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商業,工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1949年以前,分屬寧陽鄉,臥龍鄉。
1949年以後,分屬新泰區,臥龍區。
1958年9月,公社化時屬臥龍公社;12月莊浪縣併入晉寧縣後,屬晉寧縣臥龍公社。
1961年6月,分社陽三川公社(後簡稱楊村公社),社址設在劉家灣;12月恢復莊浪行政區時,為莊浪縣陽川公社。
1983年,改為陽川鄉。
2015年,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陽川鎮轄劉灣、張家大灣、李家灣、台嘴、孫王、新莊溝、下堡子溝、苟岔、李家嘴、趙灣、岳家坪、紅土坡、三益、王塬、東灣、西灣1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陽川鎮轄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劉家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川鎮地處莊浪縣西南部,東鄰大莊鄉,南接萬全鎮,西連靜寧縣仁大、余灣鄉,北靠臥龍鄉。行政區域總面積70.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陽川鎮,地處黃土高原低山丘陵區,葫蘆河由北向南貫穿全鄉,形成中部為河谷川區,周圍為低山丘陵的小盆地地形。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點位於陳家廟梁頂,海拔1877米;最低點位於張家下灣葫蘆河出境處,海拔1405米。
氣候
陽川鎮屬溫帶大陸氣候,多年平均氣溫9.3℃,一月平均氣溫負-4℃,七月平均氣溫21.4℃。無霜期年平均158天年。年平均日照時數2090.1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43.6毫米,年平均降水降雨日數為101天,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7月最多。
水文
陽川鎮境內屬葫蘆河水系,葫蘆河從北部紅土坡村入境,縱貫全鄉,於南部張家下灣出境,河道長35.5千米,流域面積613.4平方千米,年流量1.4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水魏溝發源於臥龍鄉劉羅村,從王塬村東入境,由東向西,於岳家坪村趙家溝匯入葫蘆河,境內長4.8千米。
自然災害
陽川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暴雨、霜凍、山體滑坡等。2001年以來,乾旱除2003年、2004年外,其他9年均有發生,其中2006年最為嚴重,4月初到8月29日無有效降雨,且氣溫持續偏高,乾熱風頻繁,蒸發劇烈,境內葫蘆河斷流,全鄉16個村2.3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28033畝,絕收5150畝,因災減產糧食2155.5噸,造成農業經濟損失301萬元;暴雨災害多發生在7~9月間,2011年7月28日強降雨使王塬村西窪梁山體出現滑坡險情。
人口
2011年末,陽川鎮轄區總人口2527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20人,占4.4%。另有流動人口2322人。總人口中男性13437,占53.2%;女性11840元,占46.8%;14歲以下4521人,占17.9%;15~64歲17772人,占70.3%;65歲以上2984人,占11.8%。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4‰,人口死亡率1.4‰,人口自然增長率2.6‰。
截至2018年末,陽川鎮戶籍人口2508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陽川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867元。
農業
2011年,陽川鎮有耕地面積47236畝,人均1.9畝,其中川地10137畝,山地37099畝,林木覆蓋率16%。以種植小麥、玉米、馬鈴薯、果品、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增加值9193.1萬元。
陽川鎮糧食作物以馬鈴薯、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陽川鎮生產糧食6791噸,人均268.7千克,其中小麥6588噸,玉米1774噸,馬鈴薯2400噸。陽川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果品和蔬菜,其中果品為支柱產業,2011年,陽川鎮有果園面積36000畝,人均1.4畝,果品總產量10200噸,主要品種為優質紅富士蘋果;蔬菜種植面積17300畝,產量29291噸,主要品種有西瓜、白菜等。
陽川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陽川鎮牛飼養1170頭,年末存欄780頭;生豬飼養量7000頭,年末存欄5000頭;家禽飼養量4.9萬羽。
商業
2011年末,陽川鎮有商業網點286個,從業人員380人,註冊資金701.5萬元。2011年,陽川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772.2萬元,比上年增長4.2%;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700萬元。
截至2018年末,陽川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工業
陽川鎮以建築業、機磚生產、紙箱製作、食品加工為主。工業企業均為私營企業。
截至2018年末,陽川鎮有工業企業15個。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陽川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1個,各類圖書室7處,藏書2.4萬冊,另設有音樂、美術、書法活動中心。陽川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即余家塬和古洞門仰韶文化遺址;縣級文化遺址2處,即曹家塬和台家嘴仰韶文化遺址。
2011年末,陽川鎮有電視轉播站1個,“村村通" 工作站4個;有線電視用戶5009戶,入戶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陽川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86人,專任教師2人,國小11所,在校生1864人,專任教師134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2090人,專任教師13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末,陽川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23.1萬元,比上年增長6.4%。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楊村鎮學校體育場第13個,村級體育場5個,其中安裝了健身器材的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占常住人口的2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陽川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門診部1個;床位22張;固定資產總值五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2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13人。年門診人數3.6萬多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00多人次,16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陽川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88戶,人數3149元,支出290.4萬元,比上年增長32.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2人,支出21.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9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6人次,共支出47.2萬元,比上年增長34%,農村臨時救濟40人,支出8.7萬元,比上年增長112.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4萬元,比上年增長6.2%。救助孤兒17人,支出9.2萬元,比上年增長52.9%。
2011年末,陽川鎮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243人,參保率95.9%。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陽川鎮有郵政所1個,征訂報紙、期刊0.1萬份(冊),業務收入1.2萬元。陽川鎮有電信服務點4個,固定電話用戶2268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5.3%,行動電話用戶5009戶;寬頻接入用戶418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0萬元。
交通運輸
2011年末,陽川鎮有縣道3條,其中陽胡路14.3千米,南陽路15.3千米,焦余路12.7千米。
歷史文化
《平涼府志》載:“山陽有三川匯合(即葫蘆河、清水河、治平河),故稱陽三川。”後簡化為陽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