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鐘祚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市
- 出生日期:1913年11月24日
- 職業:電子學家、教育家
- 性別:男
早期經歷,出國深造,電子學會,職業成就,專家教授,電學研究,培養人才,個人簡歷,主要論著,
早期經歷
陸鐘祚,其父陸彭年是一名職員,其母周鶴梅是家庭婦女。他少年時代隨父到南京先後就讀於東南大學附小和中央大學實驗學校中學部。1934年考入中央大學電機系。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校遷往重慶。
出國深造
1938年大學畢業後,到重慶國民政府(長沙)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廠任技術員。1939年隨該廠總工程師金賢藻赴昆明籌建分廠。1942年任該廠副工程師兼代理工務課長。當時日本已占領香港並對我封鎖,陸鐘祚研製並生產的3000瓦歸航機和參與研製並生產的400瓦地—空對講機均成功地用於中國空軍的對日作戰。1943年秋冬之際,陸鐘祚通過考試,取得了資源委員會的留美名額。
1945年秋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院深造。1946年夏獲科學碩士學位,同年在加拿大馬可尼公司和加拿大RCA公司工程師室作訪問工程師。1947年底回國,在南京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轄下的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南京廠任研究室主任。1948年夏任中央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執教無線電技術、無線電設計、微波技術等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鐘祚任中央大學改名的南京大學電機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南京工學院教授兼無線電系副系主任。1958年與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合作,在南京工學院設立高校第一個電子學研究室,任室主任。1959—1961年兼任江蘇省科學院電真空研究所所長。1962年任南京工學院電子工程系主任,同年經高等教育部批准設立電子學研究室兼室主任。
電子學會
1962年,中國電子學會成立,陸鐘祚被推舉為編輯委員會委員,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多屆真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電子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科委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委電子技術科學專業學科組成員等職。1982年起任國務院第一、二屆學位委員會委員,電子學和通信學科評審組成員,同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博士生培養導師。1985年起任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電子工程系名譽主任和電子學研究所名譽所長。美國傳記研究所1991年出版的國際名人錄(第三版)記載了他的事績。
1952年,陸鐘祚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58年被推舉為民主同盟江蘇省第二屆省委委員,1979年至1988年,先後被選為民盟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88年起被選為民主同盟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
1956年,陸鐘祚參加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江蘇省第三、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職業成就
中國電真空器件專業的創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打破國際上對中國的封鎖,南京工學院根據原高教部關於院系調整規劃,首先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電真空器件專業。陸鐘祚擔負起了此項建設重任。此時,他既要給學生講課,又得為教師開設講座;在此期間先後開設的課程,計有電工學,電磁場理論,無線電技術,電子線路,微波技術,微波管,微波管套用和毫米波技術等11門之多。為使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和為教師提供科學研究條件,他艱苦創業,親自動手建立了可供教學和研究用的第一個微波技術實驗室和第一個微波管實驗室。由於成績卓著,他作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參加1959年全國文教群英大會及國慶十周年觀禮。同年,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考察團赴蘇聯考察無線電電子學。
專家教授
在大學講壇耕耘不歇的陸鐘祚,已為中國先後培養了大批高質量的電子學和電子工程建設人才,其中博士、碩士生數十名,本科生數以千計.幾乎遍及全國教學、科研、生產各崗位,為中國電子工業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之中,有的已成為知名國內外的專家教授。
陸鐘祚於50年代和60年代獨立編撰的、切近國情的中國第一批電子學方面的教材和專著(共五種)都曾為革新當時的教學內容,乃至指導工程設計,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其中的《行波管》一書至今仍獨步國內,無出其右。
在中國教育界、科技界享有盛譽的陸鐘祚,1979年奉派赴法國巴黎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顧問會議,參與討論地區性工程教育和大學後繼續教育問題。1980年,他以高教部無線電電子學考察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率團到美國的多家著名大學進行訪問考察。
電學研究
中國電子學研究的先驅者
在科學研究方面,陸鐘祚為中國電子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貢獻。自50年代起他參加中國科學院和電子工業部歷次召開的科學研究規劃會議。1961年,他參加了國家科委在廣州召開的科學技術工作會議和隨後的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工作。早在50年代就注意與工廠加強聯繫,在兼任南京電子管廠顧問期間,他既為技術人員開設微波電子學講座,也指導微波管的生產製造。1977年經高等教育部批准在南京工學院建立起包括電真空器件等四個專業的電子學研究所。
1958年,他研製成功的熱敏電阻,為國內解決了微波功率的測量問題,並小量投產供各界使用。1980年,該電子學研究所在他親自策劃和指導下,研製成了超寬頻帶行波管,並通過國家級鑑定,先後獲得了電子工業部優秀成果獎,國防工辦二等獎,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983年,他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參加電子管100周年國際學術會議,宣讀了“縱向金屬條載入螺旋線的濾波性質和其理論分析”一文,首次提出用等效電路法來分析和計算,並得到很好的結果;還宣讀了“行波管小信號增益參數工作區域和設計新步驟”,這在國際上第一次用圖形表示行波管增益的工作範圍,從而可以按圖索驥地進行工程設計。1989年,陸鐘祚又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ITG′89國際會議上發表了“返波管小信號增益參數工作區域和新的設計方案”一文。他的其它論文,還先後發表於1988和1989年舉行的其它國際會議。以上論文均已輯入各會議論文集。
陸鐘祚幾十年來一貫從事微波、毫米波電子學的研究,發表了許多著作和論文。尤其對中、小功率行波管、返波管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行波管、返波管小信號增益參數工作區域的理論和設計步驟。可以按照工作區域圖來確定工作點和動態工作曲線,可按圖形確定參數,糾正了過去的設計上用估算工作參數盲目性和多次返復性。提出了全新的設計步驟,改進了國內外的設計方法。
培養人才
陸鐘祚教授帶研究生上課。只給學生幾門課程的名稱,要學生自找資料,自己學習,並要寫出論文來。這是跟大學生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學生開始既感到不理解,又感到困難重重,怎么辦呢?“只有靠勤奮”,陸先生總是這樣教育學生。
在做陸鐘祚研究生的四年中,幾個學生幾乎是天天一早啃著燒餅到研究室,直到深夜才回宿舍。就這樣在宿舍、研究室、飯廳三者之間周期性地震盪著,從不記得有什麼休息日和假期。只有在遇到問題而實在難以解決時,才去請教陸先生,陸鐘祚總是精闢地解答問題,而且十分深刻。對交上去的論文作業,陸鐘祚總是一字一句地改,甚至一個一個地糾正標點符號,使學生在這位嚴師面前不敢馬虎學業。陸先生對研究生的培養方法,以及他認真嚴肅的教學態度,為以後的研究生培養奠定了基礎。學生不僅從他那兒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從事科學研究的方法,以及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陸鐘祚在教學中對要求十分嚴格,不僅要求認真學習理論,而且要求親自去做實驗,完成嚴格的工程訓練。我做的是微波電子管方面的課題,要做實驗,不僅要自己去跑材料,安裝測試設備,自製儀器,而且先得把管子做出來。在當時學校的條件下,要製作先進的行波管談何容易,學生感到太難了,去找陸老師,他又諄諄教導說:“最先進的、探索性的成果,大都是在自己製作的設備上首先做出來的。最早的波導管不是用先進的電弧焊和精密鉗工加工的,而是研製者用錘子,利用白鐵皮敲出來的,研究工作者要知難而進,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就這樣,學生在研究生的四年中,不僅完成了理論學習任務,還完成了行波管制作、測試和整機安裝任務。我的論文“變頻行波管”的研究是在陸先生的指導下完成的,在大訊號分析中發展了當時國際上已有的理論方法,裝出整機參加了1966年首屆高校成果展覽會。
陸鐘祚五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人民教育事業上,他思維敏捷,處世穩健,誨人不倦,育人愛才,待人坦誠,民主公開,嚴以律己,堅韌勤奮。他雖不善辭令,但直言不諱,求實尚實。是一位為中國電子工業和電子高教事業貢獻了全部智慧與心力、桃李中外、業績卓著的前輩。
個人簡歷
1913年11月24日生於江蘇省蘇州市。
1934—1938年中央大學電機系,獲工學士學位。
1938—1939年任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廠技術員。
1939—1945年任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廠昆明分廠副工程師兼代理工務課長。
1945—1946年美國密西根(Michigan)大學研究院,獲科學碩士學位。
1946—1947年加拿大馬可尼公司和加拿大RCA公司訪問工程師。
1947—194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南京廠研究室主任。
1948—1949年任中央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1952—1962年任南京工學院教授,兼無線電系副主任。
1962—1985年任南京工學院教授,兼電子工程系主任,電子學研究所所長。
1985任東南大學教授,電子工程系名譽主任,電子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主要論著
1陸鐘祚.實用無線電天線.上海:上海科學出版公司,1950.
2陸鐘祚.超高頻技術.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58.
3陸鐘祚.超高頻電子管.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58.
4陸鐘祚.超高頻電子管(修訂本).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61.
5陸鐘祚.行波管.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
7陸鐘祚等.行波管、O型返波管綜合增益參數工作區域圖.東南大學學報.1992,22(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