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亞

陸正亞,江蘇鹽城人,1929年農曆正月十二日出生,建湖縣境高作鎮陸家墩的一個農民家庭。陸正亞是南宋名相、民族英雄陸秀夫第二十三世裔孫,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中學階段課程,並加入了共青團。1948年考入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他連續發表了幾篇頗有見解的物理論文,引起各方面的重視。1952年中專畢業後,即被學校推薦至復旦大學物理系進修二年,之後便長期在合肥工業大學教大學物理、電動力學、物探場論等課。25歲的陸正亞就當上了大學教師。原安徽省政協六、七屆委員、合肥工業大學物理學教授。他根據自己長期從事物理教學實驗和電力工程有關數學問題的研究心得,創建了解架空高壓線狀態方程的M函式法,並很快被工程設計部門採用。此項成果獲得機電部1980年科技成果二等獎。另外一項經仿射最佳化導出的單參數高次方程的I-J函式法,與上面的項目同時被編入《安徽科學技術史稿》。陸正亞於1987年晉升為教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安徽省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合肥工大民革主委、合肥市西市區人大常委會委員。1987年到1997年,連任兩屆省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正亞
  • 出生日期:1929年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架空高壓線狀態方程的M函式法,優選法
  • 職稱:教授
人物生平,學術貢獻,

人物生平

陸正亞,1929年農曆正月十二日出生在建湖縣境高作鎮陸家墩的一個農民家庭。陸正亞是南宋名相、民族英雄陸秀夫第二十三世裔孫,他是在本村讀完國小,12歲考入知名人士宋澤夫辦的鹽城亭湖中學。第二年夏季,日偽對鹽阜區發動了第一次大“掃蕩”,亭湖中學被迫停課。他後來被家在安徽的堂叔帶到那裡的來安中學插班就讀。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中學階段課程,並加入了共青團。1948年考入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次年,他回響政府在學校徵兵的號召,便帶頭報名參軍。入伍後,不料因工傷事故肺部受傷,即被勸迴轉至原來學校,邊休養邊讀書。由於他特別勤奮刻苦,勇於爭鳴,在系裡他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從那時開始,他就連續發表了幾篇頗有見解的物理論文,引起各方面的重視。1952年中專畢業後,即被學校推薦至復旦大學物理系進修二年,之後便長期在合肥工業大學教大學物理、電動力學、物探場論等課。25歲的陸正亞就當上了大學教師,被當時認為最有發展前途的年輕大學教師。
20世紀50年代,高等學校教材全部搬用蘇聯的,並奉為經典。由蘇聯專家杜柏夫編著的《物理學教程》已經在國內使用過兩、三年了。1955年,陸正亞在使用這一教材時,對該教材中的角動量守恆演示實驗產生了疑點,經過仔細計算和研究,發現這個實驗作為角動量守恆定律的演示,實際上就成了一種變相的“永動機”。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是違反客觀規律的。為物理學中的重大原則問題。年青的陸正亞憑著直率和責任感,向研究室和有關方面反映了自己的看法,不料引起了軒然大波。校內一夥人不分青紅皂白,是非曲直,也全不顧是學術問題還是政治問題,上綱上線,說他破壞蘇聯教材威信,反對學習蘇聯,反對“一邊倒”政策。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陸正亞因此被打成“極右派”,冤案勞改16年。直到“文革”後,陸正亞的冤案才得到糾正,並徹底平反。
陸正亞於1987年晉升為教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在任教之餘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他曾任安徽省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合肥工大民革主委、合肥市西市區人大常委會委員。1987年到1997年,連任兩屆省政協委員。

學術貢獻

陸正亞根據自己長期從事物理教學實驗和電力工程有關數學問題的研究心得,創建了解架空高壓線狀態方程的M函式法,並很快被工程設計部門採用。此項成果獲得機電部1980年科技成果二等獎。另外一項經仿射最佳化導出的單參數高次方程的I-J函式法,與上面的項目同時被編入《安徽科學技術史稿》。廣為人知的“優選法”,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推廣過的,對生產建設有實用價值。經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陸正亞和秦惠明二人設計出一種物理擺。該儀器將物理實驗與優選法結合起來,1990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它已成為大學教學儀器而被廣泛使用。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