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村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
- 地理位置:河津市西部
- 面積:101.23 km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太陽村
- 電話區號:0359
- 郵政區碼:043300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晉M
- 人口:23991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郵電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歷史文化,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1949年,屬於河津縣第一區。
1953年,為太陽鄉。
1961年,為太陽公社。
1983年,太陽公社改名陽村公社。
1984年4月,由陽村公社改為陽村鄉。
1994年,屬河津市。
2021年4月,撤銷陽村鄉,設立陽村街道。
行政區劃
1984年4月,陽村鄉下轄10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陽村鄉下轄太陽、連伯、永安、太陽堡、三遷、郭家莊、峻岭、東辛封、西辛封、蒼頭10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陽村鄉下轄8個行政村:太陽村、三遷村、峻岭村、東辛封村、西辛封村、蒼頭村、永安村、連伯村。街道辦事處駐太陽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村街道
水文
自然資源
陽村街道自然資源有水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2011年,陽村鄉有耕地42500畝;林地面積4.68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陽村鄉總人口2300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73人,城鎮化率8.14%;總人口中,男性11941人,占51.9%;女性11066人,占48.1%。2011年,陽村鄉人口出生率10.54‰,人口死亡率3.94‰,人口自然增長率6.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07人。
截至2017年末,陽村鄉常住人口為22692人。
截至2018年末,陽村鄉戶籍人口為2399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陽村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1044元。
2018年,陽村鄉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個。
農業
2010年,陽村鄉蘆筍種植面積20000畝,乾鮮果種植面積6000畝,韭菜種植面積14000畝,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500畝,養羊10000餘只,養豬3000頭,養雞70000隻,養牛300頭。
2011年,陽村鄉農業總產值9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5%。陽村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陽村鄉生產糧食26416噸。陽村鄉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陽村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2011年,陽村鄉生產肉類1820噸;畜牧業總產值0.31億元。2011年,陽村鄉水果種植面積7675畝,產量8511噸,主要品種有桃、杏、棗。
工業
2011年,陽村鄉工業總產值為8.9億元,比2010年增長15%。2011年,陽村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4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3億元,比2010年增長13.5%,其中大中型有工業企業1家。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陽村鄉有商業網點26個,職工252人。2011年,陽村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00萬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0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5%。
郵電業
2011年,陽村鄉郵政業務收入為12000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08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村鄉有幼稚園8所,在園幼兒600人,專任教師50人;國小8所,在校生1310人,專任教師14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670人,專任教師5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7所。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村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個,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0個。陽村鄉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三遷迎春鑼鼓、太陽和諧鑼鼓隊。截至2011年末,陽村鄉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有廣播喇叭3000隻,通響率98%。截至2011年末,陽村鄉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省、市等90多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4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陽村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專業衛生人員1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65人。2011年,陽村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000人次,出院病人868人次。2011年,陽村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萬人,參合率95.2%。
社會保障
2011年,陽村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3戶,人數634人,支出78.13萬元,比2010年增長43.3%,月人均102元,比2010年增長47.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7500元,比2010年增長3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6人,支出72000元,比2010年增長33%;農村醫療救助23人次,共支出8.65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村臨時救助60人次,支出2萬元,比2010年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