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海鎮

陽海鎮

陽海鎮原名為孟店,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陽海縣治所遷於此地,遂名陽海。陽海鎮位於陽穀縣中部偏西, 總面積為735公頃。為陽海縣委、縣政府駐地。北與大布鄉交界,西與西湖鄉接壤,南與高廟王鄉、壽張鎮相鄰,東與十五里園鎮、閆樓鎮相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海鎮
  • 外文名:Yang Hai town
  • 原名:孟店
  • 占地面積:735公頃
陽海鎮原名為孟店,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陽海縣治所遷於此地,遂名陽海。陽海縣始置於隋開皇16年(596年),“取東阿縣界陽穀亭為名”(《元和郡縣圖志》卷十) 。陽穀亭故址在今平陰縣南端,因地處谷山(今稱黃山)之陽而得名。1912年,劃陽海四街四關為城區; 1930年,設定城關鎮隸屬於陽穀縣第一區。1958年4月設城關鄉。1961年底改設為城關區,下轄6處人民公社。1971年撤區並社,設城關人民公社。1982年5月撤社改為城關鎮。1984年6月改為陽海鎮。(2001年3月鄉鎮規模調整,與原石門宋鄉整建制合併,設立陽海鎮。)
自然狀況
該鎮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緩傾,平均坡降為1/6000,海拔高度37.9~41.3米。 東西最大距離12.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1.4公里,總面積7354公頃, 其中耕地4104公頃。全境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境內淺層淡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補給充足, 開採條件較好。 主要河流有趙王河、北乾渠、南乾渠、聊陽溝、“三八紅旗渠”,境內流長85公里,流域面積70平方公里。該鎮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春季乾旱多風, 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有旱澇,冬季乾冷少雨雪。年均降水量為594.3毫米, 蒸發量1960毫米。年平均氣溫13.3度,無霜期平均210天左右,霜凍期為155天左右。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穀子、地瓜、綠豆、高粱、花生、棉花、蔬菜等。全鎮植被面積6251公頃,覆蓋率85%。
轄區人口
全鎮轄68個村(居)委,總人口6.3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42‰。全鎮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滿族、藏族等,人數為71人,占全鎮總人口的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