,葉片直立,葉色濃綠,分櫱力強;穗粒兼顧型品種。

稻瘟病抗性

綜合評價7級,抗性評價感病。

米質主要指標

糙米率82.7%,整精米率26.3%,粒長6.6mm,長寬比2.6,堊白粒率37%,堊白度6.8%,膠稠度81mm,直鏈澱粉含量24.1%。

產量表現

兩年區試,12個試驗點次增產,3個減產,產量變幅420.5-642.5公斤,平均畝產545.9公斤,比對照II優838增產5.02%。兩年試驗增產點率80%。

栽培技術要點

1.適宜我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2.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區適宜3月初播種,深丘及武陵山區適宜3月下旬播種;3.每穴栽兩粒穀苗,每畝1.2萬穴左右,栽一粒穀苗應不低於1.5萬穴;4.種子必須進行包衣處理,特別注意稻瘟病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