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柱

陸榮柱

男,1967年生,江蘇連雲港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復旦大學。歷任江蘇大學醫學院實驗中心主任,現任江蘇大學醫學院預防與衛生檢驗系主任。江蘇省預防醫學學會衛生毒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毒理學學會神經毒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兼任國際學術刊物《劑量-效應》和《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雜誌》及國內刊物《毒理學雜誌》、《職業與健康》等的編委或常務編委,並受聘為《美國預防醫學雜誌》、《人體與實驗毒理學》、《神經毒理學》、《預防慢性病》、《營養學雜誌》等國際雜誌的審稿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榮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省連雲港
  • 出生日期:1967年
  • 職業:江蘇大學醫學院系主任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1985年—1990年就讀於南京醫學院(現為南京醫科大學)
1990年7月作為“優秀畢業生”進入當時的鎮江醫學院(現為江蘇大學醫學院)任教。
1993年考入上海醫科大學碩士生研究院,師從國內預防醫學學術泰斗金錫鵬教授。
1996年7月獲取碩士學位後,服從組織安排,毅然放棄連續讀博的機會,按期回到鎮江醫學院任教。
1996年-1999年以絕對優勢順利晉升講師,獲得國家863課題子課題、江蘇省社會發展基金及校級研究項目,同時率先在鎮江醫學院開展了預防醫學的中英文雙語教學,1998年獲得鎮江醫學院“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
1999年,學校根據人才發展的需要,克服教學人員緊張的困難,又推薦陸榮柱報考上海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金錫鵬教授將他保薦給我國神經行為毒理學的創始人陳自強教授,為此陸榮柱作為陳教授的“博士開門弟子”開拓了他的研究新領域———神經毒理學。
為了開展博士學位論文研究,陳教授讓陸榮柱選擇當時全世界最為關注的石油化工原料丙烯腈這一特殊的化學毒物,因接觸這個毒物引起的中毒時有發生,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發現其對動物有致癌性,為了工人的健康,全世界對它都開始警覺,但到了90年代末期,對接觸這一毒物的工人進行調查,卻未發現致癌的情況,因此大家好像鬆了一口氣,認為不必恐慌了。但是否就能說明接觸丙烯腈沒有任何危險呢?在導師陳自強教授的指導下,陸榮柱大量查閱國內外文獻,並與國際權威專家進行討論。在審讀文獻時發現,我國南方及非洲南部地區以木薯為主食的人群出現了大量急性和慢性神經中毒病例,而木薯中含有的某種化學物質與丙烯腈一樣,能夠在人體內釋放一種類似氰化鈉樣劇毒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引起急性中毒致死,也可導致慢性中毒,引起痴呆等神經損傷。後經進一步調閱文獻發現,實際上木薯含有的毒物是一種氰甙類化合物,在人體腸道中被其本身所含的酶分解為糖和氫氰酸等物質。而氫氰酸的氰離子一旦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的鐵結合,就會使其失去活力,從而阻礙了細胞色素的氧化作用,抑制細胞呼吸,致組織細胞陷於窒息狀態和組織缺氧。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敏感,病變出現早和明顯。當他把木薯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與丙烯腈的潛在神經毒性的想法與導師陳自強教授探討時,令導師眼前一亮,這也為後期的課題申請打下基礎,也成為陸榮柱近10年來的主攻研究方向。
為了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陸榮柱與當時美國加州大學的Steven Bondy教授、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的Peter Spencer教授及加拿大渥太華大學SamKacew教授等國際知名教授建立聯繫,開展討論,實際上,這幾位權威專家對他提出的“丙烯腈可能引發神經系統損傷”的觀點均不能給予肯定,但又無法否定,因而鼓勵他進行大膽探索。後來在中國石化總公司及上海市衛生局的資助下,陸榮柱運用最靈敏的神經行為心理測試方法,對上海石化公司的接觸工人的神經心理狀況進行評價,並進行長期的動物實驗,最終以全面的科學依據證實丙烯腈可引發潛在神經損傷,引起國際丙烯腈生產商協會、美國環境保護總署的關注。為此,2001年11月,國際丙烯腈生產協會研討會在上海召開,陸榮柱應邀向中、美、歐、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作了《丙烯腈的神經損傷》的學術報告,被視為國際上關於丙烯腈神經行為毒性的開篇研究。到博士畢業前,陸榮柱發表丙烯腈神經毒性相關論文10餘篇,被評為復旦大學的“三好學生”,2002年7月獲評復旦大學“優秀畢業生”。
2005年底,陸榮柱應邀前往美國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師從國際著名神經毒理學專家Michael Aschner教授開展合作研究。此後的一年半時間裡,他憑藉中國人所獨有的勤奮與執著,善於發現實驗出現的蛛絲馬跡,發現了劇毒物質甲基汞在極低濃度時卻能激發機體的活力,為毒性研究開拓了新思路,後經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EdwardCalabrese教授等國際專家廣泛交流,並結合在國內有關丙烯腈的研究,陸榮柱系統地提出了有毒物質的低濃度激發效應及其分子機制。2007年3月,他應邀在美國第46屆毒理學大會上交流了低濃度甲基汞對神經細胞的激發效應及分子機制的研究成果。相關結論得到美國毒理學學界的認可,認為這是毒理學研究的新方向。學術交流期滿後, 2007年6月30日,他毅然攜全家回國,重新回到江蘇大學醫學院的工作崗位上。
面對國際神經毒理學會“博士旅行獎”,江蘇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江蘇大學“5218工程”人選這些榮譽,陸榮柱始終認為這是過去,是歷史,根本不能代表將來。歷史需要現在來創造,已經成為教授的他,依然每天查閱新文獻,每天進實驗室,和基層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和研究生交流,並運用新理論和新方法解決預防醫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008年3月,他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環境污染的現實,以甲基汞和丙烯腈為代表,全面探討低濃度化學物的激發效應及其潛在危害,這一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