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湖洞又稱“飛雲洞” 位於縣城之東30餘公里、富河之南的戎湖東南的牛湖山上。位於富水邊牛湖山懸崖峭壁上的飛雲洞相傳歷經16個朝代,千餘年來,香火不絕,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留下許多傳說和墨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新牛湖洞
- 又稱:飛雲洞
- 位置:牛湖山
- 歷史:歷經16個朝代
初識,好風光,名人石刻,傳說,競爭優勢,
初識
初識飛雲洞是年初的一個晚上,記者在查閱一本叫做《羅狀元警世詩話》的書籍,其中一首詩意味深長,詩云:“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休。”記者將其編成簡訊發給一位朋友。朋友回信,說自己也很歡喜這首詩,早就拜讀過。並說,羅狀元曾經在陽新富水的飛雲洞留下一首詩,希望有時間去看看。
當地村民都稱飛雲洞為“牛湖洞”。陽新縣志載:飛雲洞古稱戎湖洞,又稱牛湖洞、牛眼洞,窈窕深邃,內有犀牛、雲鶴、松月、石床諸景,洞口有佛殿遺址,《重修飛雲洞記》等有的碑刻尚存。另有資料記載:縣城之東,富水之南,有一塊戎湖,戎湖三面環山,底平如砥。牛湖山在湖的東南,海拔392米,蜿蜒五餘公里。牛湖洞就在牛湖山海拔70米的山臍間。洞口坐落在懸崖峭壁之上。
好風光
站在牛湖洞洞口處,居高臨下,極目遠眺,富水河正好依戎湖畫了一個半圓,戎湖三面環山,猶如夾在山間的一面平鏡,在陽光下閃爍著鱗鱗的波光,遠山近景層次分明,又如同一幅山水丹青。遺憾的是,天氣不是很好,天空少了許多色彩和層次。
飛雲洞主持悟慧法師十分熱情地帶記者在洞裡洞外看了個究竟。在洞口處,有當年古人留下的古石碑數塊,可惜被羅列成一排且做進佛像裡面去了,讓人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和感慨。隨後,記者隨悟慧法師進入了洞深處,由於沒有電燈,只能藉手電而行。法師的介紹幾乎都與佛聯在一起,記者只覺得該洞深邃而悠長,雖然缺少溶洞之雄奇,但卻顯得很幽靜、靈秀,可惜沒有好好地開發和利用。
按照縣誌記載,記者努力尋找犀牛、雲鶴、松月、石床諸景,遺憾的是,有些景點恐怕不復存在了,有的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雖然景致不錯,但再也難與遠古的傳說連在一起了。比如犀牛望月一景,犀牛不全了,洞頂一輪圓月中的奇石據說被人盜走了,留下一個圓圓的石窟窿,儘管如此,洞內的景致仍很美麗,意境深長,那就看你如何去品嘗了。
在飛雲洞洞外峭壁上,悟慧法師帶記者先看了兩棵“寶樹”。法師講,一棵是石榴樹,一棵是桂花樹。說也奇怪,這石榴一年四季就開四次花,結四次果,常年不敗;桂花尤奇,四季都飄香。
名人石刻
然後,悟慧法師又帶記者觀看了幾處摩崖石刻,一處稱是羅洪先狀元題寫的“第一山”,在另一塊巨石上,還刻有“覽勝池西”四個大字。
在一塊荒蕪的峭壁上,法師又領記者去看了一處手跡,這是署名蘇東坡的詩:“茫茫一世誰無我?但因痴迷心入魔。犀牛望月亦見性,不信眾生不成佛。”記者不敢斷定這是蘇東坡所書,但據歷史記載,蘇東坡的確從長江進入富水後,逆富水而行,就從這處水路到的江西。是不是蘇所留,有待專家鑑定。有一點可以證實,當年確實有一處蘇東坡摩崖題詩,可惜被修路者炸石毀掉了。
在飛雲洞峭壁的最下面臨水處,據說在一塊天然的石碑上,同時刻有明代蜀人張仕可和晉江人張問善書寫的“飛雲洞”三個大字。記者下到崖底,由於水淹了出路,無法到達摩崖石刻下面,於是記者駕一葉小舟,蕩漾在碧綠的富水水面上。村民講,每到汛期,飛雲洞幾個大字就淹沒在水下,由於長期浸泡,字型遭到水擊沙磨,將文體沖刷得有些模糊,好在仔細辨認,還能認出他們在同一塊巨石上題寫的“飛雲洞”幾個大字。
據飛雲洞中清嘉慶6年戎湖洞重修佛像志和嘉慶22年12月重修佛殿碑誌等幾塊碑刻記載,飛雲洞建於東漢末年,千餘年來,留下許多文人墨寶,其中最有名的除了宋代文豪蘇東坡的摩崖石刻外,還有大明王朝嘉靖八年(1529)已醜科會試 、殿試時第一名的羅洪先在遊覽飛雲洞時留下的一詩,詩云:“富水南來第一蜂,春深何處覓仙蹤?間枕石床花影外,漫吹鐵笛月明中。白雲有跡牛眠洞,丹灶無煙鶴立松。尋真到此空誰識?歸路飄嵐兩袖風。”
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後七子”之一的吳國倫遊覽飛雲洞後,被這裡的景色所吸引,寫了不少詩句,其中有一首:“我昔探奇至,猶疑景未全。豈知崖際屋,翻礙洞中天。束火穿雲竇,飛觴挹乳泉。靈宮自天造,深入轉堪憐。”
傳說
這時,悟慧法師指著一塊岩壁上突兀出來的石板,說這就是相傳蘇東坡當年酒後醉臥其上的石床,石床約五尺寬,七尺長,離地四尺來高,表面平整,正好睡人。接著法師又講了許多傳說,其中鐵拐李的傳說流傳最廣。
那時,飛雲洞稱牛眼洞。有一天,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騎牛入洞,忽聽玉皇大帝召喚,急急騰雲而去,犀牛久等主人不見,呼呼入睡。後來佛祖降臨,顯靈八方,香客雲集,遊人不絕,生活供應不足。犀牛被佛法點化,醒來抬頭,望見洞頂明月高照,兩隻鼻孔便一隻出油,另一隻出鹽,任憑人多人少總夠吃。不知什麼時候來了一個貪心的和尚,想多出油鹽,竟將牛鼻子鑿大,然後又被識寶客所騙,取走了“月亮”。結果,牛鼻子再也不出油鹽了。後來就有人說,那和尚自知羞愧,奪路而逃,那識寶客出富池口不遠,突遇狂風巨浪,船也翻了,人也亡了,“月亮”沉下江底,復生出一片沙洲來,這就是今天的回龍洲。
競爭優勢
進展前景:位於縣城之東30餘公里、富河之南的戎湖東南的牛湖山上,洞口高4米,寬3米,洞中有洞,曲折幽深,奇特異常;洞中及四周石刻非常豐富,其中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明季蜀人張仕可、晉江人張問善等人的手筆,洞內天然、石鐘乳、石筍更是琳琅滿目。洞前的戎湖三面環山,底平如砥,夏漲秋涸。每當汛期,湖面碧波蕩漾,湖天一色,水平如鏡,景色如畫,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