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伯玉,河南人。唐朝岐州刺史、平原男。
基本介紹
- 全名:陸伯玉
- 封號:平原男
- 所處時代:唐朝
- 最高官職:岐州刺史
陸伯玉,河南人。唐朝岐州刺史、平原男。
陸伯玉 陸伯玉,河南人。唐朝岐州刺史、平原男。
《渡江望金焦憶往歲與商任叔陸伯玉游茲來陸歸》是明代詩人王叔承所寫的一首詩。作者簡介 王叔承(1537—1601) 明詩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靈岳,字子幻,自號崑崙承山人,吳江人。喜遊學,縱游齊、魯、燕、趙,又入閩赴楚。在鄴下,鄭若庸薦之趙康王。叔承以其無禮賢下士之實意,賦詩離去。又客大...
胡璉(1907年11月16日—1977年6月22日),字伯玉,漢族,陝西華縣(今陝西渭南市華州區)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屬陳誠的土木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的著名將領。胡璉與胡宗南並稱“二胡”,前者號稱“金門王”,後者號稱“西北王”,但在蔣軍中流行這樣的說法:“十個西北王...
忽憶異時同商任叔、陸伯玉游此。今商生客死,陸生病,不果來。死生離別,覺江水悠悠者。山有日照崖、頭陀崖、朝陽洞、龍池,會暮夜,不及游。水有善財石[16],亦曰鶻山,分狀證之[17],蓋兩肖也。月下捫張清河詩碑[18],指識其字。議者謂張後無詩。或又誦杜少陵“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之句雲...
嗟乎!古之論士,必先品而後才。鶴之在陰也,鴻之於陸也,鷺之于飛也,潔白孤迥,超然無所與於斯世,而世不敢以凡羽畜之。如吾伯玉者,魯直所謂能醫俗病者也。棲遲冗長,迴翔卿寺,自喜為俗人所鈍置,潘生有言,抑亦拙者之效也,豈不信哉!伯玉有二弟,曰次公、季公。教誨之漩澓,因果之緯繣,檀度...
他和王夫人的墓,就選擇在鵝頭山。這塊墓地是其長子伯玉在清朝任福建財政正監理官時為父母卜擇的“牛眠”之地。伯玉親自監督營建了這塊墓地工程,到1912年底才將他母親的靈柩安葬在這裡。嚴復因事未得回閩,親自寫了“清嚴幾道先生壽域”一塊墓碑,直到他回福州,才親眼看到自己的生壙。王氏葬後,先生就想回家看...
何璟(1816年-1888年),字伯玉,號小宋。清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小欖人。清代道光道光進士。何璟歷任編修、御史、給事中,曾彈劾辱國之廣東巡撫柏貴,陳海防戰守要略。鹹豐十年(1860年),出為安徽廬鳳道。同治二年(1863年)遷按察使,與捻軍作戰。同治四年(1865年),遷湖北布政使。同治九年(1870年)...
李璟(916年~961年),初名徐景通、徐瑤(李瑤),字伯玉,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唐第二位皇帝。南唐烈祖李昪長子。李璟即位後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楚、閩二國。在位期間,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國力下降,被後周奪取淮南江北之地,遂從金陵遷都洪州,稱南昌府,後尊奉後周為...
侯瑱(510年~561年),字伯玉,巴西郡充國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南朝時期梁朝、陳朝將領。早期跟隨益州刺史蕭范,消滅蜀地叛賊張文萼,遷晉康郡和馮翊郡太守。誅殺豫章太守莊鐵,投靠承制的湘東王蕭繹,出任南兗州刺史,冊封郫縣侯。參與平定侯景之亂,遷南豫州刺史,鎮守姑孰。承聖二年,遷鎮北將軍、開府儀...
礓子阪(亦稱做姜子阪),地處今河南三門峽市南,為安史之亂時期的古戰場之一。基本信息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遣其將李歸仁將鐵騎五千寇陝州(今三門峽市陝縣),神策兵馬史衛伯玉以數百騎擊破之於姜子阪,得馬六百疋(同匹),歸仁走。以伯玉為鎮西、四鎮行營節度使。李忠臣與歸仁等戰於永寧(...
《我們這五年》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品,劉鴻彥執導、陳伯玉解說的紀錄片。該片講述了數十個普通中國人的故事,在“中國夢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每箇中國人的夢”的主題下,呈現出5年來當代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追求,展現出了普通人勤勞、善良、智慧、堅韌的精神品質以及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