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蔭楫,1888年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中將,貴州盤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炮科、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1期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蔭楫
- 外文名:Lu Yinji
- 出生地:貴州盤縣
- 出生日期:1888
- 逝世日期:1951
- 字號:號西川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炮科、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1期畢業。1920年任黔軍第3混成旅團長,1927年任第4集團軍軍務處處長,1934年任第7軍代參謀長,1939年1月任第16集團軍少將參謀長,1941年任第21集團軍參謀長,1944年任軍訓部總務廳中將廳長,1947年任貴州省第2區(獨山)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1949年11月任貴州省政府委員,1950年被捕,1951年在貴州被處決。
人物事跡
陸蔭楫早年
2013年冬季的一天,筆者在白敏老師的引薦下來到了陸蔭楫將軍的兒子陸廣居的家中,那天,陸蔭楫將軍的幾位後人都聚在一堂回憶與陸將軍有關的點點滴滴,其中主要的兩位回憶者則是將軍的女兒陸鴻濱與兒子陸廣居。
根據陸將軍後人的口述與提供的資料顯示,陸蔭楫將軍準確的出生年份應為1889年。早年的陸蔭楫曾在貴州陸軍國小堂、貴州陸軍講武堂就讀過。
1912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把原本辦在保定的陸軍預備大學堂搬至北京,並更名為陸軍大學。同年10月,於保定原址開辦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並開始招收學員。陸蔭楫正是在這年成為保定軍校第一期學員,1914年11月畢業後分配回黔軍部隊服役。
在黔軍部隊中,陸蔭楫歷任黔軍部隊王文華部第一旅步兵團排長、連長、營長等職,並率部先後參加了與滇、黔、川各派系軍閥的作戰,也是在軍閥混戰的這些年裡,陸蔭楫與他在保定軍校的同學,桂系首領之一的白崇禧將軍成為莫逆之交。後來,陸蔭楫在廣西作戰時就加入了桂系集團,並迅速成為了桂系的骨幹。在北伐前夕(1926年春),陸蔭楫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總指揮(李宗仁)部軍務處處長。
同年夏天,北伐戰爭爆發,陸蔭楫隨部參加北伐,並於1927年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部軍務處處長、參謀處處長,併兼任獨立炮兵第一旅旅長。陸蔭楫是保定炮兵科畢業,這次擔任炮兵旅旅長也使他能夠發揮所長,在北伐戰爭中逐漸嶄露頭角。
北伐勝利後,蔣介石與桂系之間的矛盾也日漸白熱化。1929年初,蔣介石想控制湖南(桂系控制地盤)的計畫被桂系發覺,桂系立即向湖南增派軍隊,這直接導致了雙方矛盾激化。
1929年3月26日,蔣介石下令討伐桂系,27日,蔣桂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陸蔭楫站在了“討蔣”的一方。不久後,蔣介石親率3個軍指向武漢,加上桂系有將領被收買後陣前倒戈,導致蔣介石所率部隊很快就把桂系部署在兩湖的3個主力軍擊垮,兵敗如山倒,桂系部隊屢戰屢敗,短短几個月的時間戰事便以桂系軍閥失敗而告終。
“討蔣”失敗後,桂系首領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紛紛敗逃越南、香港,待風聲過後又潛回廣西。桂系戰敗後,陸蔭楫隨部潛返廣西,繼續在李宗仁身邊擔任第四集團軍司令部高級參謀,同時兼任參謀處處長等職。
在與蔣介石的戰爭中落敗後,被擊散的桂系首領們又紛紛回到桂系養兵蓄銳、重鎮旗鼓,等待時機,希望能夠再次殺出江湖。在這時期,陸蔭楫擔任廣西新軍訓練委員會委員,盡心盡力為桂系訓練打造一支強大的新式部隊。
經過幾年的強化訓練,桂軍已經成為了一支名副其實的“鋼軍”。在當時的紅軍隊伍中流傳著這樣一段話:“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其軍風之彪悍可見一斑。而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支猛如老虎惡如狼“鋼軍”將要投入的不再是內戰戰場,而是抗日衛國的疆場。
戰場上的兄弟
1936年1月,陸蔭楫晉升少將。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訓練有素的桂軍亦由廣西出師抗戰,共赴國難。據廣西檔案館資料記載:“抗戰的時候,廣西共徵調了100萬兵員補充部隊和組建新兵,出兵之多在中國僅次於四川省,而按人口比例則居第一位。徵調的兵員中,死傷人員已經無法統計了。”
在戰爭爆發初期,陸蔭楫奉命率部留守廣西,鞏固大後方的安全。1938年12月,陸蔭楫被保送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學習。他離開後不久,國民政府即對各大戰區進行劃分調整,兩廣地區劃歸第四戰區,並於1939年2月奉令組建第十六集團軍,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夏威、副總司令為蔡廷鍇,不久戰火即蔓延至廣西。1940年初,當陸蔭楫從陸軍大學畢業歸來時,正逢桂南會戰尾聲,他立即投入作戰,任第四戰區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副參謀長等職。
說到陸蔭楫將軍的抗戰歲月,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陸蔭楫將軍的女兒陸鴻濱告訴筆者,她的父親在十六集團軍時有一個最好的拜把兄弟,叫闞維雍,她們都稱呼他闞伯伯。這位闞維雍在軍中一直有“儒將”的美譽,不僅博學多才,精通詩詞文章,在吹拉彈唱方面也頗有造詣。據史料記載,闞維雍與陸蔭楫在這同一時間段皆在陸大乙級將官班深造,1940年初又同時返回廣西參加桂南會戰,在同一集團軍共事,經歷極相似。兩人在一起共事3年,培養了深厚的感情。闞維雍於1942年升任第131師少將師長,擔任桂西南防務,而陸蔭楫則於1943年1月調第五戰區,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參謀長。陸蔭楫離開廣西時,結拜兄弟闞維雍曾前來為他送別,他們哪能想到這一別竟是永訣。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集團軍亦屬於桂系部隊,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廖磊,下轄周祖晃的第七軍和韋雲淞的第四十八軍。抗戰初期,該集團軍曾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後來又先後參加隨棗會戰、棗宜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等重大戰役。因其長期駐守在安徽大別山區,故又稱“大別山兵團”。有意思的是,當時駐紮大別山區的國軍與當地的八路軍部隊也時有聯繫。
陸蔭楫將軍的兒子陸廣居告訴筆者,在父親陸蔭楫隨部駐守大別山地區時,在八路軍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的賀龍給陸蔭楫寄來一件孩童的皮襖,說是贈給他7歲兒子陸廣居的禮物。
在大別山區,陸蔭楫隨部與日軍進行了大大小小無數場惡戰,戰績頗豐,在1943年4月,國軍第176師526團甚至夜襲無城,並捉到了日偽縣政府秘書吳可安、科長趙日峰等40餘人,並將這群漢奸帶到廬江縣黃屯槍殺,給周邊的日偽軍造成不小震撼。在這些戰鬥中,陸蔭楫雖未擔任指揮官的職位,但其作為參謀所發揮的職能亦不容小覷。參謀之作用正如蔣介石在1939年的一篇訓詞中所言:“可以說全軍勝敗生殺之權,統統在我們參謀手中,如果得到一個很好的參謀長,那就主管長官稍微差一些,也可以打勝仗,如果參謀不得其人,則無論主管長官本身能力怎樣大,也因為輔助無人,不能有多大成功,所以最後還是失敗……”
當陸蔭楫在大別山與日軍血戰時,他的拜把兄弟闞維雍也將在駐地廣西上演其人生中最為悲壯的一幕。很多人都知道淞滬會戰時期孤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故事,而在抗戰後期的桂林保衛戰中亦有“七星岩八百壯士”,他們的故事與四行孤軍的故事同樣悲壯。
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會戰,河南、湖南相繼淪陷,戰火迅速燒至廣西。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闞維雍率領第131師將士死守桂林,寸土不讓。激戰中,闞維雍不畏槍林彈雨,親臨前線,指揮第392團頑強抗擊,屢挫敵鋒。但在日軍優勢兵力的猛攻下,闞維雍的部隊傷亡慘重,團長吳展陣亡,陣地亦逐步被敵攻占。闞維雍節節抵抗,一直堅持到戰鬥的最後一刻。
在391團團部桂林七星岩內被喪心病狂的日軍施放毒氣並噴射火焰,該團800多名官兵壯烈殉國,這些殉國官兵被稱為“七星岩八百壯士”。陸蔭楫的女兒陸鴻濱對筆者說:“這位闞伯伯,我父親後來一直在提起他。他是桂林保衛戰的指揮官,在桂林保衛戰的最後,他坐在七星岩的洞口彈琴,一直坐到那裡彈琴,彈到最後,那就在那裡殉國了。後來我父親經常用闞伯伯的故事來教育我們,常常提起。他一直是我們從小心目中崇拜的英雄。”
1944年11月9日,闞維雍將軍自戕殉國,時年44歲。次日,桂林淪陷。聽聞闞維雍成仁的噩耗,陸蔭楫悲痛不已,此後,他總是一次又一次的用闞維雍的壯烈事跡來教育子女,直到去世前他還常常說起這位拜把兄弟。
遺恨猶在
抗戰勝利後,陸蔭楫於1945年10月獲國民政府頒發的忠勤勳章。此時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剛通過《頒給勝利勳章案》,準備向在抗戰中有卓越貢獻者頒發第一批“抗戰勝利勳章”。《頒給勝利勛獎章條例》中規定的抗戰勝利勳章的授予對象是:“凡中華民國官民對於抗戰勝利著有勳勞者,得由國民政府主席特授之;對於友邦人員之有貢獻於抗戰工作者,也得頒授之。”1946年5月,陸蔭楫作為第一批授勳人員榮獲政府頒發的“抗戰勝利勳章”。
授勳之後,陸蔭楫將軍的運氣似乎也走到了盡頭,他在1948年退位預備役之後返回貴州擔任獨山行政督察專員。1949年11月又任貴州省政府委員。當時的貴州省主席谷正倫與陸蔭楫是連襟,兩人分別娶了畢業於達德女校的陳瑾、陳瑜姐妹。不過在局勢動盪的1949年,陸蔭楫與谷正倫也相處得並不和諧。
1949年11月,解放軍攻占貴陽附近的龍里縣城,谷正倫見勢不妙,連忙撤離貴陽,後輾轉至香港避居。以陸蔭楫當時的身份,離開大陸也絕不是問題,但為了親情他留下了,那時的他只是希望從此做一個平凡的百姓,然而隨之興起的“鎮反運動”讓他始料未及。1951年,陸蔭楫在羅甸朋友家中被捕,並很快被處以死刑。這個走過數十年烽火歲月的將軍,竟以如此方式隕落在黔南的土地之上。而他的離去留給子女的亦是數十年動盪不安的生活。他的外孫陳辛在《驚濤醒岸——外公追憶錄》中寫道:“當初讓他去台灣,他卻執意不走,親情害了他,也苦了全家,這是他未曾料到的。”
由於陸蔭楫未去台灣,亦非“起義將領”,因而在他死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都被當作“失蹤人員”。一生戎馬,經歷過惡戰無數的將軍以如此悲劇草草收場,怎不令人唏噓。假如當時陸蔭楫做了另一個選擇,也許一切會像他的外孫陳辛所說的那樣:“今日立論:外公是直接參與指揮了抵抗日軍的桂南會戰、崑崙關會戰、豫鄂皖邊區抗戰。此時,我們晚輩權當外公去台返鄉,應是抗日英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