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莊村隸屬山東省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北7公里,地處丘陵。東至萊博高速公路,西傍孝義河,南鄰張家莊,北面與南孝義村交叉。耕地184畝,102戶,358口人。
陶家莊村隸屬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北7公里,地處丘陵。東至萊博高速公路,西傍孝義河,南鄰張家莊,北面與南孝義村交叉。耕地184畝,102戶,358口人。據《陶氏家譜》記載,陶氏祖人陶伯通於明朝洪武四年由萊陽遷居萊蕪縣城裡北冶街,後遷此建村,以姓名村陶家莊。2001年5月,萊蕪經濟開發區建立。陶家莊村處在開發區之內,陶家莊村將抓住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經濟。相信,陶家莊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陶家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萊城東北7公里
- 人口:358人
村莊名片
陶家莊村人極富革命精神。1939年,日寇侵占萊城,陶家莊村也遭到敵人的騷擾,村民毫不畏懼,積極幫助八路軍奮起反抗。解放戰爭時期,村民更是踴躍參軍、參戰,五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陶家莊村民團結互助、沿著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奮勇前進。1953年成立以陶文森、陶汝合、陶汝儉為首的第一個互助組;1955年由陶文森、陶汝合、陶士興等17家農戶成立第一個農業合作社;1956年全體村民加入高級社,1958年成立礦山人民公社後,陶家莊村深翻整平土地,大搞水利建設,村民生活有所改善。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陶家莊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村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陶家莊村人發揮地處萊城城郊的地理優勢,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以種植芹菜、菠菜,苔菜等蔬菜為主,所產芹菜、菠菜除銷往萊城以外,還遠銷泰安、博山等地。
陶家莊村歷來崇尚讀書,注重教育。陶氏家族自占以來為名門望族,興旺發達,文人雅士頗多。至清末廢科舉止,獲取功名者不下十餘人。據《陶氏家譜》記載,陶氏四世祖陶忠“以明經起科,任商南令,政績卓著,以廉吏而為名宦,爾時讀書種子,數世不絕。”五世祖陶貞吾為儒官,六世祖陶肖貞舉孝廉,七世祖陶堯俞食廩祿。另外,陶氏家族鄉間耆老、清朝太學生,庠生也很多。其十四世祖“陶五先生”的故事廣為流傳。
崇尚讀書之風氣世代流傳。建國後,陶家莊人也十分重視發展教育事業。1972年建起村辦國小一處, 1997年與南張國小合併。自1982年陶希亮第一個考上淄博一高校以來,村中先後已有多人考上中專、大學。
人文自然
陶家莊村呈長方形,地勢東高西低,東面多為丘陵,西面為窪地,村西為孝義河,昔日孝義河河床高於地面,夏秋兩季經常泛濫成災。2001年5月萊蕪成立開發區以來,孝義河得到根本治理,此段河道土崖變石堰,建起攔河壩,終除水患。孝義河大橋橫臥其上,蔚為壯觀。
陶家莊村西,孝義河邊曾有一大寺院名廣禪寺,1959年秋天修磁萊鐵路,寺院被毀,石頭都被用來修鐵路大橋,現已無任何遺蹟。
陶家莊村西北現有古槐一棵,據老人講,原樹粗可二圍,樹冠如蓋,後老樹枯死,樹心枯爛,又從樹根發出新枝,仍然蒼鬱虬勁。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陶汝慶 陶汝敬 陶士盛 陶汝恕
二、歷任村支書
1942年-1947年 陶世英
1948年-1953年 艾永昌
1953年-1955年 陶世安
1956年-1960年 劉遵先
1961年-1963年 陶汝信
1964年-1988年 陶世興
1989年-1998年 陶希雲
2000年-2001年 陶希雲
2002年- 陶希生
三、歷任村主任
1941年-1942年 陶汝聰
1942年-1945年 艾恆昌
1946年-1948年 陶汝真
1949年-1950年 陶汝民
1951年-1952年 艾永昌
1953年-1955年 陶世傑
1956年-1958年 陶汝信
1958年-1959年 陶汝真
1960年-1962年 陶世興
1963年-1964年 陶文申
1964年-1965年 陶世安
1965年-1967年 陶汝瑞
1968年-1969年 陶汝信
1970年-1979年 陶世利
1979年-1984年 陶希雲
1984年-1998年 陶世亭
1998年- 空缺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陶挺左 曾任黃河河務局副局長,已故
陶開元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北京鐵路兵團政治部主任,已離休
陶姜唐 曾任濟南八·一拖拉機站黨委書記,巳離休
陶希仲 現任萊蕪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局長(副縣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