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渾戎(陸渾之戎)

陸渾戎

陸渾之戎一般指本詞條

陸渾戎是一個原本在我國西北,據《左傳》記載僖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38年)被強制遷徙到洛陽附近,《左傳》載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因其貮於楚國為晉國所滅,然後舉族遷往巴蜀之地的遊牧部落。

陸渾戎曾經跟秦穆公晉文公楚莊王等過招,洛陽的陸渾山陸渾關陸渾水庫,以及湖北的安陸,都是他們留下的印記。

陸渾戎在《左傳》等史書上有明確記載,他們原來居住在瓜州的位置,有學者認為在敦煌,秦嶺北麓,還有人認為在華山與黃河之間。作為遊牧民族,戎人的流動性很強,但過去大致生活在西北甘肅、青海陝西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渾戎
  • 出處:《左傳》
簡介,東遷,考古發現,

簡介

陸渾戎在《左傳》等史書上有明確記載,他們原來居住在瓜州,公元前638年被秦國強制遷往洛陽。瓜州的位置,有學者認為在敦煌,秦嶺北麓,還有人認為在華山與黃河之間。作為遊牧民族,戎人的流動性很強,但過去大致生活在西北甘肅、青海、陝西一帶。
陸渾戎的服飾、飲食、禮節等與華夏人大不相同,他們披散頭髮,穿獸皮,不以糧食為食物。陸渾戎國君駒支自言:“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初次見面相互饋贈的禮物)不通,言語不達。”
陸渾戎
陸渾戎文物

東遷

陸渾戎是戎人中強大的部族,秦穆公吞不下這塊硬骨頭,就想把他們逼走,但把陸渾戎安排到哪裡去呢?恰在這個時候,秦國與晉國發生了衝突,晉惠公被秦軍俘虜,於是秦穆公就打起了小算盤:把陸渾戎踢給晉國人。
晉惠公是歷史上著名的背信棄義的國君。他是晉獻公的兒子、晉文公重耳的弟弟,因被迫害,他和重耳都被迫逃離晉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晉惠公得以回國繼承國君之位,他曾向秦穆公承諾:“如果得以回國,願將河西之地割給秦國。”但如願繼承國君之位後,卻拒絕割地。不久,晉國受災,晉惠公向秦國求購糧食,秦穆公派遣大量船隻通過渭河往晉國運糧,從秦國都城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到晉國都城,運糧船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國受災發生饑荒,向晉國求購糧食,卻被晉惠公拒絕,並且乘機派兵攻打秦國。
秦穆公怒不可遏,熬過饑荒後,第二年就發兵攻打晉國。兩國在韓原交戰,晉惠公對內對外皆背信棄義,盡失人心,一戰而敗,他的馬車也陷於泥淖,被秦軍追上活捉。
說起來秦晉還是親戚,晉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夫人,經夫人說情,秦穆公放晉惠公回國。放晉惠公是有很多條件的,相當於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簽了一個“不平等條約”。晉惠公回國當年,將晉國河西八城割給秦國;第三年,將太子圉送往秦國為質;第七年,接納陸渾戎整體東遷。

考古發現

“陸渾戎”成為考古熱詞。位於洛陽伊川鳴皋鎮徐陽村的墓地被發現,讓久已消失的陸渾戎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其學術價值得到考古界高度重視,順利入選“2015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到戰國時期,曾經的蠻、狄、夷、戎皆以華夏自居,廣大地域的人口形成民族共同體,為秦漢的統一和輝煌奠定了基礎。
陸渾戎
考古人員在研究發掘現場加固方案
陸渾戎墓地考古有很多有趣的內容:陸渾戎人的骨骼長而粗壯,成年男性身高一般在一米八左右;他們墓葬和車馬的形制已經非常中原化了,但在車馬的旁邊,隨葬大量牛羊頭蹄,這是西北戎人特有的習俗。專家們認為,這個墓地的發現,提供了部族融合和突變的考古實證。
陸渾戎
陸渾戎墓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