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泉

《陽和泉》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寫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陽和泉
  • 出處:《陶庵夢憶》
  • 作者:張岱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陽和泉
禊泉出,城中水遞者日至。臧獲到庵借炊,索薪、索菜、索米,後索酒、索肉;無酒肉,輒揮老拳。僧苦之。無計脫此苦,乃罪泉,投之芻穢。不已,乃決溝水敗泉,泉大壞。張子知之,至禊井,命長年浚之。及半,見竹管積其下,皆黧脹作氣;竹盡,見芻穢,又作奇臭。張子淘洗數次,俟泉至,泉實不壞,又甘冽。張子去,僧又壞之。不旋踵,至再、至三,卒不能救,禊泉竟壞矣。是時,食之而知其壞者半,食之不知其壞、而仍食之者半,食之知其壞而無泉可食、不得已而仍食之者半。壬申,有稱陽和嶺玉帶泉者,張子試之,空靈不及禊而清冽過之。特以玉帶名不雅馴。張子謂:陽和嶺實為余家祖墓,誕生我文恭,遺風餘烈,與山水俱長。昔孤山泉出,東坡名之“六一”,今此泉名之“陽和”,至當不易。
蓋生嶺、生泉,俱在生文恭之前,不待文恭而天固已陽和之矣,夫復何疑!土人有好事者,恐玉帶失其姓,遂勒石署之。
且曰:“自張志‘禊泉’而‘禊泉’為張氏有,今琶山是其祖壟,擅之益易。立石署之,懼其奪也。”時有傳其語者,陽和泉之名益著。銘曰:“有山如礪,有泉如砥;太史遺烈,落落磊磊。孤嶼溢流,‘六一’擅之。千年巴蜀,實繁其齒;但言眉山,自屬蘇氏。”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禊泉出自城中,每天都會有挑水的人。那些挑水的僕人到了泉邊,要做飯,向庵中要柴、要菜、要米,後來還索要酒肉;沒有酒肉,就會揮拳毆打僧人。僧人沒有辦法可以脫離此種苦楚,於是只能怪罪泉水帶來了邪惡,就把乾草投進泉水來進行破壞。接著又挖開溝渠對泉水大肆破壞,泉水果然大壞。我知道這件事後,來到禊井,命人長年疏通禊泉。疏浚到一半,就看見竹管埋在下面,都已經顏色發黑腐爛了;把竹子挖出來就看到腐爛的乾草,並發出惡臭。我淘洗數次禊井,等到泉水出來後,發現泉水實際上沒壞,泉水依然甘甜。等我離開後,僧人又壞泉。不久之後我再來修復,接二連三發生破壞修復,最後禊泉不能教了,禊泉竟真的壞了!當時,知道泉水已經壞掉和不知道泉水已經壞掉仍在喝禊泉水的人各占一半,其中知道泉水已經壞掉的人之中,沒有其他泉水可喝和不得已仍喝禊泉水的人也都各占一半。崇禎五年(1632),有人稱陽和嶺玉帶有泉水,我去試了試雖然不及禊泉水空靈但是比禊泉清冽。只是覺得用玉帶作為泉水的名字不夠文雅。我說陽和嶺實際上是我家的祖墓,誕生了曾祖張元汴這樣的人物,先輩遺留下來的風尚和功業與山水一樣久遠。當年孤山有泉水流出,東坡命名為“六如今此泉命名為“陽和”,非常恰當且不需要更改。
陽和嶺、陽和泉本來就在文恭曾祖出生之前而存在,沒等文恭曾祖出生老天爺就已經賜予陽和之名了,所以這樣命名並沒有什麼值得疑惑的地方!當地有好事兒的人,害怕玉帶泉水失掉他們的姓,就立碑刻字以示署名。
而且上面是這樣寫的:“自從張家命名禊泉”,而後“禊泉”就歸張家所有了,現在張家祖墳之地又在琶山,他們想要把陽和泉”據為己有就更加容易了。現在特此立碑明示,是害怕張家又要來爭奪泉水了時之間流言四起,陽和泉反而因此名聲更大了。我給陽和泉作了篇銘文:“有山如礪,有泉如砥。太史遺烈,落落磊磊。孤嶼溢流,六一擅之。千年巴蜀,實繁其齒。但言眉山,自屬蘇氏。”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後改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六休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張岱出生於官僚之家,家境富裕,年輕時四處遊歷,見識頗廣,又時常休閒遣興於各類藝術之中,生活可謂安逸清閒、豐富多彩。明朝滅亡之後,張岱因拒絕進入清廷任職,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變成了下層貧民,生活窮困潦倒,後來更是以入山著書以終。張岱擅長散文,一生著作頗豐,包括《琅繯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夜航船》《石匱書後集》 《四書遇》等。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