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43年出生於印尼萬隆,歷任香港《體育周刊》執行編輯、香港時代圖書公司編輯、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編輯、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中國旅遊》副總編輯、香港文學出版社《香港文學》總編輯。擔任香港作家聯會執行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校友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蘇州大學客座教授、廣東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高等院校香港校友會聯合會副會長。亦為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學藝術專業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顧問。曾榮獲2016年度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狀。
陶然1949年就讀於印尼萬隆華僑國小、華僑中學,1960年入讀北京華僑補校、北京第六中學,1964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受著名詩人蔡其矯影響,開啟文學道路。1973年移居香港後,逐漸開始小說創作。1974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冬夜》,表述南來心境,引起文壇注意。1979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追尋》,引起強烈的正面反響,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的馮牧撰文高度評價這部小說。其後陶然的創作進入高峰期,關注香港新移民的生存狀態,體認香港草根階層的喜悲,描摹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剪影。陶然共著有長篇小說《追尋》《與你同行》《一樣的天空》,中短篇小說集《蜜月》《平安夜》《歲月如歌》,短篇小說集《窺》《連環套》,微型小說集《表錯情》《美人關》《一筆勾銷》《密碼168》,散文集《此情可待》《回音壁》《側影》《綠絲帶》《十四朵玫瑰》《風中下午茶》《旺角歲月》,散文詩集《夜曲》《黃昏電車》《生命流程》等各類專著40餘本。
陶然深度參與了香港文學的建構與發展,1984年底參與創辦《香港文學》,曾任執行編輯。2000年接任總編輯,18年間積極提攜文學新人,並致力於將雜誌打造成海內外知名的兼顧創作與批評的文藝平台,為全球華文作家提供文學空間,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深耕《香港文學》這塊文學園地,繼承創刊總編輯劉以鬯的辦刊方針,樹立嚴肅文學的價值標準,以雜誌建構華文文學鏈,建設公開的文學園地,書寫新希望與新構想。陶然先生近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換來了《香港文學》如今的面貌。在此期間,陶然先生主編有《香港文學選集系列》五輯共20冊、《香港散文選﹝2000-2001﹞》《香港作家作品合集選·散文卷》(上下冊)等為香港文學作家作品的存史作出巨大貢獻。
陶然先生亦身兼作家、編輯、出版人等多重身份,為香港文學發展不斷奔走,並多次擔任“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中文文學雙年獎”、“香港書獎”評審及“澳門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加華文學獎”、馬來西亞“冰心文學獎”等重要文學活動的評審。
個人作品
著有長篇小說《追尋》、《與你同行》、《一樣的天空》;中短篇小說集《旋轉舞台》、《平安夜》、《蜜月》;短篇小說選集《窺》、《連環套》;小小說集《表錯情》、《美人關》;新概念小說《一筆勾銷》;散文集《街角咖啡館》、《回音壁》、《側影》、《秋天的約會》、《紅茶館》、《綠絲帶》;散文詩集《夜曲》、《黃昏電車》、《生命流程》等各類著作近四十種。
個人生活
1973年9月,陶然到香港投奔姐姐。因為與楊絳和錢鐘書的女兒錢瑗是北師大校友,並有通信往來,自2004年起陶然每年都會到北京探望楊絳。
人物評價
曾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的作家肖復興曾說:陶然是個重情重義的人,“這樣性情的人,懷舊之情,便常會如風吹落花,飄時猶自舞,掃後更聞香。擁有一支這樣靜穆情深之筆的人,是幸福的。在這樣的筆下,歲月陶然,心亦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