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震

陶宗震

陶宗震,1928年生,江蘇武進(今常州)人。1949年夏,在中直修辦處參加工作後,入清華大學建築系繼續學習建築及城市規劃雙學科,1952畢業,現為國家建設部享受教授、研究員待遇的高級建築師、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編審。在我國城市規劃、建築歷史理論研究、文物古蹟保護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作了大量開創、開拓工作,並多次獲得國家及部級獎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宗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常州
  • 出生日期:1928年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國家建設部享受教授、研究員待遇的高級建築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陶宗震 1928年生,江蘇武進(今常州)人。
1949年夏,在中直修辦處參加工作後,入清華大學建築系繼續學習建築及城市規劃雙學科,
1952畢業,現為國家建設部享受教授、研究員待遇的高級建築師、規劃師、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編審。在我國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建築歷史理論研究、文物古蹟保護利用,旅遊事業,環境保護,編輯出版,調查研究及總結,諮詢顧問等方面作了大量開創、開拓工作,並多次獲得國家及部級獎勵。
2015年1月7日晚,陶宗震於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7歲。他是梁思成的學生,是人民大會堂的初步設計者。12日,陶宗震的夫人呂林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丈夫的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月13日上午10點在八寶山殯儀館第二告別廳舉行,“他生前最擔憂的是有人假借梁思成先生之名,歪曲新中國成立後的建築理論史”。

主要成就

1、最初階段:“新六所”施工,龍鬚溝調查,大同礦區修復設計,文化部古建築展覽籌備及布展,清華、北大、燕京三校建委會第五工區主任工程師。
2、建工部成立後,參加我國建築方針的討論,並提出意見和建議,草擬我國第一稿《城市規劃工作程式》及“圖例”,以及北京、富拉爾基、杭州、上海等十個城市第一稿總體規劃。
3、1952、1956年兩次主持北京大學總體規劃及教學樓設計;負責北京北郊組分區規劃,西山“國家公園”調查,“佛牙塔”選址等;北京和平里居住區,小區及和平東路、北路、青年溝路詳細規劃及總結,主持審查北京北中軸“科學城”規劃。
4、在外貿部出口大樓,崇文菜市場,新北京飯店東樓,西北民航大樓,驪山溫泉別墅等重大工程中中選並在多次住宅標準設計徵稿中中選,曾獲中央城建部一等獎兩項;此外還設計了薄一波副總理住宅及許世友住宅(因許逝世未建)。
5、對“文革”後北京及全國廣大地區古建,園林、陵園、陵墓、石窟寺、古長城,歷史文化名城及古遺址、風景名勝、古蹟等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和鑑定;首先提出文物保護與利用相結合,與開展旅遊事業相結合的積極的、“一舉多得”的建議,並提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清東陵、圓明園、德勝門箭樓、古觀象台、普陀山等的修複利用及重建規劃,“北大紅樓”抗震加固設計獲文化部三等科技獎;在1983年全國第一次歷史文化名城揚州會議上提出並發表“歷史文化名城發展的戰略問題”論文;並首先向李先念同志建議全面保護歷代古長城,經批示後全面保護長城才有政策依據;又向谷牧同志建議文物保護工作與開展旅遊事業相結合,經谷牧同志批示,由新華社播發;在圓明園調查報告中提出“以園建園”、“以園養園”的建議,並在普陀山規劃實踐中獲得證實和成功。
6、負責建築歷史理論研究,組織編譯大量西方現代建築資料,撰寫關於“住宅問題”、“傳統園林”、“建築理論”、“建築美學”等方面論文若干篇;1962年國家科委、建工部《建築工程十年科研規劃》時為‘歷史理論’組特邀專家。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建築藝術委員會委員,參加北京日報及建築學會關於民族宮建築群的討論、總結。
7、編輯出版工作:1954年編制建工出版社第一稿城市建設、建築學(含世界名著)圖書選題組稿計畫,並編輯出版百餘萬字圖書;1982年應邀參加北京建設史書編委會編委,撰寫《建國以來北京的城市建設》第一篇;《北京城建史跡》擴大提綱及論文《燕都薊城考》;審查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叢書《長沙》、《江陵》、《城都》、《昆明》、《大理》等的編寫提綱,並先後赴東南亞、歐洲、韓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考察,發表《與(新加坡前建設局長)劉太格先生一夕談》、《西行漫記(一)》、《韓國雜誌》等,以及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關於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建築歷史理論、歷史文化、重要建築評介、《歷史的回顧》系列等各種論著40餘萬字。
8、旅遊事業:1978年組織北京市規劃局、園林局、文管會(北京文物局前身)國旅北京分社(北京旅遊局前身)中國建築學會、建研院等六個單位對北京地區古建、古長城、園林、名勝古蹟結合開展旅遊事業進行調查,提出保護利用“一舉多得”的調查報告。1980年應中國國際信託公司邀請與美國伊一沈公司及美國遊樂園設計專家合作我國第一個遊樂園——“佛山中國古代文化遊樂中心”的選址、規劃及可行性研究,1983年先後與國家文物局金紫光副局長、美國伊一沈公司總裁沈堅白兩次赴河南諮詢考察開封“宋城”規劃、建設及“中州旅遊區”規劃,應邀為“開封宋城整建委員會”顧問,並應河南省岳肖俠副省長之邀對洛陽龍門“漫水橋”工程進行評議鑑定,建議復工。後經胡耀邦、喬石同志現場視察後同意復工。對北京、華東、華中、西南、西北等國家風景名勝區規劃及旅遊路線進行考察,對秦皇島“秦碑復建”論證及選址;海南蜈蜘州島開發策劃並組織基礎設施勘察設計。應包頭市王市長之邀作“旅遊規劃三原則”報告。
9、調查研究、諮詢顧問、學術活動及意見建議。
(1)1966年邢台地震區重災區調查並參加總指揮部總結,唐山地震區考察。
(2)在1987年建設部發展中心在煙臺舉辦全國防火規範學習班上作《發展高層建築的戰略性問題——從巨觀角度考慮高層建築的設計規範》報告並發表。
(3)1984年赴新疆參加“生土建築”會議並考查西北五省文物古蹟,1985年從南京沿長江流域至虎跳峽、長江第一灣對“三峽工程”、“三峽省”及城市污水處理與再生,森林植被保護、防止水土流失,文物風景資源保護利用,正確對待宗教與文化、文物問題及充分利用和改善長江黃金水道等問題向萬里副總理提出意見和建議;
(4)1986年應邀參加九江市文藝振興會作題為《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辯證關係》發言,並建議恢復九江長江大橋及京九路建設,經萬里同志決策發展為大京九(北京—九龍)建設,應聘為九江市文學藝術顧問;
(5)1987年應邀參加中國老教授協會,對歷史文化名城亳州的評議鑑定,並在合肥向安徽省建築學會作學術報告,再次考察共山、九華山等,應聘為安徽省規劃設計研究院顧問。
(6)1988年對大慶市戰略發展規劃提出建議及示意規劃;對黑河、綏芬河規划進行諮詢顧問。(7)1988-89年應邀對海南島三亞大學選址,並在深圳大學指導四年級同學作三亞大學規劃,同時考察東南沿海四個特區及北海港。1989年應邀參加上海寧國路越江工程評議會,對綜合可行性研究的原則與方法提出建議,對橋樑美學問題作中心發言。
(8)1990年應邀參加建設部專家顧問組,先後對包頭、阿爾丁中心廣場規劃、青山區、河東區規划進行諮詢顧問,以及北京十三陵、廊坊市、白溝鎮等規劃及諮詢;對內蒙地區漢長城三個重要關塞及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毛烏索等沙漠以及古屠申澤、居延海等進行考察;應邀在我頭鋼鐵學院及內蒙工學院作學術報告。
(9)1991年起應邀為北京國際協會(B.I.S)先後作學術報告多次;1992年應邀參加“中國古代北方民族考古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會上對某些外國專家根據出土器皿的位置判斷我國匈奴等遊牧民族的銅器工藝來自西伯利亞的觀點提出質疑,並指出研究文化源流關係應根據城址及遺物和文獻記載來判斷,後至榆林地區考查十六國時期匈奴赫連勃勃創建的大夏國都城“統萬城”遺址,並發表《統萬城》論文;
(10)1993-94年應邀為西安臨潼城市規劃建設顧問,1996年應邀為陝北綏德作陝北文化村及韓世忠祠規劃設計。
(11)1998年長江、嫩江水災時對中西部地區的環境保護與開發,基礎設施建設中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及污水再生與循環利用,以“養山吃山”可持續發展的新概念發展林業,以生產性建設養護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及根治長江、改善水道和永久性堤防、根治管涌等問題向朱鎔基總理提出意見及建議;
(12)先後多次對國家劇院的選址及中選方案存在的嚴重問題等多次向北京市及中央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

獲獎記錄

在中國城市規劃、建築歷史理論研究、文物古蹟保護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作了大量開創、開拓工作,並多次獲得國家及部級獎勵。
國慶工程時負責天安門廣場規劃及人民大會堂選用方案及初步設計,獲國家先進集體獎兩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