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桃根,中藥名。為酢漿草科植物陽桃Averrhoa carambola L.的根或根皮。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澀精止帶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骨節風,癱緩不遂,慢性頭風,心胃氣痛,遺精,白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陽桃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牻牛兒苗目
- 科:酢漿草科
- 屬:陽桃屬
- 種:陽桃
-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根或根皮。
性味
味酸、澀,性平。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澀精止帶。
主治
風濕痹痛,骨節風,癱緩不遂,慢性頭風,心胃氣痛,遺精,白帶。
相關配伍
1、治關節疼痛:陽桃根120g,浸酒500g。7天后可用,每次服1杯。(《泉州本草》)
2、治心痛:(陽桃)根12-15g,水150-180g。煎服。(《嶺南採藥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浸酒。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根,除去泥土,洗淨,曬乾;或剝取根皮,除去栓皮,取二層皮,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喬木,高可達12米,分枝甚多;樹皮暗灰色,內皮淡黃色,乾後茶褐色,味微甜而澀。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0-20厘米;小葉5-13片,全緣,卵形或橢圓形,長3-7厘米,寬2-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一側歪斜,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疏被柔毛或無毛,小葉柄甚短;花小,微香,數朵至多朵組成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自葉腋出或著生於枝幹上,花枝和花蕾深紅色;萼片5,長約5毫米,覆瓦狀排列,基部合成細杯狀,花瓣略向背面彎卷,長8-10毫米,寬3-4毫米,背面淡紫紅色,邊緣色較淡,有時為粉紅色或白色;雄蕊5-10枚;子房5室,每室有多數胚珠,花柱5枚。漿果肉質,下垂,有5棱,很少6或3棱,橫切面呈星芒狀,長5-8厘米,淡綠色或蠟黃色,有時帶暗紅色。種子黑褐色。花期4-12月,果期7-12月。
生長環境
多栽培於園林或村旁。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藥理作用
1、降血糖和抗脂質過氧化作用。
2、提高免疫力作用。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治心痛。”
2、《全國中草藥彙編》:“澀精,止血,止痛。主治遺精,鼻衄,慢性頭痛,關節疼痛。”
附註
陽桃花、陽桃葉均可藥用。可治慢性頭風,關節疼痛,心痛,胃氣痛,遺精,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