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9年4月26日,中央軍委江澤民主席批准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
2001年3月,正式批准陸軍航空兵學院部署在北京市通州區台湖鎮。
2002年6月28日,學院新院部營建工程奠基儀式隆重舉行,新院部建設工程占地500餘畝。
2017年,全軍院校調整改革,學院轉隸陸軍,編制等級為副軍級。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止2023年3月,學院現有13個專業。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
| |
| |
|
|
|
|
|
|
| |
|
註:從地方高中畢業生招收的飛行學員,先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飛行基礎訓練基地(吉林長春)進行為期2年的基礎訓練,後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本部進行為期1年的集中航空理論教育和模擬飛行訓練,再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飛行訓練基地下轄的若干飛行訓練團,進行為期1年的教練機訓練,總學習時間為四年。從軍隊院校選拔的大學生飛行學員,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學習的時間為兩年。學習和訓練的主要內容有:航空理論、跳傘救生、航空體育、飛行模擬訓練和飛行駕駛技術等。航空理論課程主要包括直升機航空動力學、直升機飛行力學、空中領航學、航空氣象學、直升機構造、航空渦輪軸發動機等。學員畢生後,根據所學直升機機型,分配至空軍、陸軍航空兵部隊。 |
師資力量
截止2023年3月,學院學院擁有專業技術少將2人、國家“萬人計畫”人才1人、享受政府及軍隊特殊津貼10餘人,教授、副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特級飛行員150餘人,研究生導師38人。
學科建設
截止2023年3月,學院擁有軍事指揮、軍事裝備2個軍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軍“雙重”建設學科領域學科3個。
教學特點
學院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任務是培養陸軍航空兵中級政治指揮人才,陸、空軍直升機飛行員和陸軍航空工程機務幹部。是一所軍事與政治、指揮與技術、空勤與地勤、軍官與士兵同校訓練的多學科、多層次的綜合型院校。學院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陸、空軍直升機飛行軍官和陸軍航空工程機務軍官,還承擔著陸航中級指揮軍官和機務學兵的培訓任務。陸軍航空兵學院成立以來,學院黨委一班人認真學習、領會中央軍委和總部首長關於組建陸軍航空兵學院、加速陸航新兵種人才培養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刻認識到事業是開創性的,責任是歷史性的,工作是基礎性的”,並從陸航新兵種建設和學院組建的客觀實際出發,確立了“艱苦創業,打牢基礎,勇於創新,辦出特色,,實現學院建設的跨越式發展”的辦校思想;以教學訓練為中心,明確提出了地面教學要“立足現實,著眼發展;深化改革,大膽創新;突出特色,整體推進”和飛行訓練要“積極領導,科學求實;改革創新,提高效益;狠抓質量,確保全全”的“雙24字”教學訓練基本要求。 陸軍航空兵學院通過全體官兵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學院已形成了專業齊全、規模適當的陸軍航空兵中級指揮軍官,陸、空軍和武警部隊直升機新飛行員,陸航和武警部隊航空工程生長軍官,航空機務士官和學兵等四大培訓體系。按照總部下達的培訓規劃,全院在校生總數已達2000餘人,每年可為部隊輸送數百名各類專業畢業生。
校園環境
學院新院部建設工程占地500餘畝,按照“設計先進,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思想進行了精心設計,其中不僅有一批現代化水平的教學、辦公、實驗、模擬訓練等基礎設施和大型體能訓練場、館,還有特色鮮明的大型直升機實習場和具有多種教育功能的中國直升機博物館,將是一座兼具現代化、軍事化、人文化、園林化綜合特色的新型校園。可以預見,經過幾年建設,一所時代特徵顯著、兵種特色鮮明、軟體先進的新型軍事院校將巍然矗立於京東大地,並成為軍隊院校規模化辦校、現代化教學、正規化管理、社會化保障的一個重要對外交流視窗。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截止2023年3月,學院現有各類實驗室、專業教室82個,圖書館2個,訓練場地(館)36個。
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3月,獲軍隊級科技成果獎35項(一等獎5項),軍隊級教學成果獎20項(一等獎3項),軍事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項,在陸軍航空兵作戰、直升機武器裝備、無人機核心技術等方面,發揮了較好的服務部隊的作用。
學校文化
校徽
校徽主體由八一軍徽構、直升機圖案構成。八一軍徽象徵著學院是在黨的領導下的一所軍事院校,齒輪、麥穗象徵著人民子弟兵,中間的直升機圖形代表著陸軍航空兵,翻開的書本象徵著教書育人。
校歌
陸軍航空兵學院院歌
校訓
讓陸軍從這裡飛起來
學校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