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城蠶繭
- 產地名稱:山西省陽城縣
- 品質特點:色澤好、上車繭率高、出絲率高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6年第192號
- 批准時間:2006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陽城蠶繭成品久、產量高、質量優而聞名於世。“陽城蠶繭”色澤好、上車繭率高、解舒率高、出絲率高、雙宮繭少、黃斑繭少、紫印繭少、死籠繭少。
經農業部蠶桑產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陽城及全國同類產品進行對比分析,證實:“陽城蠶繭”與其它普通蠶繭相比,具有“一好二勻三高四少”的品質特性。
一好,即色澤好,具有獨特的感觀品質。陽城蠶繭呈白色,色澤雪白,顆粒橢圓微帶束腰形,且均勻。用陽城蠶繭生產的白廠絲也是色澤鮮活潔白,生絲潔淨≥94.00。
二勻,一是繭層大小均勻,二是薄厚均勻。
三高,一是上車繭率高,可達98%,其它同類產品與之不可比的;二是解舒率高,解舒率≥80%,遠高於同類產品;三是出絲率高。
四少,即:雙宮繭少、黃斑繭少、紫印繭少、死籠繭少。
產地環境
優質的蠶繭產品來自於良好的地域、科技環境,造就“陽城蠶繭”的地域環境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特殊的氣候環境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年均日照2571.3小時,年平均溫度在8—12℃,≥10℃的日照時數為1489小時,≥10℃的有效積溫3500—4200℃,無霜期為175—195天,年降雨量為627毫米。氣候溫和涼爽,晝夜溫差大,大氣濕度相對低,優越的自然氣候既能滿足桑樹生長的需要,養蠶棚室內溫度也好控制,蠶病危害較輕,很適合蠶兒生長發育,產量穩而高,質量好,效益高。
二是特殊的土壤環境
“陽城蠶繭”區域範圍土壤為褐土土類,分布在海拔650—1200米的丘陵地段,土壤的成份中銅、鐵、錳較為豐富,有機質含量1%左右,氮、磷、鉀含量較多,非常適合桑樹的生長。
三是得益於實施標準化生產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在蠶繭生產過程中,陽城縣從政府——部門——到農戶,重視運用科學技術,結合本地實際,在全國首家實行了蠶桑生產標準化,制定了科學的植培、養殖和生產技術文本,從桑園栽培——蠶種製作——養蠶過程——成蠶上簇——收交烘乾等全過程,全部實行標準化操作,尤其是大力推廣方格簇結繭,採用最先進的自動化烘繭技術,為生產優質的陽城蠶繭提供了技術保障。
歷史淵源
陽城縣古稱獲澤,是著名的蠶桑之鄉,栽桑養蠶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陽城縣的傳統產業。
據考證,有史料記載陽城栽桑養蠶最早可上溯到商周時代。《竹書記年》記載:“商湯二十四年,大旱,王禱雨於桑林。雨。”《穆天子傳》記載:“天子四日休於獲澤,以觀桑者,乃飲於桑林。”桑林即在今陽城縣的蟒河鎮,曾經是一個鄉的所在地,也是商周時蠶桑的集中產地。周穆王之所以休於獲澤,其目的就是為了觀賞當地人民採桑養蠶的盛況,並在桑林之地召集各國諸侯,大擺飲宴以示慶賀。
“山近無村水近樓,小橋煙火數家秋。客來笑迎烹雞黍,一話桑麻夜未休。”明萬曆年間吏部天官王國光刻在石碑上的詩文,生動描述了當時陽城蠶桑業的盛況。
清代,同治《陽城縣誌》記載:“繅戶雖多,邑中不織綢緞,皆鬻外。”宣統《陽城鄉土志》記載:“挽手、黃絲皆系外商駐買,黃絲約二萬餘斤,挽手六七千有奇。”當時陽城縣裡的商號東晉福曾為外地的蠶絲商人辦理匯兌業務,可見蠶絲貿易相當可觀。
民國初年,陽城外銷商品中蠶絲價值為首位。
解放以後,陽城的蠶桑事業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陽城縣十分重視加強蠶桑產業的發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組織質量技監、農業和蠶桑等部門制定發布並組織實施了《桑蠶一代雜交種繁育技術規程》、《桑樹栽培管理技術規程》、《陽城養蠶技術規程》等蠶桑生產技術標準,同時在全縣普遍推廣標準化大棚養蠶技術。
2005年,陽城縣先後出台了“發展新品種密植桑園每畝補助300元、培育優桑苗木每畝補助300元,每張蠶種直補10元、每棟小蠶共育棚補助500元、每棟活動大棚補助500元、每片方格蔟補助0.6元”的優惠扶持政策,並制定了蠶繭保護收購價,極大地調動了全縣蠶農栽桑養蠶的積極性,僅用2006年和2007年兩年時間就栽植新品種密植桑園3.6萬畝,一大批養蠶大鄉、大村、大戶脫穎而出。全縣湧現出次營、寺頭、芹池、演禮、董封、東冶等6個發種5000張以上的養蠶大鄉,35個年發種500張以上的養蠶大村。已建成次營、寺頭2個1.5萬畝以上桑園鄉鎮,張家莊、董家嶺2個雙千畝桑園村,10個千畝桑園村,50個蠶桑示範園區村。全縣有175個村年產繭達到1萬斤以上,占總行政村數的37.5%。
2015年,陽城縣建成具有全國一流水平的蠶種加密微機測控催青系統,蠶種孵化率達到98%;建有全國最優、山西第一、符合農業部GMP標準認證的蠶藥廠,實現了養蠶消毒防病藥物的自給自足;與南京農業大學明學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針對北方地區小蠶發育慢、蠶期易發病的問題,成功研發出溫濕自控小蠶共育新技術,使得單張蠶種產繭增加10斤以上。
生產情況
21世紀初,陽城蠶繭年產量已突破300萬公斤,位列華北地區之首,是中國三大優質蠶繭基地之一。
2010年,陽城縣桑園面積達到8.5萬畝,發種7.3萬張,產繭675.4萬斤,養蠶收入達1.3億元,蠶農戶均收入5200多元,人均收入1300餘元。繅絲、飲品、絲棉被加工、桑枝產菇綜合收入近1.8億元。
2012年,陽城縣桑園面積達10萬餘畝,年養蠶7.6萬張,發種張數、蠶繭產量占晉城市的75%、山西省的60%,全縣80%的村從事養蠶,其中175個村年產繭10000斤以上。“陽城蠶繭”品牌價值升值到9.95億元,成為全國蠶繭的金子品牌。
2015年,陽城縣桑園達到8萬餘畝,全年發種6.5萬張,蠶繭產量600萬斤,收入達到1.3億元。
2016年,陽城縣有桑園面積10萬多畝,年養蠶7.2萬張,生產蠶繭350萬公斤,蠶農收入1.35億元。年產蠶繭量約占晉城市的75%、山西省的64%,“陽城蠶繭”綜合指標中國第一。
產品榮譽
用“陽城蠶繭”所繅的桑蠶絲,質地柔軟,光潤潔白,1979年、1983年、1989年連續獲得國家金質獎,陽城繅絲廠因此成為中國繅絲行業中惟一獲此殊榮的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個向美國出口白蠶絲的企業。
陽城縣先後被確定為全國標準化蠶桑生產示範縣、全國“東桑西移”基地縣、全國GMP蠶藥生產達標縣、“陽城蠶繭”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縣和國家級蠶桑產業化新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縣,在全國蠶繭抽樣檢測中綜合指標排名第一。
2013年12月,陽城蠶桑習俗成功入選第四批山西省“非遺”名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陽城蠶繭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山西省陽城縣人民政府《關於將“陽城蠶繭”列入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請示》(陽政發[2006]25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山西省陽城縣鳳城鎮、潤城鎮、北留鎮、東城辦、町店鎮、寺頭鄉、芹池鎮、西河鄉、演禮鄉、固隆鄉、次營鎮、董封鄉、橫河鎮、駕嶺鄉、河北鎮、白桑鄉、蟒河鎮、東冶鎮等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桑葉生產
1.品種:選用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優良桑樹品種,即格魯桑、農桑和適應陽城縣種植的優良品種如陝桑305等。
2.栽植:土壤為褐土,pH值為7.0至8.0,土壤有機質含量≥2%。
3.時間:分春栽和秋栽。春栽在土地解凍後樹液流動前進行,秋栽在桑樹落葉後至土地封凍前進行。
4.栽植技術要求:
桑園栽植密度及養成形式
立地條件 | 桑園類別 | 養成形式 | 株/畝 | 株行距(米) |
水地 | 低乾 | 速成密植 | 1500 | 0.33×1.33 |
低乾 | 密植 | 1000 | 0.4×1.65 | |
旱地 | 低乾 | 一般密植 | 800 | 0.4×2.00 |
低乾 | 稀植 | 600 | 0.5×2.20 |
5.桑樹管理:
(1)地埂桑樹管理:地埂桑樹型為開心式半圓形豐產樹型,用出扦法進行管理.
(2)桑園桑管理:桑園桑樹型為開心式杯狀小冠型低乾豐產樹型。修剪管理按拳式出扦法的技術要求進行。
(二)家蠶飼養
1.品種:871×872(正反交)或同類優質蠶種。
2.繁殖方式:以卵繁殖。
3.飼養起始時間:春蠶在5月10日至6月15日,秋蠶在8月10日至9月20日。
4.各齡蠶用桑葉標準:
項目齡齡別 | 收蟻 | 1齡 | 2齡 | 3齡 | 4齡 | 5齡 |
葉色 | 綠中帶黃 | 黃綠色 | 綠色 | 深綠色 | 深綠色 | 深綠色 |
葉位(自上而下) | 2—3 | 3—4 | 4—5 | 止芯芽5—7 | 止芯芽葉 | 成熟片葉 |
5.餵養方式:
小蠶飼養採用小蠶片葉立體、塑膠薄膜覆蓋共育。
大蠶飼養採用活動蠶台、條桑分戶大棚育。
6.上蔟蔟具:方格蔟。
7.采繭時間:熟蠶上蔟後足7日。
8.鮮繭乾燥:熱風式自動烘繭機將桑蠶鮮繭烘至適乾。
(三)質量特色
1.感官品質:
項目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形狀 | 中間圓柱形,兩頭為半圓形 | 中間圓柱形,兩頭為半圓形 | 中間圓柱形,兩頭為半圓形 |
色澤 | 雪白明亮 | 雪白 | 白 |
繭幅整齊度 | 整齊程度在90%以上 | 整齊程度在80%以上 | 整齊程度在70%以上 |
繭層厚薄 | 手感硬挺,厚薄均勻 | 手感硬挺,厚薄均勻 | 手感較硬,厚薄均勻 |
2.陽城蠶繭以及由此繭生產蠶絲的質量指標:
項目 | 一級 | 二級 | 三級 |
上車繭率(%) | ≥98 | ≥95 | ≥92 |
解舒絲長(米) | ≥850 | ≥770 | ≥710 |
繭絲長度(米) | ≥1200 | ≥I100 | ≥1000 |
潔淨(分) | ≥94.00 | ≥92.00 | ≥90.00 |
出絲率(%) | ≥40 | ≥36 | ≥33 |
註:凡繭絲纖度低於2.250分特(2.025旦)時,降一級。
專用標誌使用
陽城蠶繭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西省陽城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歷史文化
相傳,栽桑養蠶是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之妻嫘祖發明的,在距陽城縣城50千米的雲蒙山麓一個叫花石溝的小村,至今傳頌著嫘祖娘娘教民植桑養蠶的動人故事。在距雲蒙山不遠的小尖山千佛寺里有一尊嫘祖娘娘的塑像,只見她神態端莊,面容慈祥,手裡托著一條潔白的蠶兒,似還在專心地給蠶農們講授養蠶知識。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周圍數縣以及河南等地前來朝拜的人們幾乎擠破了山門。
陽城蠶農在長期的蠶事活動中,衍生了許多蠶謠、蠶諺、蠶事、蠶忌和蠶戲等民間活動,特別是蠶戲十分普及。該縣澤城村原為秦獲澤縣故址,這裡有一座蠶姑祠廟,何時所建已無法考證,祠內修有戲樓,樓前有一個能站立5000人的大廣場,每年的三月初三蠶神生日,都要給蠶神唱3天大戲,沿襲至今從未間斷過。據統計,現在陽城縣有2個鄉和5個鎮都是以桑命名的,至於以桑命名的山川溝壑更是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