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羅伯特·奧爾特曼
- 主演:唐納德·薩瑟蘭,埃利奧特·古爾德,薩莉·凱勒曼
- 對白語言:英語、日語、韓語
- imdb編碼:tt0066026
- 中文名:陸軍野戰醫院
- 外文名:M*A*S*H、MASH
- 其它譯名:風流醫生俏護士、陸軍流動外科醫院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350萬美元
- 拍攝日期:1969年4月14日-1969年6月11日
- 類型:戰爭、喜劇
- 片長:116分鐘
- 上映時間:1970年1月25日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韓戰期間,中朝軍隊與聯合國軍激戰正酣。美軍的一間野戰醫院卻被嬉皮士所占領,簡陋的條件和血腥的工作並沒有讓他們垂頭喪氣,反而讓他們異常興奮,他們用惡作劇排擠處事一板一眼的同僚。在飛機墜毀現場游泳和曬太陽,於荒郊野嶺打高爾夫球,利用公職之便跑到日本喝酒享樂,還組織了一場美式足球賽來下注賭錢,把戰場變成了遊樂場。與此同時,他們也做了一些好事,幫助韓國小弟逃脫兵役,用妙計說服想自殺的夥伴,靠醫術救起奄奄一息的兒童。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鷹眼皮耶斯上尉 | 唐納德·薩瑟蘭 | ---- |
約翰·麥金泰爾 | 埃利奧特·古爾德 | ---- |
瑪格麗特少校 | 薩莉·凱勒曼 | ---- |
Duke Forrest | 湯姆·斯凱里特 | ---- |
Maj. Frank Burns | 羅伯特·杜瓦爾 | ---- |
Col. Henry Blake | Roger Bowen | ---- |
Father John Mulcahy | 雷內·奧博諾伊斯 | ---- |
Sgt. Major Vollmer | David Arkin | ---- |
Lt. 'Dish' | Jo Ann Pflug | ---- |
Cpl. 'Radar' O'Reilly | 加里·布格霍夫 | ---- |
Dr. Oliver 'Spearchucker' Jones | 弗雷德·威廉森 | ---- |
'Me Lai' Marston | 麥可·墨菲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造型設計 | 錄音 | 布景師 |
---|---|---|---|---|---|---|---|---|---|---|---|---|
Leon Ericksen Ingo Preminger | Norman A. Cook | 羅伯特·奧特曼 | Ray Taylor Jr. | 理察·胡克 Ring Lardner Jr. | 哈羅德·斯坦 | Johnny Mandel | Danford B. Greene | Arthur Lonergan Jack Martin Smith | Michael Friedman | Les Berns Edith Lindon Daniel C. Striepeke Gerry Leetch | John D. Stack | Stuart A. Reiss Walter Scott |
(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鷹眼皮耶斯上尉演員:唐納德·薩瑟蘭朝鮮戰場上新來的美軍軍醫,雖然名號挺威風,但是他的作風和名號完全不符,整日不務正業,玩忽職守,不是跟護士們打情罵悄,就是和同事之間相互挖苦,以此忘記殘酷嚴峻的戰爭職責。他還組織了一場美式足球賽來下注賭錢,把戰場變成了遊樂場。不過,胡鬧之餘他還不忘做些好事。
- 約翰·麥金泰爾演員:埃利奧特·古爾德韓戰時期新調到前線醫院的一名醫官,和鷹眼皮耶斯一樣是上尉軍銜,他和皮耶斯一樣,在前線的野戰醫院服役時視戰爭如無物,麥金泰爾在工作之餘無事生非,終日惡搞。不是偷看女護士洗澡,就是大打高爾夫球,經常作出讓人哭笑不得的事,還醞釀著各種詭計和瘋狂冒險的事情,以此忘記殘酷嚴峻的戰爭職責。
- 瑪格麗特少校演員:薩莉·凱勒曼美國陸軍醫院護士長,陸軍護士團的一員,來自德克薩斯州,綽號“火熱紅唇”。她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金髮女郎,體態苗條,常穿著非常緊身的軍褲。在執行任務救助傷員的過程中,還不忘和男同事們偷情,她與上級軍官的關係都很浪漫。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穿幫鏡頭
- 時代錯誤:在足球比賽期間,當坐在輪椅里的男人摔倒的時候,可以在後面的背景中看到高壓電線。
- 連貫性:在第二段手術室的場景中,可以很清楚地聽到恰普·約翰說了一句話“迪許,讓我來拿一個長的持針器吧”,然而恰普·約翰卻是在好幾分鐘以後才來到這兒的。
- 事實錯誤:該片中播放了法茲·多米諾的歌曲《我的藍色天堂》。韓戰是從1950年到1953年期間的,《我的藍色天堂》最早發行時間也是在1957年。
- 事實錯誤:當霍凱和恰普·約翰在日本的時候,一位“日本”護士以非常濃重的美國口音說話,而且更加尷尬的是,還把“日本人”這個單詞發錯音了。
花絮
- G. Wood在電影中與電視連續劇的前三集中扮演相同的角色哈蒙德將軍。
- 在電影拍攝期間,埃利奧特·古爾德和唐納·薩瑟蘭一起去電影公司抱怨說奧特曼給那些小配角太多戲份。他們要求公司應該把奧特曼開除,但是公司並沒有同意這么做。
- 編劇小林拉德納在看過該片的最終剪輯版本之後,發現自己的劇本採用得很少,他因此而全盤否決這部電影。
- 在該片中,外科醫生們喝的啤酒都是藍帶啤酒,這是贊助商專門要求添加的。
- 開始出現字幕的段落中,有一段文字說明地點是在朝鮮,這是在電影公司的堅持要求下加上去的。
- 羅伯特·奧特曼挑選了眾多名不見經傳的演員,在開場字幕出現演職員名單的時候,先是少數幾個知名的演員(如湯姆·斯凱里特、埃利奧特·古爾德等),接下來全都是“介紹”。
- 羅伯特·奧特曼14歲的兒子邁克·奧特曼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曲的歌詞,他還從這部電影中賺到了比他父親更多的錢。
- 羅伯特·奧特曼原來是想讓埃利奧特·古爾德扮演杜克·弗瑞斯特,在古爾德的要求下,他才獲得恰普·約翰這個角色。
獲獎記錄
活動 | 時間 | 獎項 | 接收 | 結果 |
---|---|---|---|---|
第四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 | 1971年 | 最佳改編劇本 | Ring Lardner Jr. | 獲獎 |
最佳影片 | Ingo Preminger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薩莉·凱勒曼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羅伯特·奧特曼 | 提名 | ||
最佳電影剪輯 | Danford B. Greene | 提名 | ||
第二十三屆坎城電影節 | 1970年 | 金棕櫚獎 | 《陸軍野戰醫院》 | 獲獎 |
第二十八屆美國金球獎 | 1971年 | 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 《陸軍野戰醫院》 | 獲獎 |
最佳導演 | 羅伯特·奧特曼 | 提名 | ||
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 埃利奧特·古爾德 | 提名 | ||
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 唐納德·薩瑟蘭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薩莉·凱勒曼 | 提名 | ||
最佳編劇 | Ring Lardner Jr. | 提名 | ||
第二十四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1971年 | 聯合國獎 | 《陸軍野戰醫院》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埃利奧特·古爾德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羅伯特·奧特曼 | 提名 | ||
最佳原聲 | David Dockendorf | 提名 | ||
最佳電影剪輯 | Danford B. Greene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陸軍野戰醫院》 | 提名 |
(參考資料)
製作發行
主創機構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
Ingo Preminger Productions |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 20th Century Fox Video |
二十世紀福斯公司 | CBS/Fox、CBS Television | 二十世紀福斯家庭娛樂公司 |
Aspen Productions | 20世紀福克斯義大利分公司 | Magnetic Video |
(參考資料)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1970年1月25日 | 巴西 | 1970年4月6日 | 阿根廷 | 1970年5月21日 |
義大利 | 1970年5月27日 | 西德 | 1970年5月27日 | 丹麥 | 1970年6月4日 |
比利時 | 1970年6月13日 | 挪威 | 1970年6月22日 | 日本 | 1970年7月10日 |
荷蘭 | 1970年7月16日 | 澳大利亞 | 1970年7月23日 | 瑞典 | 1970年8月3日 |
法國 | 1970年8月12日 | 哥倫比亞 | 1970年9月3日 | 芬蘭 | 1970年9月4日 |
希臘 | 1970年9月4日 | 烏拉圭 | 1971年2月15日 | 愛爾蘭 | 1971年4月9日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陸軍野戰醫院》可以算是黑色幽默影片的佳作,一向離經叛道的導演羅伯特奧特曼以朝鮮戰場的題材大膽辛辣地諷刺了當時正在延續的越南戰爭。作為一部反戰影片,該片通片沒有出現一個戰爭場面的鏡頭,這是相當大膽而罕見的,該片幽默的情節和嬉笑怒罵的語言也深受觀眾喜愛。(網易娛樂評)
《陸軍野戰醫院》是一部十足接地氣的電影,正因為牢牢地依附於自己的時代,該片才沒有受到具有實驗性質的拍攝手法的影響。不過,這並不等於說該片就是一部正宗的嬉皮電影,因為它在反對權威的同時也懂得自嘲,對於其生活方式也沒有那么自戀。(鳳凰娛樂評)
羅伯特·奧特曼給了演員很大的表演空間,很多時候是讓他們自由發揮的。於是在非常講究的攝影機運動、調度和漂亮的燈光設計下,整個氛圍處理得像一部紀錄片,特別是他們的服裝和道具,都控制得非常細緻到位。該片開創了黑色幽默戰爭片的形式,第一次有導演讓戰爭在銀幕上失去了它以往的英雄氣概,而成為恐怖、心靈空虛的同義詞。在炸彈、槍炮、鮮血面前,觀眾們會哈哈大笑,同時又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無望伴隨著觀眾,那些性和殘酷混雜在一起,看見人的本性,看見生命是如此的複雜和脆弱。(《南方人物周刊》評)
該片採用令人震驚的寫實主義手法和黑色幽默,探討了道德、性、戰爭等多元素的話題。很難想像這部混合黑色喜劇元素和政治諷刺意味極端大膽的電影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作品。這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反思讓影片獲得了持續的認同。值得一說的是在影片發行前導演羅伯特·奧特曼試圖模糊影片發生的時代背景而讓觀眾自動和現實中正在發生的越戰掛上鉤。(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