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與勘探實踐:以冀中拗陷及二連盆地為例

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與勘探實踐:以冀中拗陷及二連盆地為例

《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與勘探實踐以冀中拗陷及二連盆地為例》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闡述了窪槽區地層岩性油氣藏的形成條件、分布規律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與勘探實踐:以冀中拗陷及二連盆地為例
  • 頁數:398
  •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 開本: 16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序言,目錄,文摘,

圖書信息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030243065, 7030243064
條形碼: 9787030243065
尺寸: 25.4 x 19.4 x 2.4 cm
重量: 1.4 Kg

內容簡介

《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與勘探實踐:以冀中拗陷及二連盆地為例》在大量勘探實踐和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窪槽區地層岩性油氣藏的形成條件、分布規律、關鍵技術和勘探方法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總結。在成藏理論方面,提出了陸相斷陷窪槽區是獨立的成藏單元,論述了窪槽控油論、油氣分布的互補性、窪槽岩性油氣藏形成的優勢性和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的聚油規律;在勘探實踐方面,總結升華了窪槽不同構造部位的多種成藏模式及其勘探實例與啟示;在勘探技術與方法方面,總結了窪槽區儲層預測、油層測井識別、油層壓裂改造、城礦區三維地震勘探等關鍵技術以及窪槽區地層岩性油氣藏區帶優選評價、圈閉落實評價以及油藏發現評價等三個不同勘探階段的勘探程式和勘探方法。
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與勘探實踐:以冀中拗陷及二連盆地為例

序言

欣然閱讀了《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與勘探實踐——以冀中拗陷及二連盆地為例》專著後,感到十分高興。華北油田廣大地質勘探科技工作者面對十分複雜的地下地質條件和二級正向構造帶構造油藏勘探程度很高的實際狀況,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潛心研究、刻苦攻關,在地質認識上不斷有新的創新,在勘探理論上不斷有新的發展,在勘探實踐中不斷有新的發現,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重要成果,可喜可賀。
該書作者徹底跳出了二級正向構造帶聚油的傳統框框,在冀中拗陷和二連盆地近年來大量油氣勘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性地質資料基礎上,以窪槽區作為一個完整、獨立的油氣運聚系統,科學、全面地總結了陸相斷陷窪槽的地質特徵、地層岩性油氣藏形成條件、聚油理論、成藏模式、勘探關鍵技術和方法以及勘探實踐。應該說,本書重點突出,觀點新穎,論述集中,思路清晰,結構緊湊,整體性、針對性、實用性都比較強,既有理論創新,又有實踐範例,貼近生產,切合實際,堪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本好著作。
該書創新了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提出了窪槽控油論、油氣分布的互補性、窪槽岩性油氣藏的優勢l生、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聚油規律等觀點,為窪槽地層岩性油氣藏勘探奠定了理論基礎,依據充分,豐富和發展了陸相斷陷盆地石油地質理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創建了九種地層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對陸相斷陷油氣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研發了五項勘探關鍵技術和方法,為高效開展地層岩性油氣藏提供了技術、方法的支持,值得很好借鑑。時值我國東部陸相斷陷從勘探構造油氣藏向全面勘探地層岩性油氣藏轉變的重要時期,該書的出版將對我國陸相斷陷窪槽油氣勘探有適時的、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
陸相斷陷窪槽聚油理論與勘探實踐:以冀中拗陷及二連盆地為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陸相斷陷結構特徵
第二節 窪槽是獨立的成藏單元
第三節 陸相斷陷成藏理論新進展
第二章 窪槽油氣藏形成的地質條件
第一節 構造條件
第二節 沉積條件
第三節 烴源條件
第四節 坡折帶條件
第三章 窪槽聚油理論
第一節 窪槽控油論
第二節 油氣分布的互補性
第三節 窪槽岩性油氣藏形成優勢性
第四節 多元控砂-四元成藏-主元富集規律
第五節 窪槽地層岩性油氣藏分布特徵
第四章 窪槽油氣藏形成模式與勘探實踐
第一節 灶內陡坡帶油氣成藏模式與勘探實踐
第二節 灶內緩坡帶油氣成藏模式與勘探實踐
第三節 灶內窪中油氣藏形成模式與勘探實踐
第四節 灶外斷層負地貌油氣成藏模式與勘探實踐
第五節 窪槽基底成藏模式與勘探實踐
第五章 油氣勘探關鍵技術
第一節 儲層地震預測技術
第二節 油層測井識別技術
第三節 油層壓裂改造技術
第四節 城礦區三維地震勘探技術
第六章 窪槽油氣勘探方法
第一節 區帶優選評價技術方法
第二節 圈閉落實評價技術方法
第三節 油藏發現評價技術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陸相斷陷結構特徵
一、基底及深部結構特徵
(一)基底結構特徵
中國東部陸相斷陷既可發育在地台基底之上,也可以發育在地槽褶皺基底之上。如渤海灣盆地發育在華北地台基底上,自侏羅紀至新近紀發育了兩個斷拗旋迴,第一旋迴為侏羅紀至白堊紀;第二旋迴為古近紀至新近紀。古近紀漸新世沙三段是陸相斷陷發育的全盛期,新近紀轉入拗陷發育階段,從而形成統一的盆地。南襄盆地發育在秦嶺褶皺系太古宙和元古宙變質岩及中生代大片酸性侵入岩基底上,發育了一個斷拗旋迴,經歷了晚白堊世初始裂陷,古近紀漸新世核桃園組是盆地發育的全盛時期,新近紀轉入拗陷發育階段。江漢盆地發育在揚子地台基底上,發育了一個斷拗旋迴,經歷了晚白堊世初始張裂期,始新世晚期潛江組是盆地發育的全盛時期,新近紀轉入拗陷發育階段。珠江口盆地發育在華南地台基底上,發育了一個斷拗旋迴,經歷了晚白堊世初始張裂期,古近紀始新世漸新世恩平組是陸相斷陷發育的全盛期,漸新世晚期盆地轉人拗陷發育階段。
在中國東北部和蒙古境內的盆地主要是發育在海西期地槽褶皺基底之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