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陸立軍,男,教授,中共黨員,1944年11月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 1962—1967年就讀於全國重點綜合大學蘭州大學經濟系,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兼任浙江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政府顧問和義烏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至今,同時任浙江省生產力學會會長、浙江省軟科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衛生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理事等。
學術著作
《新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論綱》(2000)
《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區域產業競爭力》(2002)
《科技型中小企業:環境與對策》(2002)
《市場義烏:從雞毛換糖到國際商貿》(2003)
《開放的中國:創新與轉型》(2003)
《中國工業園區發展》(2003)
《變革中的中國:組織轉型與結構轉換》(2004)
《東部企業“西進”的模式與行為》(2004)
《區域特色產業》(2004)
《區域競爭——基於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分析框架》(2004)
《區域創新——基於浙江的研究報告》(2004)
《海洋寧波:海洋經濟強市建設研究》(2005)
《義烏商圈》(2006)
《浙江模式:政治經濟學視角的觀察與思考》(2007)
《義烏模式》(2008)
《浙中崛起》(2011)
自1980年以來,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3篇)、《經濟研究》(10篇)、《統計研究》、《世界經濟》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餘篇,作為第一完成者獲省部級一等獎4項,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二等獎8項。
個人榮譽
1987年,獲浙江省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1990年,晉升為教授
1994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5年,入選為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
學習工作
1968-1978年,在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會寧縣從事農村工作
1978-1981年,攻讀
河南大學研究生,師從著名《資本論》研究專家
周守正教授
1981年後,一直在中共
浙江省委黨校工作,現為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
2001-2004年,擔任
浙江工商大學(原杭州商學院)經濟學院首任院長
社會兼職
浙江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
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政府顧問
義烏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
浙江省生產力學會會長
浙江省軟科學研究會副會長
浙江省衛生經濟學會副會長
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理事
人物經歷
“新寬派”代表
上世紀80年代初,一場圍繞社會主義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而展開的全國性學術大討論爆發,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于光遠、
駱耕漠、劉國光、蔣學模等都被捲入。受蘇聯教科書影響,我國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把是否生產物質產品作為劃分生產性勞動與非生產性勞動的依據。按此觀點,現實中非物質生產領域勞動的性質和價值創造問題難以肯定。陸立軍從70年代末研究《資本論》時就開始思考這一問題,並在全國較早提出社會主義生產勞動不以物質生產為限的觀點,認為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生產勞動既可表現為生產有形商品的勞動,又可表現為生產無形商品的勞動,科教文衛等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作為生產無形商品的生產勞動,其抽象勞動物化在無形商品即勞務或服務這種在流動形態上被人們所消費的使用價值中。陸立軍的觀點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在這場大討論中,我國學術界形成了以孫冶方為代表的“窄派”,以于光遠為代表的“寬派”,以何煉成、陸立軍為代表的“新寬派”。陸立軍的觀點被收入《建國以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若干問題爭鳴》一書中。
1983年,陸立軍與王岐山、馬凱等中青年理論工作者一起參加在浙江莫乾山召開的全國中青年理論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會議研討了有計畫的商品經濟問題。
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使中國告別計畫經濟而開始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當時許多受傳統觀點束縛較深的經濟學家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還缺乏了解,思想上有牴觸。而陸立軍因為對《資本論》有深入研究,又親歷過傳統體制所帶來的貧窮,參加過莫乾山會議,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重要性有很深的認識。《決定》一出台,他就受浙江省委黨校之命向全校師生宣講答疑,受到廣泛好評。
此後,陸立軍主編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概論》一書被浙江省委宣傳部確定為全省縣以上領導幹部的理論學習用書。至1992年,陸立軍已經出版了《社會主義生產勞動概論》、《〈資本論〉創作史簡編》等5部專著,發表論文100多篇。在《資本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區域經濟、政治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顯著成績。1991年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學希望之光》一書收入40多位80年代最有成就的中青年經濟學家的學術傳記,陸立軍亦位列其中,並被稱為“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理論的開拓者”;日本學者立石昌廣在其所著《中日經濟界關於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討論之比較》一文中,將他與孫冶方、于光遠等並列為不同學派的代表人物。
“市場取向”改革質疑
2001年春,著名經濟學家
吳敬璉來浙江參加由省委書記張德江親自主持的小型座談會。會議間隙,省委副秘書長將浙江學者向吳敬璉介紹,當介紹到陸立軍時,吳敬璉笑了:“我們很熟悉,我們是多重意義上的老戰友了!”說著伸出雙手緊緊地將陸立軍的雙手握住。
1991年,在我國經濟學界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陸立軍與吳敬璉發生了學術觀點上的爭論。吳敬璉提出,我國應堅持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發展市場經濟;而陸立軍則不贊成吳敬璉的觀點,認為要堅持有計畫的商品經濟。雙方爭論劇烈。
當時,陸立軍認為真理在自己手中。因為許多辭典和教科書都明確指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的代名詞;一些領導講話和檔案中也一再強調,中國只能搞有計畫的商品經濟,絕不能搞資本主義式的市場經濟。
早在駱耕漠身邊工作時,陸立軍就認識了時任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的吳敬璉。吳敬璉對駱老非常敬重,也對駱老身邊的這位年輕學者青睞有加。陸立軍將任駱老學術秘書,他表示讚許,並指點陸立軍應注意的事項。因此,陸立軍對這位鼎鼎大名的專家既感激又敬重,引為楷模。可是,當自己的觀點和這位為自己所崇敬的長者的觀點相左時,一個學者的職業操守戰勝了感情,陸立軍堅持自己的觀點。爭論的結果是,陸立軍將雙方的分歧訴諸文字,他在《“市場取向”改革質疑》一文中針鋒相對地質疑吳敬璉的觀點,並將此文直接投寄給吳敬璉任主編的《改革》雜誌。
此時,鄧小平南方談話關於發展市場經濟的觀點已在高層傳開,吳敬璉當然不可能採用這篇觀點錯誤的文章。出於對後學的愛護,吳敬璉托人帶話給陸立軍,希望他解放思想,勇於創新,並向他透露了鄧小平南方談話的觀點。但陸立軍不信,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當他的文章被退回時,他又把文章寄給《真理的追求》。
陸立軍萬萬沒想到,他的文章幾乎與鄧小平南方談話同時發表,他的文章成為鄧小平講話的一個反證,在學術界引起一片責難聲,他頓時陷入尷尬的境地。中國社科院一位老領導看到陸立軍的文章後很是不滿,發出指示:“查一查,文章的作者是誰?有什麼背景?”
義烏研究
2006年5月,中宣部組織中央媒體對義烏進行集中報導。頓時,義烏成為全國關注的重點。
同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學習、推廣義烏髮展經驗。同年11月又一次發文,將義烏作為全省第四輪強縣擴權改革的唯一試點城市。
這一切與陸立軍長期研究義烏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2006年2月,陸立軍撰寫的調研報告《“義烏商圈”:形成機理、發展趨勢與政策選擇》引起省委書記習近平的重視並作了批示:“陸立軍教授對義烏經驗進行了長期研究,所提建議很有參考價值。”
本世紀初,陸立軍關於義烏的理論研究開始進入“井噴期”,先後推出了一大批課題成果、學術論文和專著。2003年,《市場義烏》出版,此時正是義烏在全國名聲大振之時,這部專著的出版馬上引起學術界的一片叫好聲;2006年,《義烏商圈》出版;2008年,《義烏模式》出版。陸立軍義烏研究“三部曲”實際上是一部市場經濟奏鳴曲,作者滿懷激情地為市場經濟而謳歌,“三部曲”的主旋律就是科學發展觀在義烏的實踐。
現代社會科學研究,必須組織多學科力量協同攻關才能完成。陸立軍正是發揮了他帶領跨部門、跨學科學術團隊的優勢才完成了系列重大課題研究的。
陸立軍還把義烏當做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基地,培養出2名博士,40多名碩士,帶出了一支在浙江理論界被稱為“陸家軍”的學術團隊,其中不少人在全國同行中都已頗具知名度。
中科院碩士生鄭燕偉上午報到,下午就被陸立軍拉到義烏搞調研。陸立軍對他說,理論工作一定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了解理論,“立地”就是要了解實際情況。陸立軍的助手楊志文說:“陸老師逼我鍛鍊自己。在義烏許多工作要與地方官員打交道,第一次他帶我去,第二次就讓我自己去,逼著我自己去與他們聯繫、交流,我很快就習慣了。”
陸立軍讓研究生第一學年就到義烏實地考察,參與調查;對已進入論文寫作階段的研究生則讓他們參與研究項目。碩士生任光輝通過參與義烏專業市場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撰寫的畢業論文在送外校專家盲審時,被專家評為優秀,研究成果還在《統計研究》雜誌上發表。碩士生俞航東通過在義烏開展問卷調查及實地調研,很好地完成了學位論文。碩士白小虎參與寫作《市場義烏》一書,兩年中深入義烏調查研究,並與陸立軍聯名在權威刊物《經濟研究》發表論文。
王祖強教授是他的得意門生,從上世紀末開始,師生立足義烏,先後共同寫作出版了《新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論綱》、《鄧小平經濟理論與實踐》等一批學術專著。博士周國紅與他共同申報、完成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5年,浙江省評選出首批30名特級專家。在審查陸立軍的業績時,主要由“兩院”院士構成的評審對陸立軍的學術經歷和成就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陸立軍以義烏為基地,把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的獨特研究之路贏得了評審的好評。最後,他成為進入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行列的唯一一位經濟管理學類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