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江鹹水歌
- 又稱:陽江漁歌
- 性質:傳統民歌
- 身份:廣東省
歷史淵源,榮譽地位,文化體現,鹹水歌特徵,特點,調式,發展近況,
歷史淵源
曾經輝煌一時的陽江鹹水歌歷史上經歷幾次坎坷,幾乎失傳,近幾年,經當地政府積極搶救,漁歌活動在閘坡、東平、溪頭、沙扒等幾大漁港區再度活躍起來。
榮譽地位
作為濱海城市,陽江孕育了獨特而豐富的漁家文化,陽江鹹水歌(又稱陽江漁歌)便是其中之一。陽江鹹水歌作為陽江民歌的一種,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起初我國古代人稱它為“漁歌”、“蠻歌”、“蜒歌”,後來因漁民長期生活在鹹水環境,又賦予“鹹水歌”之名。
文化體現
鹹水歌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勞動生產、生活交流和民俗活動中形成的文化產物,源自過去漁民在海上勞作時的即興創作和吟唱。因此,可以說,有鹹水的地方就有鹹水歌。作為一種傳統文藝,鹹水歌的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分勞動生產、生活交流、民俗活動等三類。勞動生產類的漁歌類似勞動號子,生活交流類的漁歌內容一般是男女戀愛、事情問答、相互間對唱,民俗活動類的漁歌則有“哭嫁”、“哭奶”等。
鹹水歌特徵
特點
陽江鹹水歌,沒有音樂引子和伴奏,每句開頭都有一句“呼語”,以引起聽者注意,例如“哥兄呀”“細妹呀”等。如鹹水歌《刀鯉紅三一夜埕》,女問:哥兄呀,乜魚清蒸味道正,乜魚能成一夜埕?男答:細妹呀,白鯧清蒸味道正呀,刀鯉紅三能成一夜埕呀。其節奏自由,經常變換拍型,並常有活動句,因而同一首歌,各人唱法各有不同。
調式
鹹水歌有嘆調、堂梅調、哥兄調等調式,節奏自由,並常有活動句,因而同一首歌,不同的人唱法可不同。
發展近況
近幾年,在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重視下,陽江的鹹水歌活動在東平、閘坡、溪頭、沙扒等幾大漁港區再度活躍起來,陽江鹹水歌作品也在國內、省內的漁歌比賽上屢有斬獲。據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民間歌王、陽江鹹水歌歌手陳昌慶介紹,鹹水歌在中山、珠海、順德等地都有傳唱,和其他城市相比,陽江鹹水歌注重在原生態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陽江鹹水歌在唱的過程中融合了表演元素,再配以表演服裝、道具和配樂,使鹹水歌既通俗易懂,又具可聽、可看性,因此受到觀眾的歡迎。”陳昌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