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中條山東端的晉城市陽城縣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2′10″~112°31′35″,北緯35°12′30″~35°17′20″,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被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9公里,總面積5573公頃。該保護區享有“山西省動植物資源寶庫”美稱。區內奇峰異石、飛瀑流泉形狀各異,星羅棋布,映襯出如詩如畫的蟒河風光,秀美別致的自然景觀,在華北地區首屈一指,被譽為“華北一絕,山西桂林”。
該保護區所在地陽城蟒河地處晉南太行山區,地形呈東西走向,西高東低,海拔在300~1572米之間,地貌特徵多以深澗、峽谷、奇峰、瀑潭為主,溝壑縱橫複雜壯觀。區內最高峰指柱山海拔1572.6米,最低處拐莊溝300米,相對高差1272.6米。
該保護區的岩石多系太古界和元古界的產物,主要組成是結晶岩和變質岩系,土壤主要是山地褐土,山麓河谷一帶為沖積土,海拔1500米以上為山地棕壤,機械組成以沙壤為主。
該保護區四季分明,光熱資源豐富。年均氣溫14℃,無霜期180—240天,年降雨量600—800毫米 。發源於保護區的後大河和洪水河,河水清澈見底,終年不斷,在黃龍廟匯集後稱為蟒河,全長30公里,經河南省注入黃河。位於保護區腹地的出水洞(後大河源頭),年出水量933萬立方米,水質純淨,富含矽、鍶等多種微量元素,是礦泉水中的珍品。
據相關資料顯示,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脊椎動物有70科、285種,昆蟲有600餘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金雕、黑鸛、金錢豹3種。二級保護的有獼猴、勺雞、大鯢、水獺、猛禽類、鴞類等29種,省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刺蝟、蒼鷹、普通夜鷹、小麝鼩等23種。該區與河南太行山保護區毗鄰,都是當今世界獼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護對象太行獼猴屬獼猴的華北亞種,為中國特有,區內有獼猴6群,約400餘只。
該保護區有種子植物886種,隸屬於106科393屬。分別占山西省種子植物總科數的75.9% ,總屬數的62.3% ,總種數52.4%。列為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植物種有南方紅豆杉、無喙蘭、天麻等8種,列為省級保護的植物種有青檀、領春木、山白樹、蝟實、刺五加、暖木、膜莢黃芪、木姜子、老鴰鈴等26種。
該保護區境內交通便利,晉(城)陽(城)調整公路、陽(城)濟(源)等級幹線、陽(城)董(村)三級油路,距離景區較近景區周邊各種公用,設施較為完善,住宿、飲食、郵電、購物、娛樂有一定規模,各項服務熱忱周到,是遊人觀光、避暑休閒的場所。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保護區曾在山西農大、省生物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等單位的協助下,開展了森林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期間共採集製作植物標本1230件,昆蟲標本2000件,鳥類標本89件,獸類標本20件,基本摸清了區內的資源本底。 從1984年開始,該保護區管理處對分布在保護區的獼猴進行了招引研究,獼猴種群由建區初期(1983年)的150隻增加到2006年的500餘只。攝製了野生獼猴生活錄像,並在中央電視台、山西電視台進行宣傳。
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前身為山西省蟒河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3年,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獼猴和亞熱帶植被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2002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升格為管理局,副處級建制,屬林業廳直屬的獨立核算的事業性單位,持有山西省編委核發的事業單位登記證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保護區2006年有職工17人,其中行政管理幹部3人,技術人員6人,工人8人。下設行政辦公室、資源保護室、科研技術室、計畫財務室四個科室,樹皮溝、蟒河、押水、索龍四個管護站。
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曾被晉城市授予“市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被省林學會命名為“全省林業科普基地”。2005年被中國野生動物協會、中國野生植物協會授予“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先進單位”,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十二個廳局授予“山西省大中專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熱心支持單位”,被省林業廳授予“野生動植物保護2001—2005年度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5年,山西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山西省攝影家協會組織的攝影作品比賽,其中由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選送組照“獼猴王國”五幅,單幅三幅,其中“獼猴王國”組照獲得金獎,單幅兩幅獲優秀作品獎,並在省動物園長期展出。
據相關資料顯示,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1983年至2006年共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科普文章數篇,為科學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也擴大了保護區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