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鎮志》是糜瑞泉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楊鎮志
- 作者:糜瑞泉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文心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10月
- ISBN:7-80537-687-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準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力求反映地方特色、時代特色,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為振興陸楊服務。二、本志由序、概述、大事記、專志、編餘組成,配有地圖、照片於篇首。以序為宗,概述、大事記為綱,專志為本志主體,設篇、章、節、目四個層次,以類系事,以時為序,採用橫排豎寫,縱橫結合的記述方法。
作品目錄
封面
陸楊鎮志
圖片
陸楊鎮政區圖
陸楊鎮領導班子合影
圖片附圖
旗艦大樓
崑山華楊科學工業園區
園區規劃圖
成功簽約
奠基儀式
市主要領導揮鍬奠基
崑山市宏大市政建設有限公司
崑山市華盛服飾有限公司崑山市華日服飾有限公司
半島水處理有限公司
崑山市雙虎棉紡有限公司
星光協和模具(崑山)有限公司
財稅大樓
納稅大廳
崑山市新運塗裝設備廠
編輯部全體成員合影
所長:陳友根
勞動管理所服務視窗
建管所全體成員合影
所長:杜伯雲
中心幼稚園園
陸楊中心校
多媒體電教室
中學教育大樓
成人教育中心
國土管理所
公安派出所
農行辦事處
信用社
福利院
影劇院
友誼公園
農貿市場
崑山市華先市政建設有限公司南京市譽騰市政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崑山市新陽塑膠製品有限公司
崑山市華晶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崑山瑞澤農藥有限公司
崑山市陸楊好房子彩色水泥瓦廠
陸楊供電所
陸楊自來水公司
崑山市陸楊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陸楊工商所
崑山市萬豐製衣有限公司
崑山人康天然產品研究所有限公司
陸橋村
唐龍村
陸楊衛生院
陸楊人民法庭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建置區劃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境界
第二章 區劃
第一節 建國前區劃
第二節 建國後區劃
第三章 鎮村情況
第一節 集鎮
第二節 居民委員會
第三節 村民委員會
第二篇 地理環境
第一章 地理
第一節 地貌
第二節 土壤
第三節 河流
第二章 氣候
第一節 氣溫
第二節 降水
第三節 日照
第四節 風力與風向
第五節 霜雪
第三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水資源
第三節 植物資源
第四節 動物資源
第四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水災
第二節 旱災
第三節 風災
第四節 雹災
第五節 雷殛
第六節 蟲災
第五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保管理
第二節 污染
第三節 治理
第三篇 農業
第一章 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 土地私有制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農業合作化
第四節 人民公社
第五節 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六節 土地規模經營
第二章 耕地與作物
第一節 耕地
第二節 耕作制度
第三節 作物與產量
第三章 農技農藝
第一節 品種改良
第二節 作物栽培
第三節 植物保護
第四節 肥料
第五節 農技推廣
第四章 農機農具
第五章 農村經營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綜合管理
第四篇 多種經營
第一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場圃
第二章 養殖
第一節 家禽
第二節 家畜
第三節 淡水養殖
第四節 養蚌育珠
第五節 捕撈
第三章 種植
第一節 瓜類
第二節 蔬菜
第三節 食用菌
第四節 藥材
第五節 花卉果園
第六節 綠化
第四章 編織
第五篇 水利
第一章 河道整治
第一節 外河拓浚
第二節 內河開挖
第二章 圩區建設
第一節 圩堤
第二節 聯圩
第三節 堰閘
第三章 灌排設施
第一節 三車
第二節 泵站
第三節 溝渠
第四節 整田平地
第五節 防汛排澇
第四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機構設定
第二節 人員配備
第三節 經費
第六篇 工業
第一章 企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綜合管理
第二章 經濟成份
第一節 個私經濟
第二節 手工業社組
第三節 鎮辦工業
第四節 村辦企業
第五節 國營工業
第六節 外資企業
第三章 行業結構
第一節 機械工業
第二節 紡織工業
第三節 化工工業
第四節 建材工業
第五節 輕工工業
第六節 電子、冶金工業
第四章 產品
第五章 主要企業簡介
第七篇 商業
第一章 商業體制
第一節 私營商業
第二節 集體商業
第三節 國營商業
第二章 商品流通
第一節 生產、生活資料購銷
第二節 糧油購銷
第三章 飲食服務
第一節 飲食業
第二節 服務業
第四章 集市貿易
第一節 苗豬市場
第二節 農貿市場
第三節 小商品市場
第五章 對外貿易
第八篇 經濟管理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機構和體制
第二節 財政收支
第三節 公債、國庫券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稅制
第三節 農業稅
第四節 工商稅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存款
第三節 貸款
第四節 保險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市場管理
第三節 工商登記
第四節 商標註冊
第五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物價演變
第六章 統計審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統計
第三節 審計
第九篇 鎮村建設
第一章 集鎮建設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市鎮演變
第三節 道路
第四節 橋樑
第五節 公共建築
第六節 公共設施
第七節 住宅建設
第八節 集鎮綠花
第二章 鄉村建設
第一節 農房建設
第二節 道路建設
第三節 橋樑
第四節 改善飲用水
第五節 照明
第三章 土地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土地使用
第三節 土地復耕
第四節 基本農田保護
第五節 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
第十篇 交通郵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陸路交通
第三節 水上交通
第二章 郵電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郵政
第三節 電信
第十一篇 教育
第一章 私塾教育
第二章 幼兒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學制與課程
第三節 教養工作
第三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學制與課程設定
第三節 教育與教學
第四章 普通中學教育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學制與諜程
第三節 教育與教學
第五章 職業教育
第一節 農業中學
第二節 職業培訓班
第六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農民教育
第三節 職工教育
第七章 特殊教育
第八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
第二節 教師進修
第三節 教師侍遇
第九章 教育經費
第十章 勤工儉學
第十二篇 文化體育
第一章 義化藝術
第一節 機構設施
第二節 民間文藝
第二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設施
第三節 節目
第三章 古廟遺址
第一節 廟宇分布
第二節 部分廟宇簡介
第四章 文書檔案
第五章 體育
第一節 民眾體育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培養體育人才
第十三篇 衛生
第一章 醫療機構
第一節 私人診所
第二節 聯合診所
第三節 衛生院
第四節 衛生室
第五節 藥店
第二章 醫療
第一節 醫療隊伍
第二節 醫療技術
第三節 保健制度
第三章 防疫保健
第一節 愛國衛生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
第三節 婦幼保健
第四章 血吸蟲病防治
第一節 疫情
第二節 查螺滅螺
第三節 查病治病
第四節 耕牛病情和查治
第五節 糞水管理
第六節 機構與經費
第十四篇 政黨群團
第一章 政黨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
第二節 中國國民黨
第二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職工團體
第二節 農漁民團體
第三節 婦女團體
第四節 青年團體
第五節 少年團體
第六節 其他團體
第十五篇 政務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人民代表的選舉
第二節 歷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章 行政機構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行政機構
第二節 解放後行政機構
第三節 行政負責人更迭
第四節 農工商總公司
第三章 政協工作組
第四章 民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優撫安置
第三節 就業安置
第四節 救濟扶貧
第五節 社會福利
第六節 婚姻登記
第七節 公墓管理
第八節 平反糾錯落實政策
第九節 信訪工作
第五章 司法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法制宣傳
第三節 法律諮詢
第四節 民事調解
第六章 法庭
第七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社會治安
第三節 戶政
第四節 消防
第十六篇 軍事
第一章 兵役
第一節 徵兵制
第二節 志願兵役制
第三節 義務兵役制
第四節 預備役
第二章 兵防
第一節 地方武裝
第二節 民兵
第三章 兵事
第十七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規模
第一節 總量
第二節 變動
第三節 分布
第二章 人口結構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性別
第三節 年齡
第四節 文化
第三章 人口控制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措施
第三節 獎懲
第四章 姓氏
第十八篇 社會
第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農民生活
第二節 職工生活
第三節 漁民生活
第二章 風俗民情
第一節 歲時習俗
第二節 禮儀習俗
第三節 其他習俗
第四節 陋習劣俗
第五節 社會新風
第三章 方言、諺語、歇後語
第一節 方言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四章 民間故事傳說
第五章 宗教
第一節 佛教
第二節 道教
第三節 天主教
第十九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
梁辰魚
潘道根
陳佩琳
夏湘如
第二章 人物簡解
殷秀珍
陳克仁
趙仁及
曹伯泉
周振球
高慰伯
趙振幫
朱巧明
周肖興
第三章 名錄
第一節 先進人物名錄
第二節 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陸楊籍人士名錄
第三節 建國後在陸楊任職過的縣(處)級幹部
第四節 知名人士錄
編後記
《陸楊鎮志》編纂委員會
《陸楊鎮志》編纂辦公室
祝賀單位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