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炮彈·未婚妻:徐光耀抗美援朝日記》是一本以普通人視角記錄韓戰的紀實作品,作者是徐光耀先生。
基本介紹
-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頁數:331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文聯出版社
- 作者:徐光耀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595952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陽光·炮彈·未婚妻:徐光耀抗美援朝日記》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塵封56年日記首次公開,揭密韓戰最隱密場面,真實再現戰爭原貌,《小兵張嘎》作者親歷韓戰。
日記,本是記下私人的事體,不準備給人看的。多年放在家裡,只是一份念想,並不曾想到示人。50多年過去了,在83歲的時候,再來翻看它們,除了感到那進的浮躁和幼稚之外,卻也被那份年輕時的天真和純潔、痴迷和激情所時時打動,至於每每落下淚珠。
塵封56年日記首次公開,揭密韓戰最隱密場面,真實再現戰爭原貌,《小兵張嘎》作者親歷韓戰。
日記,本是記下私人的事體,不準備給人看的。多年放在家裡,只是一份念想,並不曾想到示人。50多年過去了,在83歲的時候,再來翻看它們,除了感到那進的浮躁和幼稚之外,卻也被那份年輕時的天真和純潔、痴迷和激情所時時打動,至於每每落下淚珠。
作者簡介
徐光耀,筆名越風。河北雄縣人。中共黨員。1947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系,1953年又畢業於中央文學講習所。1938年參加八路軍,歷任120師特務營戰士,冀中軍區警備旅政治部除奸科幹事、技術書記,解放軍第20兵團野戰新華分社記者,中央文學研究所第一期研究生,華北軍區文化部文藝科、總政文化部創作室專業作家,保定市文聯編輯,河北省文聯、作協副主席,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名譽委員,全國文聯第五屆委員,河北省第六、七屆人大常委,省作協第三屆名譽主席。1947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平原烈火》,中篇小說《少小災星》、《四百生靈》,電影文學劇本《望日蓮》、《鄉親們吶……》,短篇小說集《望日蓮》、《徐光耀小說選》,散文集《昨夜西風凋碧樹》、《忘不死的河》等。小說《小兵張嘎》和電影劇本《小兵張嘎》都出自他的手。
文摘
4月16日
下午2點半,我披掛整齊,離開這鼓樓東大街103號。孟冰、孟君、司仃等人及一夥公務員相送。我坐上三輪車和他們告別。在三輪車上,我感到幸福。我目光灼灼,向街上的每一個人微笑。如果他們知道我是到朝鮮去的,他們一定會為我歡呼的。
在文聯,見了古立高,我們扯了大半天。4點,我又找見了陳企霞。他勸我多寫些通訊也好,隨時隨地寫,十分要緊。
4點半,上汽車了,文聯一大群人來送立高。5點到東站,隨即放行。我們上了軟席臥鋪。5點20分,車緩緩開了,隨即越開越快。窗外閃著屋頂,閃著樹尖,閃著城頭,大地旋轉著,啊,出北京城了,離開了!
我的行李,我的挎包,都這樣重。我有點後悔,這些難道與我的工作都有什麼幫助嗎?回答好像是否定的,但我帶了。
4月17日
11點半,到達瀋陽,天下著小雨,坐上三輪,到了東北軍區政治部,在秘書室碰見二位小秘書,乾乾脆脆,立即處理問題,先到招待所,明天即可上車到安東。
來到東北軍區第二招待所,住上三樓21號房間,放下行李即冒雨和立高去街上轉了一圈,到了軍人商店、新華書店、百貨公司大樓。
晚飯蒙小灶招待,與呢子軍裝幹部坐在一塊,稍覺拘謹。晚上去東北電影院看《帶槍的人》。影院秩序極壞,放映時也半開著燈。軍人極多,榮軍(榮譽軍人,指傷殘軍人)可免費入場。
4月18日
6點起床,早飯後坐三輪車到瀋陽車站,立高已預先買下票,9點半車開了。八個半小時後到達安東。
在安東辦事處,經王同志看過介紹信,說明天有代表團去開城的車,可捎你們去。到平壤下車,再經大使館想法轉志政(志願軍政治部)。這樣看來,我們機會尚好。
到招待所來,一路上扛著行李,立高說:此之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到招待所已是7點半,安置在一簡陋大屋中。我便和立高出去逛,從六緯路穿出,至毛澤東路,過勞動宮,正放電影《永遠的秘密》。想看,時間已來不及。趕出很遠,在一家小飯館每人吃了25個餃子,250元一個,較北京約貴倍半。回來時,天已大黑,通街無燈,不僅無路燈,商家字號也不讓燈光跑出來,很多則把門窗關起來。不過,車子、三輪車仍不斷往來,行人道上也不斷有人走過。城市在默默中活動著。也許,這就是戰時的景象了。
8時許,屋外有飛機聲,但燈並未關閉,人歡馬叫,一切如常,更不開警報聲,想來一定是自己的飛機了。天空、街道、人煙、屋宇,都是平靜,甚至是恬適的。不是燈火不太輝煌的話,也許人們並不記起戰爭吧!火車照樣開動著,吼聲、隆隆聲,嘩嘩地震動,和在前門車站的感覺沒有兩樣。
我終於到達安東了。引頸南望,一水之隔,又是一番天地。
芸,三天之間,我們之間的距離竟是縮短了這樣多!
4月19日
早晨的安東令人興奮。我要寫詩讚美她了。可惜,我留戀著《毛澤東選集》,沒有把情緒集中起來。
5點就起床了,正讀著《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時,國歌聲譁然而起,昂揚於平靜的晨空。從窗子望出去,數百學生在大廣場中操練,迎著風,邁著步子。兒童的美麗本有十分,而戴紅領巾的更增加了十分美麗。年輕的學生,他們前進的腳步,正是國家前進的腳步。看,多么威武!銅鼓洋號為導,歌聲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在國境線上的安東,默默中握緊拳頭,瞪圓眼睛,屹立著。
上午,與梅科長聯繫好:乘他們赴開城代表團的車,一路至平壤。
下午1時乘車出發,順鴨綠江而上,約出四五十里,始過江。安東街上停滿了抹了泥的汽車,滿載待動。人們用欽敬的目光送我們。
一過江橋,朝鮮到了!
第一眼,橋頭上幾個志願軍戰士,旁邊蹲伏著幾挺高射機槍。在防空洞口,一個漂亮的朝鮮婦女,背著一個小孩,膝下還環繞著三個小孩,注目望著我們。
腰後纏著孩子在簸豆子的老奶奶,背著糞簍、拄著拐棍正在上山的少婦,排成行在汽車路上行走的小學生,把縴繩套在肩上、同黃牛一起拉著車的老漢,都給我堅強的力量和激動的情緒。我看見過受難的人民,我也親身經歷過苦難,我是多么懂得痛苦啊。然而,我更有理由相信,通過了苦難的人民,才是最堅強的。汽車已飛馳在異國的土地上了,這塊土地與我的祖國只一衣帶水,用不到百米的木橋聯繫著。我辭別了祖國,同時便覺得這塊土地也是我的“家鄉”了。
經過永山、龜城,天黑了,汽車疾馳著。大山一座一座地當面迎來。汽車在山腳、山腰、山頂上賓士著。朝鮮的山高而險峻,滿山蔥鬱,著實招人喜愛。如果流水更大更響些,它夠多么迷人啊。
同車遇見一位青年,我真愛他。在辦公處門口,他是首先把背包噗通一扔,搶上車來的。他拿著個大正琴,一坐穩,便聽見他的琴聲了。一路上,見了往回走的汽車,他便向人家招手:回來,回來,咱還一塊回去吧!碰見停了的汽車,他便叫人家:走,就伴走吧!遇見開過去的車,他又叫人家:(用朝鮮話)趕上,趕上!到西浦,天已拂曉,他招呼我們下車,踏著爛泥為我們領路。他不厭其煩地打聽,解釋為什麼要走這條路。到了雲月里,他打聽了醫務所,未打聽準,又跑向北。我們讓他休息,他卻只是跑,背著偌大一個背包,又跑到站部,卻又從站部跑出去。他說:遛它兩趟。我們讓他休息,還是不肯,說是到家了。挾著他的大正琴,往南走去。最後消失在山影里。
他的名字叫董家信。
本來叫我們到安州,我們卻到平壤來了,為的是亂撞。我說:撞壞了,撞出亂子來,也是體驗生活。
找到了站部,一交介紹信,魏同志說:這兒不能上成川,仍需回安州。
4月20日
和立高找了一個防空洞睡下了——仿佛是回到了1942年的地道生活中。
中午起床,吃了點飯,找到了站上的石政委。讓先等等,打聽一下,住兩天也可以,只要有車到志政去。然而終於沒有車。決定我們重回安州,由志後(志願軍後勤部)五分部想辦法。這兒道背,那兒才常有車來往。
絕望中,只好回返。
又在防空洞中睡了一小覺,這次可沒有早晨舒服,風吹進來,涼森森的,使人乍愣。
晚飯在4點半開,司務長雖為飯票問題使我頗不痛快了一陣,而飯卻沒少吃。
交了個小朋友吳堯新,浙江人,這兒的通信員,挺溫和的小孩子。他毫不避諱地說:這兒的工作疲勞極了,又沒有娛樂,大多數都想回祖國。可是,當他提起打落美國飛機時,眉飛色舞了。那對他簡直是一次眼福,一次幸運。
天全黑了,7點多,汽車才來,於是又爬上去。古立高的東西太多,打了個等於他一半身高的大背包,披著大衣,背著挎包,還攜著個手提包,真夠嗆。我在他的影響下,也帶多了東西,一卷行李有二十多斤。我把輕裝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芸那兒了。今日早晨自己扛了三里路,已經吃了一次苦。每次上下汽車,還不知要吃多少回。
只有在夜間走在汽車路上的時候,才使人感到戰爭生活的雄偉和宏大。
汽車路就和鬧市一樣,往來的汽車就像一排排活動的路燈。黑影中,騾馬大車、鐵輪牛車、背糧的長長的隊伍,也在緊張前進。在山嶺的那邊,則傳來嘹亮的火車鳴吼。汽車走著,每二三里便聽見哨子響,飛機來了,則沿路聽到槍聲,於是路燈一樣的燈光,立時都滅了。這防空哨綿長有多少里啊!從博川到平壤,步步如此,而其他主要幹線上,則更不知尚有凡幾。
聽吧,每一個防空哨的口音,都是清楚的中國話音。他們的“防空!”“飛機來了!”或者“打大燈吧!”聽來都多么親切。只從防空哨便知戰爭機構的規模是多么宏大,又是多么的緊張、協調,好像是一架巨大的機器在旋轉,在這巨大的機器面前,連我不是也很快很快地旋轉起來了嗎?
“美國鬼子也就是沒有法!”戰士們對著天空的飛機說。
這戰爭的機器,你轉吧,轉吧!把糧食送上前線,把彈藥送上前線,把力量送上前線,把祖國人民的熱情和心意送上前線,然後把必要運回來的運回來!我們大家一同轉,我腳踏的這塊土地也在轉。我們的勝利是必然的!
一路上,我們挨了三次轟炸。第一次,飛機迎面掃來,開始看見前頭天空中一朵金花,隨著地下燦然火光一閃,轟然一聲,飛機就從頭頂上一直掃著飛過去了。第二次,大約是我們前面的汽車閉燈稍慢,被飛機發現了,第一枚炸彈就落在後面,第二、第三枚都落在前面。四面聽得見彈片落下來的沙沙聲。第三次是正在飛機飛臨頭頂時,一個過路汽車忽然開了很久的燈,登時便有兩顆燃燒彈下來,燒起了兩堆大火,一堆很快滅了,一堆則燒著了山頭上的樹林,許久許久,還見那裡一片燦爛的火光。
朝鮮,天氣果然變得快,一會兒晴了,一會兒陰了,臨到目的地,突然落了一陣蒙星雨。下了車,黑得什麼都看不見,我們扛著行李,手電可是用上了。
到了戰勤處——防空洞中,也有如此輝煌的電燈哩。他們看過介紹信,立即找了一個房子讓我們睡下了。——第一夜睡的防空洞,這第二夜才是睡的朝鮮房子。進屋先脫鞋,門和窗子一碼事,真不習慣。
離芸還有多遠呢?她想到了我已經進入朝鮮了嗎?
4月21日
出來五天了,卻離前線還有三分之二的路程。我告訴過芸4月下旬或5月上旬走,現在,她已經開始數日子了。昨今兩日的生活差不多是降回到41、42年去了。然自觀面色,猶有紅潤,豈不是發福嗎?我願保持著它直到那天!
今晨7點起床。吃飯時,天空突然出現十幾架我方噴氣式飛機,拉下一條條彩帶,隆隆地畫著弧線向東南方向追趕而去。遠處曾有一陣炮聲,大約空戰正在進行著吧。
這條小山溝很秀氣,山生長得很平穩,密叢叢地蓋滿山松,映山紅夾雜其間,使小山紅綠交映,確是嫵媚。清水小溪沿岸,是一條汽車路,大白天,汽車就成群地跑著。天格外蔚藍,雲格外潔白,配著黃土地,女人們遍地白裙。常常使人忘記,不遠就是激烈的戰場。
下午看了一陣《毛選》,到野外看了看朝鮮人種地。一男使著一牛,在頭前犁溝,二女在後面用竹簸箕撒糞,又一女在後面提著葫蘆撒谷種,又一女在一棵樹栽子中裹上塊石頭,順溝拉,把種子埋起來,最後一女用雙腳順溝踏實。種不及二畝地,六七個人忙了半下午。這種生產方式和工具,較之中國農村,落後得多了。
朝鮮房子也草率,立高叫它臨時性的,好像糊弄人似的。幾根椽子棚一個瓦房脊的屋頂,頂上鋪些稻草,四壁是秫秸夾的籬笆,里外塗上泥,雙層都擋不住槍彈。地下是一塊木板,架離開地。一般的只是一個門或窗,至多旁有一門通到鄰屋去的。
3點鐘吃罷第二頓飯,坐上送一金科長到志後的卡車,於4點半出發,一路疾馳,8點左右,便到了安州,進入這世上少見的山溝。大概這司機生了什麼氣,或本性便是粗魯,他把汽車開得飛快,使車顛起來有三尺高,恨不能把人甩出去。往日坐車身上發冷,今日卻鬧得渾身大汗。結果臨到地方,車壞了,停在半途上。
扛著行李又走了五六里冤枉路,10點鐘才找到參謀處。有個公安十八師的文工團來了。小參謀一見介紹信,滿招待,說有你們同伴二位女同志正在這。原來就是逯斐、白朗。
爬了個山,住進第七號防空洞,見了逯、白二人。
4月22日
7點起床,8點去小灶吃飯,這顯然是對作家特別尊重,連伙房對我們也特別優待。三個菜,還特別煎了一盤雞蛋。
伙房就在洞頂上,飯所是香楓樓進精寺改做的,對面是普光殿,內供如來佛,一切皆新。殿後有個山神閣,內畫一瀟灑的白髮老翁,坐于山石流水問,背後臥一猛虎,看來倒也滿有風味。但怕仍是中國貨。閣之上仍有一殿,不過,已住著我們文工團了,琴管歌喉都響著。
又睡一上午。下午在這大山溝中照了兩張相。我喜歡這絕高的大山,深邃的山溝,和我們創造的遍坡的防空洞。假如把單槓、鞦韆、籃球場,也收入鏡頭,該是叫人更興奮了。
逯斐、白朗給傳了一則他們與彭德懷會見情形。彭給他們談了半天,主要是說:美帝紙老虎是在政治上,軍事上也看成紙老虎那便錯了。入朝作戰,我們學會了很多新東西,敵人把我教精了,這是很大收穫。
有一個傳說,開始入朝作戰,我們很倉促,也很慌亂,仿佛應付一個襲擊一樣。我們的部隊還正在收割。四個鐘頭之內便開起來了。可是,彭司令,卻趕在了部隊之先,在一處路口上,軍兵團的幹部才趕上他,他已在問了:部隊怎么樣?大家有信心嗎?——這是很有詩意的。
下午沒吃飯,5點鐘,我們出發了。行政處特派來專車——吉普,一直把我們送來。這司機開頭有些不高興,嫌出發得晚了,夜間這裡路上沒有防空哨。然而,即使冒再大危險,他仍然是會開來的。快到了,他又高興起來了,給我們述說,前天打下了三架飛機,駕駛員叫我們抓到了,剛抓起來,便有二十多架飛機掩護著一架直升機來搶他,因為這個駕駛員是第八軍軍長的獨生子,范佛里特著急了。而這駕駛員呢,才抓起來他便要求回去,哪有那么便宜?!到了志政宣傳部,立即介紹到招待所來,房東是個華僑。已到目的地的一半啦,明天便要開始工作了,把我的大記錄本子從背包深處發掘出來吧!
芸哪芸,我的心在為你而發跳了,一年多沒有見面了吧?快了,快了,我們將說些什麼呢?我要不要寫信告訴你說我來了呢?!還是不要寫,讓我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吧!啊!
4月23日
7點起來,在門口的小河溝里洗漱了,吃過飯,同著東北人民藝術劇院的六個人,到東邊宣傳部去。
首先見了卓部長,和藹的小老頭兒,很愉快很客氣,我們說去聽聽組織部長的報告,他忙說很好,在於我們什麼時候有時間。
組織部是檔案科科長給介紹立功運動的發展及其作用、規模等等,之後是程幹事介紹了幾個特等功臣的事跡,又有青年科一位孫幹事介紹了幾個模範青年團員及羅盛教,最後,又是那位科長給談了談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舉了幾個動人的壯烈的小故事為例。這樣從早飯談到晚飯,連續六七個鐘頭。並沒有部長給談。
志願軍的英雄就是多啊!而且這又是多么美好,多么純潔,多么崇高的靈魂!我聽著激動得眼淚往外冒,我真是想:我算什麼呢,假如可能,我真願意用身體去擋子彈,保住這些勇敢的戰士!
今天談的特功材料,都是六十八(三個)和六十七軍的,我真是興奮。而據那位科長談:一至五次戰役,我們有很多混亂和很多問題,戰士顧忌太多,指揮上也不很成熟,現在的前方,則是最成熟,最情緒高漲,信心穩定之時,這益增加我去二十兵團的決心。而程幹事則說:六十八軍正預備於最近(20號以後)召開英模大會,他說:你如去得早,可能趕上參加。——這是多好的機會呀!可是,誰知我何時才能去呢?
總的對報告之印象是:具體情況談得不多,這倒不如到下面去了。在這兒只能了解總的全面的情況,細緻的東西還是到下邊去吧!
房子裡又住進兩個裝甲部隊來的人。大家談起來,仿佛韓戰確乎不會太久了。那么,不急著到前線去,還在後方逗個什麼勁呢?
也許芸的感情給我戴上了有色眼鏡吧?我不明白。
4月24日
上午,找到卓部長給談了談部隊思想發展的概況。卓這人思想水平亦不高,缺乏真知灼見,見解都甚一般。我益感到還是趕快下去的好。
汽車問題最麻煩,要等,要交涉,尚不知何時才有。供給問題總政仍不能解決,還在等電報。
我忽悟到自己有一種想法未必好:入朝之先覺得,我已去過蘇聯,享受了一個人的最大榮譽,我有過喜悅,也被人尊敬過,我至今仍為芸這樣的女子熱愛著,我還有什麼要求呢?我只欠國家而不欠什麼於自己了。那么,到朝鮮來就好好乾吧!就是犧牲了也不冤了,也不枉此生了!這樣,我可以少計較個人得失,不必畏死,我能夠更勇敢些!
其實,這思想,除了它的拋棄個人打算之外,卻是很消極,很有害的:第一,它說明了我已有自滿情緒,我仿佛已經夠了,不復他求了,實際上放棄了對更高理想的追求;第二,我對國家、人民的責任感是不強的,自己以為享受了榮譽便滿足了,卻不大記住自己該怎樣多為國家人民做些事情。沒有看見各種建設需要的急迫。難道不是這樣嗎?
正由於這種思想的支配,近日的活動,我幾乎處於事事等待的狀態,我未能採取主動,未能對事業採取追求態度!
志願軍在技術上劣於敵人,要扭轉這一點需要國家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功。我們的志願軍該是用何等的熱情盼望著我們工業的發展啊!他們被敵人的技術所欺負而吃苦,我難道能用冷淡的眼光對待我們國家的每一步前進嗎?
我應翻轉自己的情緒,我應對自己的事業也即國家的事業採取負責的主動的追求的態度!
下午2點半,我披掛整齊,離開這鼓樓東大街103號。孟冰、孟君、司仃等人及一夥公務員相送。我坐上三輪車和他們告別。在三輪車上,我感到幸福。我目光灼灼,向街上的每一個人微笑。如果他們知道我是到朝鮮去的,他們一定會為我歡呼的。
在文聯,見了古立高,我們扯了大半天。4點,我又找見了陳企霞。他勸我多寫些通訊也好,隨時隨地寫,十分要緊。
4點半,上汽車了,文聯一大群人來送立高。5點到東站,隨即放行。我們上了軟席臥鋪。5點20分,車緩緩開了,隨即越開越快。窗外閃著屋頂,閃著樹尖,閃著城頭,大地旋轉著,啊,出北京城了,離開了!
我的行李,我的挎包,都這樣重。我有點後悔,這些難道與我的工作都有什麼幫助嗎?回答好像是否定的,但我帶了。
4月17日
11點半,到達瀋陽,天下著小雨,坐上三輪,到了東北軍區政治部,在秘書室碰見二位小秘書,乾乾脆脆,立即處理問題,先到招待所,明天即可上車到安東。
來到東北軍區第二招待所,住上三樓21號房間,放下行李即冒雨和立高去街上轉了一圈,到了軍人商店、新華書店、百貨公司大樓。
晚飯蒙小灶招待,與呢子軍裝幹部坐在一塊,稍覺拘謹。晚上去東北電影院看《帶槍的人》。影院秩序極壞,放映時也半開著燈。軍人極多,榮軍(榮譽軍人,指傷殘軍人)可免費入場。
4月18日
6點起床,早飯後坐三輪車到瀋陽車站,立高已預先買下票,9點半車開了。八個半小時後到達安東。
在安東辦事處,經王同志看過介紹信,說明天有代表團去開城的車,可捎你們去。到平壤下車,再經大使館想法轉志政(志願軍政治部)。這樣看來,我們機會尚好。
到招待所來,一路上扛著行李,立高說:此之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到招待所已是7點半,安置在一簡陋大屋中。我便和立高出去逛,從六緯路穿出,至毛澤東路,過勞動宮,正放電影《永遠的秘密》。想看,時間已來不及。趕出很遠,在一家小飯館每人吃了25個餃子,250元一個,較北京約貴倍半。回來時,天已大黑,通街無燈,不僅無路燈,商家字號也不讓燈光跑出來,很多則把門窗關起來。不過,車子、三輪車仍不斷往來,行人道上也不斷有人走過。城市在默默中活動著。也許,這就是戰時的景象了。
8時許,屋外有飛機聲,但燈並未關閉,人歡馬叫,一切如常,更不開警報聲,想來一定是自己的飛機了。天空、街道、人煙、屋宇,都是平靜,甚至是恬適的。不是燈火不太輝煌的話,也許人們並不記起戰爭吧!火車照樣開動著,吼聲、隆隆聲,嘩嘩地震動,和在前門車站的感覺沒有兩樣。
我終於到達安東了。引頸南望,一水之隔,又是一番天地。
芸,三天之間,我們之間的距離竟是縮短了這樣多!
4月19日
早晨的安東令人興奮。我要寫詩讚美她了。可惜,我留戀著《毛澤東選集》,沒有把情緒集中起來。
5點就起床了,正讀著《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時,國歌聲譁然而起,昂揚於平靜的晨空。從窗子望出去,數百學生在大廣場中操練,迎著風,邁著步子。兒童的美麗本有十分,而戴紅領巾的更增加了十分美麗。年輕的學生,他們前進的腳步,正是國家前進的腳步。看,多么威武!銅鼓洋號為導,歌聲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在國境線上的安東,默默中握緊拳頭,瞪圓眼睛,屹立著。
上午,與梅科長聯繫好:乘他們赴開城代表團的車,一路至平壤。
下午1時乘車出發,順鴨綠江而上,約出四五十里,始過江。安東街上停滿了抹了泥的汽車,滿載待動。人們用欽敬的目光送我們。
一過江橋,朝鮮到了!
第一眼,橋頭上幾個志願軍戰士,旁邊蹲伏著幾挺高射機槍。在防空洞口,一個漂亮的朝鮮婦女,背著一個小孩,膝下還環繞著三個小孩,注目望著我們。
腰後纏著孩子在簸豆子的老奶奶,背著糞簍、拄著拐棍正在上山的少婦,排成行在汽車路上行走的小學生,把縴繩套在肩上、同黃牛一起拉著車的老漢,都給我堅強的力量和激動的情緒。我看見過受難的人民,我也親身經歷過苦難,我是多么懂得痛苦啊。然而,我更有理由相信,通過了苦難的人民,才是最堅強的。汽車已飛馳在異國的土地上了,這塊土地與我的祖國只一衣帶水,用不到百米的木橋聯繫著。我辭別了祖國,同時便覺得這塊土地也是我的“家鄉”了。
經過永山、龜城,天黑了,汽車疾馳著。大山一座一座地當面迎來。汽車在山腳、山腰、山頂上賓士著。朝鮮的山高而險峻,滿山蔥鬱,著實招人喜愛。如果流水更大更響些,它夠多么迷人啊。
同車遇見一位青年,我真愛他。在辦公處門口,他是首先把背包噗通一扔,搶上車來的。他拿著個大正琴,一坐穩,便聽見他的琴聲了。一路上,見了往回走的汽車,他便向人家招手:回來,回來,咱還一塊回去吧!碰見停了的汽車,他便叫人家:走,就伴走吧!遇見開過去的車,他又叫人家:(用朝鮮話)趕上,趕上!到西浦,天已拂曉,他招呼我們下車,踏著爛泥為我們領路。他不厭其煩地打聽,解釋為什麼要走這條路。到了雲月里,他打聽了醫務所,未打聽準,又跑向北。我們讓他休息,他卻只是跑,背著偌大一個背包,又跑到站部,卻又從站部跑出去。他說:遛它兩趟。我們讓他休息,還是不肯,說是到家了。挾著他的大正琴,往南走去。最後消失在山影里。
他的名字叫董家信。
本來叫我們到安州,我們卻到平壤來了,為的是亂撞。我說:撞壞了,撞出亂子來,也是體驗生活。
找到了站部,一交介紹信,魏同志說:這兒不能上成川,仍需回安州。
4月20日
和立高找了一個防空洞睡下了——仿佛是回到了1942年的地道生活中。
中午起床,吃了點飯,找到了站上的石政委。讓先等等,打聽一下,住兩天也可以,只要有車到志政去。然而終於沒有車。決定我們重回安州,由志後(志願軍後勤部)五分部想辦法。這兒道背,那兒才常有車來往。
絕望中,只好回返。
又在防空洞中睡了一小覺,這次可沒有早晨舒服,風吹進來,涼森森的,使人乍愣。
晚飯在4點半開,司務長雖為飯票問題使我頗不痛快了一陣,而飯卻沒少吃。
交了個小朋友吳堯新,浙江人,這兒的通信員,挺溫和的小孩子。他毫不避諱地說:這兒的工作疲勞極了,又沒有娛樂,大多數都想回祖國。可是,當他提起打落美國飛機時,眉飛色舞了。那對他簡直是一次眼福,一次幸運。
天全黑了,7點多,汽車才來,於是又爬上去。古立高的東西太多,打了個等於他一半身高的大背包,披著大衣,背著挎包,還攜著個手提包,真夠嗆。我在他的影響下,也帶多了東西,一卷行李有二十多斤。我把輕裝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芸那兒了。今日早晨自己扛了三里路,已經吃了一次苦。每次上下汽車,還不知要吃多少回。
只有在夜間走在汽車路上的時候,才使人感到戰爭生活的雄偉和宏大。
汽車路就和鬧市一樣,往來的汽車就像一排排活動的路燈。黑影中,騾馬大車、鐵輪牛車、背糧的長長的隊伍,也在緊張前進。在山嶺的那邊,則傳來嘹亮的火車鳴吼。汽車走著,每二三里便聽見哨子響,飛機來了,則沿路聽到槍聲,於是路燈一樣的燈光,立時都滅了。這防空哨綿長有多少里啊!從博川到平壤,步步如此,而其他主要幹線上,則更不知尚有凡幾。
聽吧,每一個防空哨的口音,都是清楚的中國話音。他們的“防空!”“飛機來了!”或者“打大燈吧!”聽來都多么親切。只從防空哨便知戰爭機構的規模是多么宏大,又是多么的緊張、協調,好像是一架巨大的機器在旋轉,在這巨大的機器面前,連我不是也很快很快地旋轉起來了嗎?
“美國鬼子也就是沒有法!”戰士們對著天空的飛機說。
這戰爭的機器,你轉吧,轉吧!把糧食送上前線,把彈藥送上前線,把力量送上前線,把祖國人民的熱情和心意送上前線,然後把必要運回來的運回來!我們大家一同轉,我腳踏的這塊土地也在轉。我們的勝利是必然的!
一路上,我們挨了三次轟炸。第一次,飛機迎面掃來,開始看見前頭天空中一朵金花,隨著地下燦然火光一閃,轟然一聲,飛機就從頭頂上一直掃著飛過去了。第二次,大約是我們前面的汽車閉燈稍慢,被飛機發現了,第一枚炸彈就落在後面,第二、第三枚都落在前面。四面聽得見彈片落下來的沙沙聲。第三次是正在飛機飛臨頭頂時,一個過路汽車忽然開了很久的燈,登時便有兩顆燃燒彈下來,燒起了兩堆大火,一堆很快滅了,一堆則燒著了山頭上的樹林,許久許久,還見那裡一片燦爛的火光。
朝鮮,天氣果然變得快,一會兒晴了,一會兒陰了,臨到目的地,突然落了一陣蒙星雨。下了車,黑得什麼都看不見,我們扛著行李,手電可是用上了。
到了戰勤處——防空洞中,也有如此輝煌的電燈哩。他們看過介紹信,立即找了一個房子讓我們睡下了。——第一夜睡的防空洞,這第二夜才是睡的朝鮮房子。進屋先脫鞋,門和窗子一碼事,真不習慣。
離芸還有多遠呢?她想到了我已經進入朝鮮了嗎?
4月21日
出來五天了,卻離前線還有三分之二的路程。我告訴過芸4月下旬或5月上旬走,現在,她已經開始數日子了。昨今兩日的生活差不多是降回到41、42年去了。然自觀面色,猶有紅潤,豈不是發福嗎?我願保持著它直到那天!
今晨7點起床。吃飯時,天空突然出現十幾架我方噴氣式飛機,拉下一條條彩帶,隆隆地畫著弧線向東南方向追趕而去。遠處曾有一陣炮聲,大約空戰正在進行著吧。
這條小山溝很秀氣,山生長得很平穩,密叢叢地蓋滿山松,映山紅夾雜其間,使小山紅綠交映,確是嫵媚。清水小溪沿岸,是一條汽車路,大白天,汽車就成群地跑著。天格外蔚藍,雲格外潔白,配著黃土地,女人們遍地白裙。常常使人忘記,不遠就是激烈的戰場。
下午看了一陣《毛選》,到野外看了看朝鮮人種地。一男使著一牛,在頭前犁溝,二女在後面用竹簸箕撒糞,又一女在後面提著葫蘆撒谷種,又一女在一棵樹栽子中裹上塊石頭,順溝拉,把種子埋起來,最後一女用雙腳順溝踏實。種不及二畝地,六七個人忙了半下午。這種生產方式和工具,較之中國農村,落後得多了。
朝鮮房子也草率,立高叫它臨時性的,好像糊弄人似的。幾根椽子棚一個瓦房脊的屋頂,頂上鋪些稻草,四壁是秫秸夾的籬笆,里外塗上泥,雙層都擋不住槍彈。地下是一塊木板,架離開地。一般的只是一個門或窗,至多旁有一門通到鄰屋去的。
3點鐘吃罷第二頓飯,坐上送一金科長到志後的卡車,於4點半出發,一路疾馳,8點左右,便到了安州,進入這世上少見的山溝。大概這司機生了什麼氣,或本性便是粗魯,他把汽車開得飛快,使車顛起來有三尺高,恨不能把人甩出去。往日坐車身上發冷,今日卻鬧得渾身大汗。結果臨到地方,車壞了,停在半途上。
扛著行李又走了五六里冤枉路,10點鐘才找到參謀處。有個公安十八師的文工團來了。小參謀一見介紹信,滿招待,說有你們同伴二位女同志正在這。原來就是逯斐、白朗。
爬了個山,住進第七號防空洞,見了逯、白二人。
4月22日
7點起床,8點去小灶吃飯,這顯然是對作家特別尊重,連伙房對我們也特別優待。三個菜,還特別煎了一盤雞蛋。
伙房就在洞頂上,飯所是香楓樓進精寺改做的,對面是普光殿,內供如來佛,一切皆新。殿後有個山神閣,內畫一瀟灑的白髮老翁,坐于山石流水問,背後臥一猛虎,看來倒也滿有風味。但怕仍是中國貨。閣之上仍有一殿,不過,已住著我們文工團了,琴管歌喉都響著。
又睡一上午。下午在這大山溝中照了兩張相。我喜歡這絕高的大山,深邃的山溝,和我們創造的遍坡的防空洞。假如把單槓、鞦韆、籃球場,也收入鏡頭,該是叫人更興奮了。
逯斐、白朗給傳了一則他們與彭德懷會見情形。彭給他們談了半天,主要是說:美帝紙老虎是在政治上,軍事上也看成紙老虎那便錯了。入朝作戰,我們學會了很多新東西,敵人把我教精了,這是很大收穫。
有一個傳說,開始入朝作戰,我們很倉促,也很慌亂,仿佛應付一個襲擊一樣。我們的部隊還正在收割。四個鐘頭之內便開起來了。可是,彭司令,卻趕在了部隊之先,在一處路口上,軍兵團的幹部才趕上他,他已在問了:部隊怎么樣?大家有信心嗎?——這是很有詩意的。
下午沒吃飯,5點鐘,我們出發了。行政處特派來專車——吉普,一直把我們送來。這司機開頭有些不高興,嫌出發得晚了,夜間這裡路上沒有防空哨。然而,即使冒再大危險,他仍然是會開來的。快到了,他又高興起來了,給我們述說,前天打下了三架飛機,駕駛員叫我們抓到了,剛抓起來,便有二十多架飛機掩護著一架直升機來搶他,因為這個駕駛員是第八軍軍長的獨生子,范佛里特著急了。而這駕駛員呢,才抓起來他便要求回去,哪有那么便宜?!到了志政宣傳部,立即介紹到招待所來,房東是個華僑。已到目的地的一半啦,明天便要開始工作了,把我的大記錄本子從背包深處發掘出來吧!
芸哪芸,我的心在為你而發跳了,一年多沒有見面了吧?快了,快了,我們將說些什麼呢?我要不要寫信告訴你說我來了呢?!還是不要寫,讓我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吧!啊!
4月23日
7點起來,在門口的小河溝里洗漱了,吃過飯,同著東北人民藝術劇院的六個人,到東邊宣傳部去。
首先見了卓部長,和藹的小老頭兒,很愉快很客氣,我們說去聽聽組織部長的報告,他忙說很好,在於我們什麼時候有時間。
組織部是檔案科科長給介紹立功運動的發展及其作用、規模等等,之後是程幹事介紹了幾個特等功臣的事跡,又有青年科一位孫幹事介紹了幾個模範青年團員及羅盛教,最後,又是那位科長給談了談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舉了幾個動人的壯烈的小故事為例。這樣從早飯談到晚飯,連續六七個鐘頭。並沒有部長給談。
志願軍的英雄就是多啊!而且這又是多么美好,多么純潔,多么崇高的靈魂!我聽著激動得眼淚往外冒,我真是想:我算什麼呢,假如可能,我真願意用身體去擋子彈,保住這些勇敢的戰士!
今天談的特功材料,都是六十八(三個)和六十七軍的,我真是興奮。而據那位科長談:一至五次戰役,我們有很多混亂和很多問題,戰士顧忌太多,指揮上也不很成熟,現在的前方,則是最成熟,最情緒高漲,信心穩定之時,這益增加我去二十兵團的決心。而程幹事則說:六十八軍正預備於最近(20號以後)召開英模大會,他說:你如去得早,可能趕上參加。——這是多好的機會呀!可是,誰知我何時才能去呢?
總的對報告之印象是:具體情況談得不多,這倒不如到下面去了。在這兒只能了解總的全面的情況,細緻的東西還是到下邊去吧!
房子裡又住進兩個裝甲部隊來的人。大家談起來,仿佛韓戰確乎不會太久了。那么,不急著到前線去,還在後方逗個什麼勁呢?
也許芸的感情給我戴上了有色眼鏡吧?我不明白。
4月24日
上午,找到卓部長給談了談部隊思想發展的概況。卓這人思想水平亦不高,缺乏真知灼見,見解都甚一般。我益感到還是趕快下去的好。
汽車問題最麻煩,要等,要交涉,尚不知何時才有。供給問題總政仍不能解決,還在等電報。
我忽悟到自己有一種想法未必好:入朝之先覺得,我已去過蘇聯,享受了一個人的最大榮譽,我有過喜悅,也被人尊敬過,我至今仍為芸這樣的女子熱愛著,我還有什麼要求呢?我只欠國家而不欠什麼於自己了。那么,到朝鮮來就好好乾吧!就是犧牲了也不冤了,也不枉此生了!這樣,我可以少計較個人得失,不必畏死,我能夠更勇敢些!
其實,這思想,除了它的拋棄個人打算之外,卻是很消極,很有害的:第一,它說明了我已有自滿情緒,我仿佛已經夠了,不復他求了,實際上放棄了對更高理想的追求;第二,我對國家、人民的責任感是不強的,自己以為享受了榮譽便滿足了,卻不大記住自己該怎樣多為國家人民做些事情。沒有看見各種建設需要的急迫。難道不是這樣嗎?
正由於這種思想的支配,近日的活動,我幾乎處於事事等待的狀態,我未能採取主動,未能對事業採取追求態度!
志願軍在技術上劣於敵人,要扭轉這一點需要國家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功。我們的志願軍該是用何等的熱情盼望著我們工業的發展啊!他們被敵人的技術所欺負而吃苦,我難道能用冷淡的眼光對待我們國家的每一步前進嗎?
我應翻轉自己的情緒,我應對自己的事業也即國家的事業採取負責的主動的追求的態度!
序言
開花的生命
——小記徐光耀
聞章
這本書的作者是徐光耀先生。或許你還不知道徐光耀先生是誰,但是我要說一個人你肯定知道:張嘎。徐光耀先生就是那個製造張嘎並把張嘎製造得很轟動的人。小說《小兵張嘎》和電影劇本《小兵張嘎》都出自他的手。
《小兵張嘎》不過是徐光耀先生生命中開出的一朵花,在《小兵張嘎》之前,他還有長篇小說《平原烈火》,在《小兵張嘎》之後,還有《昨夜西風凋碧樹》、《望日蓮》、《四百生靈》、《少小災星》等一系列著作。2005年,80歲時結集五卷。說實話,對於他來講,五卷真是不多。雖不多,卻是他生命的真誠表露。他不是那種靠靈感和聰慧能在筆墨上生花的人,他是拼著性命蘸著生命的汁液來凝鑄文字的人。他的每一篇作品,幾乎都是用生命換來的。你不信嗎?下面的故事可以作證。
一、鮮血凝成的花
跟張嘎年齡相仿,徐光耀13歲參加八路軍,可以說鼻涕還沒擦乾淨哩。天天日行軍八九十里,實在走不動了,不得不拽著馬尾巴,讓馬半拖著走。病倒在老鄉家,看他冷得要命,房東大娘非要讓他跟她鑽一個被窩。就是這么大個孩子,跟著大部隊,每天顛倒了黑白(夜裡行軍、打鬼子,白天睡覺),跟鬼子周旋。特別是1942年,日本鬼子在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五一”瘋狂大掃蕩之後,抗日力量幾被滅盡,九死一生的他,卻一直堅持在冀中對敵鬥爭第一線,在敵人的刺刀尖上滾來滾去。直到抗戰勝利前夕,他親身參加的戰鬥不下百次,幾乎每次都驚心動魄,不知有多少戰友死在他的腳下,甚至他的懷裡,但他自己卻每每從死神那裡逃身出來。他活下來是個奇蹟,身經百戰的他身上沒有一處彈痕更是奇蹟。
這名小八路少言寡語,卻對文藝有著天然的喜歡。打仗間隙,他從不空過,不是查字典,就是看小說及各種雜書。戰地輾轉中,凡是房東家有的書他都搜來看。在每次戰鬥勝利時,前線劇團的慰問演出都能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上過四年國小的他,不僅學會了寫家信,竟然還時不時地謅幾句詩。請讀一首:“夜半雞鳴第一聲,迷濛大雪抹路徑。天將黎明人力盡,越牆窗下叫房東。”這即是十幾歲時行軍途中的即興之作。隨著抗戰形勢的好轉,他那躁動著的從藝之心越來越難以抑制,同時,他也開始給報社寫稿,戰地通訊之類的文章經常見諸報端。終於在抗戰勝利前夕,他鬧著要跳行。已經是營級幹事的他,在軍政上會有很好的前途,領導也對這個真正在血與火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格外垂青。但是性情執拗的他根本不給領導面子,捨命要到文藝隊伍中來,即使到劇社當伙夫也在所不惜。幾經周折,他漸漸向文藝這面靠攏。1945年5月份,從原先的鋤奸科調去當軍事報導參謀,踏著未盡的硝煙到前線采寫戰地通訊,大量的戰地通訊就是這個時候寫的。一年之後,調到前線劇社任創作組副組長,跑龍套、寫歌詞等等的,跟藝術有了實質的接觸。1947年1月進人華北聯大文學系學習,至此,才算真正轉軌成功。也正是在這裡,得到陳企霞、蕭殷、嚴辰、艾青等人親炙,寫出了頗有影響的小說處女作《周玉章》。與崔嵬、賀敬之、蔡其矯等人的師友情誼也是在這裡建立起來的。
華北聯大插班八個月畢業,之後,他被留下來做研究生。學生也好研究生也好,那情形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能想像的,本質身份仍是戰士。這期間他親歷大清河戰役,在連續不歇的大雨中,冒著槍林彈雨滾過二十多天,下鄉搞過三個月的土改,在六縱做過隨軍記者。解放戰爭勢如破竹,他這個研究生也沒有說畢業不畢業,很快又被調到楊成武的二十兵團辦《戰場快報》。從1948年8月底開始,徐光耀隨著十萬大軍,從易縣進入太行山經由山西到察哈爾,在塞外寒風中與傅作義的部隊周旋。直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結束,北平和平解放,然後又從塞外大踏步走回太行,再從太行駐進天津。隨著解放的秧歌隊扭到城裡,他的戎馬生涯才算結束。
利用在城裡休整期間,他請了兩個月的創作假。從1949年的7月7日,抗日戰爭十二周年紀念日這天,他開始了一個人的戰爭。槍炮聲重在紙面上滾動,斗室之內風起雲湧。王家堡戰鬥、護駕池伏擊、雙井村突圍、朱家莊喋血……指揮員王先臣、曠伏兆、乾雲清……戰士李福貴、石俊德、齊壽昌、劉敬禮……還有那些房東老鄉以及小偵察員……生活中的那些難忘的情景涌過來、盪過去。刀光劍影之中,他完成了長篇小說《平原烈火》的創作。1950年年初,《平原烈火》出版,一年內再版四次,印數達6萬冊,一時洛陽紙貴。
二、生死邊緣的花
隨著《平原烈火》走紅,徐光耀也來到了中央文學研究所(後稱講習所)深造,成為丁玲的得意門生。在講習所學習期間,還以作家身份到朝鮮戰場深入生活了八個月,這本《陽光炮彈未婚妻》便是他當時生活和學習的真實記錄。1953年4月,講習所畢業之後,到了華北軍區文化部文藝科創作組,當起了專業作家,軍銜為少校。報到之後沒待多久,這年7月,他便遵從老師的教導和當時的政治導引,來到河北雄縣農村老家,摸爬滾打,跟鄉親們一起搞了三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1955年,文學界出了“丁、陳反黨集團”,丁者丁玲,陳者陳企霞,這一來,徐光耀在劫難逃。但這時的徐光耀仍不識時務,在陳企霞正在“反黨”的時候,憐憫他沒法過冬,竟資助他700塊錢。還有,當作協黨組調查丁玲的“反黨事實”時,他還天真地認真地按照黨性原則據實匯報,為丁玲“評功擺好”。跟“丁、陳反黨集團”有了這樣的“勾連”,還怎么能說得清?到了1957年下半年,火就燒到徐光耀的頭上。於是,大會批、小會斗,一直鬥了三個月,“斗熟”之後,把人“掛起來”:不給任務,不讓出門,不能開會,不能與人交往,“繼續反省問題”。
徐光耀無論如何想不開,一個從小參軍,為革命生死不顧的人,怎么就成了“反黨分子”?徐光耀整日為此焦慮狐疑。他把自己埋在書本中,企圖逃避現實。可是,當他把一套《莎士比亞全集》看完,準備記下點什麼時,腦子卻一片空白。他意識到腦子要出毛病。但更可怕的事還在後頭。一天他正抄著手在門後望著院子發痴,正在蹣跚學步的小女兒朝著他走了過來。平時,孩子是他的最愛。可是當這小妞妞伸著兩隻小手正要抓住門板,準備與他親近時,他卻衝著孩子大吼一聲:“滾!”孩子嚇壞了,轉過身,張著兩隻小手,跌跌撞撞跌倒在對面的台階上……
徐光耀意識到自己表現失常,怕是要“瘋”。如果瘋了,真的還不如死了好。不過,即使死了,也不能使問題得到了結,而且還要落個死有餘辜。死也死不成,活著還不如死,早已是反動至極,還能怎么樣?這樣一想,心裡倒豁然一亮:這個時候別指望誰來救你,若想活下去,只有自救。自救的方法,似乎只有寫作。過去不是總嫌時間不夠?現在不正有時間?寫吧,可是寫什麼?怎么寫?就寫那能夠逗人笑的、活潑鮮亮的、一塵不染的。只有這樣,才能為混蒙、憋悶的現實透一透氣。《平原烈火》中有個瞪眼虎,那么活躍的人,可惜沒有展開寫他。那么,就從這嘎小子身上找思路。由瞪眼虎聯想到自己當年抗戰時發生在身邊的嘎人嘎事,特別是趙縣兩名機警的小通信員,一個個的嘎子,伴著硝煙戰火,在徐光耀的腦子裡打滾。最後,一個嘎眉嘎眼的張嘎笑嘻嘻地站在了徐光耀眼前。
徐光耀移情別戀,把生命嫁接到了小兵張嘎身上,他又回到了抗日烽火中,重浴靈魂。
就這樣,一個多月,徐光耀把小說《小兵張嘎》寫完,緊接著電影劇本也寫成了。不為發表,不為拍攝。也不可能發表和拍攝。只是,徐光耀活過來了。
這便是《小兵張嘎》的寫作過程。可能誰也不會想到,這叢花就是這樣開在生死邊緣。也許正是開在生死邊緣,才這樣絢麗和純粹。你根本想像不到作者正在大痛苦中,其實正因為大痛苦,才需要如此之大快樂。
三、夢裡的花
1958年10月,新中國建國九周年。為共和國灑過血舍過命的徐光耀,此時已經是“反黨、反人民、反社會主義的右派分子”,開除軍籍,開除黨籍,剝奪軍銜,降職降薪。國慶節前夕,通令下來,限三天之內,離開北京。9月27日這天,正是農曆的八月十五,徐光耀被押解到保定農場勞動改造。天真的他以為能與在保定的妻子見一面,甚至說不定會過個節。真實的情況卻是:頂著皎潔的一輪明月,他連夜被押往農場。接下來的事情不用說了,繁重的體力勞動使他差點累死,他甚至想寫個申請,不要公職了,要求削職為民,回到老家當老百姓。因為當老百姓不至於累死。問題是他竟然連寫半張紙的時間和精力也沒有。一年之後,沒有累死的他,被宣布摘掉右派帽子,分配到保定市文聯做一般幹部。他以為從此可以重新做人了,誰知仍是另類:摘帽右派。1960年11月,他被派到農村搞“整風整社”,與老百姓一起,一天吃四兩糧食,幾乎餓死。七個半月之後,餓得連靈魂都失去重量的他才回到機關。1961年秋,《河北文藝》一名編輯來保定文聯組稿,問到徐光耀可否有稿子。徐光耀說:“有是有,可是你敢發嗎?”這名編輯說:“你有我就敢發。”徐光耀就把《小兵張嘎》小說稿給了他,很快《小兵張嘎》在《河北文藝》發表,隨後《北京晚報》連載,緊接著中國少兒出版社出了單行本。第二年,徐光耀把電影劇本寄給老戰友崔嵬,電影也拍出來了。小說紅了,電影紅了,但作者的命運並沒有就此得到改善,相反,倒是因為出名都知道這裡有個摘帽右派,由此給他的工作和生活添了好多麻煩。
“文化大革命”中,幾經動亂之後,他被遣送回老家。林彪事發後落實政策回城,分配到保定群藝館,住在一間養過小老虎的屋子裡。就是在這間“虎穴”里,還是中學生的鐵凝拿著習作向他來請教。他一句話奠定了鐵凝的從文生涯:“你這已經是小說了,而且是不錯的小說。”從此鐵凝成了這裡的常客。
四、心靈之花
粉碎“四人幫”之後,年逾半百的徐光耀重整生命。1976年的12月份,就開始構思抗日題材小說《望日蓮》,第二年1月操筆,十日內完成近兩萬字的初稿。一試成功,說明他藝術生命雖屢遭摧殘而競未死。1977年3月,《望日蓮》在《人民文學》發表。隨後他寫出了《“心理學家”的失算》、《“二龍堂”看戲》、《長眉大褚》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試筆成功之後,他開始創作構思了多年的長篇小說《將軍向我們走來》。
1979年1月,徐光耀的右派得到改正,二十一年的冤屈終獲平反。
政治生命得以恢復,但是接下來的好事卻讓他不知所措。1981年徐光耀調省文聯。說好不當官,只搞創作,然而身不由己,1983年6月任省文聯黨組書記。1985年5月,黨組書記、文聯主席兼任。1986年底任省文聯主席,這樣一直到1996年10月鐵凝來接他的班。十幾年的當官生涯,寫了無數份辭職報告,卻不奏效。長篇小說卻不得不中輟。不過,在他主政期間,鐵凝、陳冲、湯吉夫、賈大山、梅潔、申躍中、楊顯惠、馮敬蘭、何玉茹等一批中青年作家活躍起來,為河北贏得了榮譽。他自己也衰年變法,寫出了《我的第一個未婚妻》、《兩齣大戲》、《緊鄰》、《跳崖壯士》、《殺人布告》、《千萌大隊》、《忘不死的河》等多篇小說,名之日《我的喜劇系列》。一發表出來,便贏得了眾人的激賞。
離休之後,年已過七旬。回想自己一生,有兩大情結,一是抗戰,二是反右。一正一反,一紅一黑,組成他綺麗而悽厲的一生。抗戰的事他寫了一些,反右的事他也必須寫。其實早就想寫,只是頭緒太多,一時難以理清。終於機緣到了,1998年,徐光耀躲進山里,閉門謝客,將自己再次置身於當年頭朝下腳朝上的情境中,度人度己。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去掉個人恩怨和一己之私,來還原那段特殊歲月。這便是那部《昨夜西風凋碧樹》。出版之後,譽聲四起。劉白羽寫信給他,真誠謝罪。他回信給劉,笑泯恩仇。他倆的通信,成為文壇一時佳話。這部書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如今,徐老先生年逾八十,仍是寶刀未老,筆耕不輟,有《殘甲集》系列不斷刊登出來。回顧走過來的人生道路,徐光耀也對自己有一個評價:“一路上艱險、曲折、罪戾,太多了,真是湯鑊煉骨,魔焰煉魂,幾番地脫胎換骨。但經驗過、奮鬥過,也慷慨豪邁過,在大災大難面前,不曾毀壞良心,落個體完神清,這也就很值。
——小記徐光耀
聞章
這本書的作者是徐光耀先生。或許你還不知道徐光耀先生是誰,但是我要說一個人你肯定知道:張嘎。徐光耀先生就是那個製造張嘎並把張嘎製造得很轟動的人。小說《小兵張嘎》和電影劇本《小兵張嘎》都出自他的手。
《小兵張嘎》不過是徐光耀先生生命中開出的一朵花,在《小兵張嘎》之前,他還有長篇小說《平原烈火》,在《小兵張嘎》之後,還有《昨夜西風凋碧樹》、《望日蓮》、《四百生靈》、《少小災星》等一系列著作。2005年,80歲時結集五卷。說實話,對於他來講,五卷真是不多。雖不多,卻是他生命的真誠表露。他不是那種靠靈感和聰慧能在筆墨上生花的人,他是拼著性命蘸著生命的汁液來凝鑄文字的人。他的每一篇作品,幾乎都是用生命換來的。你不信嗎?下面的故事可以作證。
一、鮮血凝成的花
跟張嘎年齡相仿,徐光耀13歲參加八路軍,可以說鼻涕還沒擦乾淨哩。天天日行軍八九十里,實在走不動了,不得不拽著馬尾巴,讓馬半拖著走。病倒在老鄉家,看他冷得要命,房東大娘非要讓他跟她鑽一個被窩。就是這么大個孩子,跟著大部隊,每天顛倒了黑白(夜裡行軍、打鬼子,白天睡覺),跟鬼子周旋。特別是1942年,日本鬼子在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五一”瘋狂大掃蕩之後,抗日力量幾被滅盡,九死一生的他,卻一直堅持在冀中對敵鬥爭第一線,在敵人的刺刀尖上滾來滾去。直到抗戰勝利前夕,他親身參加的戰鬥不下百次,幾乎每次都驚心動魄,不知有多少戰友死在他的腳下,甚至他的懷裡,但他自己卻每每從死神那裡逃身出來。他活下來是個奇蹟,身經百戰的他身上沒有一處彈痕更是奇蹟。
這名小八路少言寡語,卻對文藝有著天然的喜歡。打仗間隙,他從不空過,不是查字典,就是看小說及各種雜書。戰地輾轉中,凡是房東家有的書他都搜來看。在每次戰鬥勝利時,前線劇團的慰問演出都能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上過四年國小的他,不僅學會了寫家信,竟然還時不時地謅幾句詩。請讀一首:“夜半雞鳴第一聲,迷濛大雪抹路徑。天將黎明人力盡,越牆窗下叫房東。”這即是十幾歲時行軍途中的即興之作。隨著抗戰形勢的好轉,他那躁動著的從藝之心越來越難以抑制,同時,他也開始給報社寫稿,戰地通訊之類的文章經常見諸報端。終於在抗戰勝利前夕,他鬧著要跳行。已經是營級幹事的他,在軍政上會有很好的前途,領導也對這個真正在血與火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格外垂青。但是性情執拗的他根本不給領導面子,捨命要到文藝隊伍中來,即使到劇社當伙夫也在所不惜。幾經周折,他漸漸向文藝這面靠攏。1945年5月份,從原先的鋤奸科調去當軍事報導參謀,踏著未盡的硝煙到前線采寫戰地通訊,大量的戰地通訊就是這個時候寫的。一年之後,調到前線劇社任創作組副組長,跑龍套、寫歌詞等等的,跟藝術有了實質的接觸。1947年1月進人華北聯大文學系學習,至此,才算真正轉軌成功。也正是在這裡,得到陳企霞、蕭殷、嚴辰、艾青等人親炙,寫出了頗有影響的小說處女作《周玉章》。與崔嵬、賀敬之、蔡其矯等人的師友情誼也是在這裡建立起來的。
華北聯大插班八個月畢業,之後,他被留下來做研究生。學生也好研究生也好,那情形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能想像的,本質身份仍是戰士。這期間他親歷大清河戰役,在連續不歇的大雨中,冒著槍林彈雨滾過二十多天,下鄉搞過三個月的土改,在六縱做過隨軍記者。解放戰爭勢如破竹,他這個研究生也沒有說畢業不畢業,很快又被調到楊成武的二十兵團辦《戰場快報》。從1948年8月底開始,徐光耀隨著十萬大軍,從易縣進入太行山經由山西到察哈爾,在塞外寒風中與傅作義的部隊周旋。直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結束,北平和平解放,然後又從塞外大踏步走回太行,再從太行駐進天津。隨著解放的秧歌隊扭到城裡,他的戎馬生涯才算結束。
利用在城裡休整期間,他請了兩個月的創作假。從1949年的7月7日,抗日戰爭十二周年紀念日這天,他開始了一個人的戰爭。槍炮聲重在紙面上滾動,斗室之內風起雲湧。王家堡戰鬥、護駕池伏擊、雙井村突圍、朱家莊喋血……指揮員王先臣、曠伏兆、乾雲清……戰士李福貴、石俊德、齊壽昌、劉敬禮……還有那些房東老鄉以及小偵察員……生活中的那些難忘的情景涌過來、盪過去。刀光劍影之中,他完成了長篇小說《平原烈火》的創作。1950年年初,《平原烈火》出版,一年內再版四次,印數達6萬冊,一時洛陽紙貴。
二、生死邊緣的花
隨著《平原烈火》走紅,徐光耀也來到了中央文學研究所(後稱講習所)深造,成為丁玲的得意門生。在講習所學習期間,還以作家身份到朝鮮戰場深入生活了八個月,這本《陽光炮彈未婚妻》便是他當時生活和學習的真實記錄。1953年4月,講習所畢業之後,到了華北軍區文化部文藝科創作組,當起了專業作家,軍銜為少校。報到之後沒待多久,這年7月,他便遵從老師的教導和當時的政治導引,來到河北雄縣農村老家,摸爬滾打,跟鄉親們一起搞了三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1955年,文學界出了“丁、陳反黨集團”,丁者丁玲,陳者陳企霞,這一來,徐光耀在劫難逃。但這時的徐光耀仍不識時務,在陳企霞正在“反黨”的時候,憐憫他沒法過冬,竟資助他700塊錢。還有,當作協黨組調查丁玲的“反黨事實”時,他還天真地認真地按照黨性原則據實匯報,為丁玲“評功擺好”。跟“丁、陳反黨集團”有了這樣的“勾連”,還怎么能說得清?到了1957年下半年,火就燒到徐光耀的頭上。於是,大會批、小會斗,一直鬥了三個月,“斗熟”之後,把人“掛起來”:不給任務,不讓出門,不能開會,不能與人交往,“繼續反省問題”。
徐光耀無論如何想不開,一個從小參軍,為革命生死不顧的人,怎么就成了“反黨分子”?徐光耀整日為此焦慮狐疑。他把自己埋在書本中,企圖逃避現實。可是,當他把一套《莎士比亞全集》看完,準備記下點什麼時,腦子卻一片空白。他意識到腦子要出毛病。但更可怕的事還在後頭。一天他正抄著手在門後望著院子發痴,正在蹣跚學步的小女兒朝著他走了過來。平時,孩子是他的最愛。可是當這小妞妞伸著兩隻小手正要抓住門板,準備與他親近時,他卻衝著孩子大吼一聲:“滾!”孩子嚇壞了,轉過身,張著兩隻小手,跌跌撞撞跌倒在對面的台階上……
徐光耀意識到自己表現失常,怕是要“瘋”。如果瘋了,真的還不如死了好。不過,即使死了,也不能使問題得到了結,而且還要落個死有餘辜。死也死不成,活著還不如死,早已是反動至極,還能怎么樣?這樣一想,心裡倒豁然一亮:這個時候別指望誰來救你,若想活下去,只有自救。自救的方法,似乎只有寫作。過去不是總嫌時間不夠?現在不正有時間?寫吧,可是寫什麼?怎么寫?就寫那能夠逗人笑的、活潑鮮亮的、一塵不染的。只有這樣,才能為混蒙、憋悶的現實透一透氣。《平原烈火》中有個瞪眼虎,那么活躍的人,可惜沒有展開寫他。那么,就從這嘎小子身上找思路。由瞪眼虎聯想到自己當年抗戰時發生在身邊的嘎人嘎事,特別是趙縣兩名機警的小通信員,一個個的嘎子,伴著硝煙戰火,在徐光耀的腦子裡打滾。最後,一個嘎眉嘎眼的張嘎笑嘻嘻地站在了徐光耀眼前。
徐光耀移情別戀,把生命嫁接到了小兵張嘎身上,他又回到了抗日烽火中,重浴靈魂。
就這樣,一個多月,徐光耀把小說《小兵張嘎》寫完,緊接著電影劇本也寫成了。不為發表,不為拍攝。也不可能發表和拍攝。只是,徐光耀活過來了。
這便是《小兵張嘎》的寫作過程。可能誰也不會想到,這叢花就是這樣開在生死邊緣。也許正是開在生死邊緣,才這樣絢麗和純粹。你根本想像不到作者正在大痛苦中,其實正因為大痛苦,才需要如此之大快樂。
三、夢裡的花
1958年10月,新中國建國九周年。為共和國灑過血舍過命的徐光耀,此時已經是“反黨、反人民、反社會主義的右派分子”,開除軍籍,開除黨籍,剝奪軍銜,降職降薪。國慶節前夕,通令下來,限三天之內,離開北京。9月27日這天,正是農曆的八月十五,徐光耀被押解到保定農場勞動改造。天真的他以為能與在保定的妻子見一面,甚至說不定會過個節。真實的情況卻是:頂著皎潔的一輪明月,他連夜被押往農場。接下來的事情不用說了,繁重的體力勞動使他差點累死,他甚至想寫個申請,不要公職了,要求削職為民,回到老家當老百姓。因為當老百姓不至於累死。問題是他竟然連寫半張紙的時間和精力也沒有。一年之後,沒有累死的他,被宣布摘掉右派帽子,分配到保定市文聯做一般幹部。他以為從此可以重新做人了,誰知仍是另類:摘帽右派。1960年11月,他被派到農村搞“整風整社”,與老百姓一起,一天吃四兩糧食,幾乎餓死。七個半月之後,餓得連靈魂都失去重量的他才回到機關。1961年秋,《河北文藝》一名編輯來保定文聯組稿,問到徐光耀可否有稿子。徐光耀說:“有是有,可是你敢發嗎?”這名編輯說:“你有我就敢發。”徐光耀就把《小兵張嘎》小說稿給了他,很快《小兵張嘎》在《河北文藝》發表,隨後《北京晚報》連載,緊接著中國少兒出版社出了單行本。第二年,徐光耀把電影劇本寄給老戰友崔嵬,電影也拍出來了。小說紅了,電影紅了,但作者的命運並沒有就此得到改善,相反,倒是因為出名都知道這裡有個摘帽右派,由此給他的工作和生活添了好多麻煩。
“文化大革命”中,幾經動亂之後,他被遣送回老家。林彪事發後落實政策回城,分配到保定群藝館,住在一間養過小老虎的屋子裡。就是在這間“虎穴”里,還是中學生的鐵凝拿著習作向他來請教。他一句話奠定了鐵凝的從文生涯:“你這已經是小說了,而且是不錯的小說。”從此鐵凝成了這裡的常客。
四、心靈之花
粉碎“四人幫”之後,年逾半百的徐光耀重整生命。1976年的12月份,就開始構思抗日題材小說《望日蓮》,第二年1月操筆,十日內完成近兩萬字的初稿。一試成功,說明他藝術生命雖屢遭摧殘而競未死。1977年3月,《望日蓮》在《人民文學》發表。隨後他寫出了《“心理學家”的失算》、《“二龍堂”看戲》、《長眉大褚》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試筆成功之後,他開始創作構思了多年的長篇小說《將軍向我們走來》。
1979年1月,徐光耀的右派得到改正,二十一年的冤屈終獲平反。
政治生命得以恢復,但是接下來的好事卻讓他不知所措。1981年徐光耀調省文聯。說好不當官,只搞創作,然而身不由己,1983年6月任省文聯黨組書記。1985年5月,黨組書記、文聯主席兼任。1986年底任省文聯主席,這樣一直到1996年10月鐵凝來接他的班。十幾年的當官生涯,寫了無數份辭職報告,卻不奏效。長篇小說卻不得不中輟。不過,在他主政期間,鐵凝、陳冲、湯吉夫、賈大山、梅潔、申躍中、楊顯惠、馮敬蘭、何玉茹等一批中青年作家活躍起來,為河北贏得了榮譽。他自己也衰年變法,寫出了《我的第一個未婚妻》、《兩齣大戲》、《緊鄰》、《跳崖壯士》、《殺人布告》、《千萌大隊》、《忘不死的河》等多篇小說,名之日《我的喜劇系列》。一發表出來,便贏得了眾人的激賞。
離休之後,年已過七旬。回想自己一生,有兩大情結,一是抗戰,二是反右。一正一反,一紅一黑,組成他綺麗而悽厲的一生。抗戰的事他寫了一些,反右的事他也必須寫。其實早就想寫,只是頭緒太多,一時難以理清。終於機緣到了,1998年,徐光耀躲進山里,閉門謝客,將自己再次置身於當年頭朝下腳朝上的情境中,度人度己。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去掉個人恩怨和一己之私,來還原那段特殊歲月。這便是那部《昨夜西風凋碧樹》。出版之後,譽聲四起。劉白羽寫信給他,真誠謝罪。他回信給劉,笑泯恩仇。他倆的通信,成為文壇一時佳話。這部書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如今,徐老先生年逾八十,仍是寶刀未老,筆耕不輟,有《殘甲集》系列不斷刊登出來。回顧走過來的人生道路,徐光耀也對自己有一個評價:“一路上艱險、曲折、罪戾,太多了,真是湯鑊煉骨,魔焰煉魂,幾番地脫胎換骨。但經驗過、奮鬥過,也慷慨豪邁過,在大災大難面前,不曾毀壞良心,落個體完神清,這也就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