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2月的武漢街頭,安靜的就像是定格了一樣,只有救護車開過留下的陣陣鳴笛,讓人意識到這個城市還在無聲地與疫情抗擊之中。陶坤,作為抗擊疫情護衛隊中的一員,承擔著急難危重病人的運送工作,被人稱之為“生死擺渡人”。
臨危受命 主動請纓戰“疫”
今年1月28日,陶坤突然接到連長打來的電話:“情況緊急,有位發熱病人需要送去就醫......”聽罷陶坤沒有絲毫猶豫,果斷接下任務。原來學院一位人員的家屬出現了發熱症狀,由於當時武漢醫療資源緊張,只能求助於學院後勤保障,陶坤接下任務後迅速駕駛學院救護車前往,身上的防護裝備只有一個口罩和一條白大褂。
這一次的臨時任務讓他看到了醫護人員的異常艱辛,看到了病患強烈的求生欲望,看到了普普通通的凡人為抗“疫”做出的巨大犧牲……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像一個錘子,狠狠砸到了陶坤的心上。臨時任務完成後,他便做了一個決定,作為學院裡最年輕的駕駛員,往後救護車的任務就由自己一人完成。當時有人問他是怎么想的?他說:我就想著盡份力,一定能把任務扛下來!於是他主動擔負起新冠患者、疑似病例接診轉運和學院日常急救等責任,一人一車,24小時待命,在隔離點和醫院之間轉運患者,擺渡生命。
2月的一個傍晚,大概7時30分許,他接到任務,護送一位發熱的老人及其家屬到醫院檢查並輸液。接連兩天,老人在醫院輸液,他便在車上一直等待,直至老人半夜輸液完畢再將他們送回家裡。兩天后,老夫妻倆均確診了。陶坤得知後,根本無暇顧及自身安危,他寢食難安,心裡充滿了對老夫妻倆的牽掛和擔憂,他告訴二老,一定要保持樂觀,相信醫生。所幸兩位老人經治療後均康復出院。老人出院時,陶坤早早等在門口,二老見到他的一剎那,像見到親人般感動。按照規定,陶坤又將二老轉運至觀察點進行醫學觀察。度過觀察期後,二老還需定期上醫院複查。每次複查時間一到,陶坤總會如期出現在二老家門口。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地點,他開著救護車穿越了武漢的大街小巷,一路的精心護送,默默堅守,與時間賽跑,在生死間擺渡。
昔日的“風火輪” 如今的深居簡出
“陶坤是個什麼樣的人?”說起他,班上的戰友總是哈哈一笑,“他啊,像有分身術,哪裡需要,哪裡就有他,風風火火的一人兒!”原來平時戰友有什麼困難,陶坤總是衝鋒在前去幫忙。宿舍樓道里、操場上、後勤處,總能看到他忙前忙後的身影。
有一年武漢大雪,學院積雪嚴重,為保障大家正常出行,還沒等學院通知,陶坤便扛起鏟子沖了出去,轉眼便幹得熱火朝天、汗流浹背,他索性穿著背心繼續乾。路過的戰友見到紛紛投去讚許的目光,見他哈著熱氣還不忘叮囑大家小心路滑,這個憨厚的大男孩讓大家心裡一暖,留下了深刻印象。陶坤平時話不多,但一句“我來我來!”讓戰友們印象深刻,乾起活來十分利索,戰友常說他是腳踩“風火輪”,火急火燎,別人的事情總比自己的還上心。
如今,在疫情期間,他離開了自己原來的宿舍,住進了疫情專用小房,獨自在房間裡待命。陶坤說,他是最早接觸並且是密切接觸病患的人員之一,對自己隔離就是對大家負責。每次休息待命期間,他都不敢睡的太沉,緊繃著精神不敢有絲毫鬆懈,因為每一通打來的電話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我不能耽誤病人寶貴的就醫時間!”
每次接到任務,他就會嚴格要求自己少吃少喝,因為穿著隔離服上廁所會是一件麻煩事。當時武漢的疫情一度很嚴重,有一次陶坤一早便接到了好幾個轉運任務,顧不上吃早飯,他穿上隔離服就衝進了救護車。那天,他整整一天滴水未進,加上穿著厚厚的隔離服,雖然是冬天,但隔離服裡面,汗水早就浸透了衣衫。所有的轉運任務完成後,這個平時像頭牛一樣的95後,回到小房間便虛脫地倒在床上……
武漢很美,喜歡走走看看的陶坤不管白天黑夜,每次在街道上飛馳,都無暇遊覽這座城市的璀璨,眼裡只有前方的道路和後視鏡里的後倉,哪怕是患者的一聲咳嗽都能將緊繃的神經再度拉緊。他深知,既要保障最快地運送病患至目的地,又要保障病患的安全,所以他在平時的訓練,從不敢馬虎,每一次練習都全情投入,確保每一個動作精確完成。他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次練習,無數次的摸爬滾打練就了他安全敏捷的駕駛技能,也練就了不同於同齡人的成熟和穩重。
對父母“善意的謊言”,為病患24小時“擺渡”生命
從護送第一位發熱人員開始,他從未向遠在家鄉的父母透露過自己正在做的事。每每與父母聯繫,他總會事先找到“安全”的聊天環境,他一再跟父母強調自己部隊里管理制度嚴格,非常安全,學院裡各項供給都很充足,不用擔心,還不忘囑咐父母要多注意身體。
因為兒子從不透露自己平日裡的工作學習情況,陶爸只能通過電視和手機來了解武漢的情況。每一條與武漢或者疫情相關的報導,陶爸都要看上好幾遍,搜尋是否有提及武漢或者兒子學院的情況。每每看到央視新聞播放各地對武漢進行支援時,他總是很擔心兒子,但每次通話,兒子依然是“一切平安”。
直到一個月後,父親在一個微信公眾號中看見自己兒子在武漢開救護車的報導,才發現這一個月來,兒子所謂的“一切平安”事實竟是如此。五味雜陳的父親深夜撥通了兒子的電話,電話中父親忍不住追問,陶坤知道瞞不下去了才一五一十地道出實情,他說不僅僅是自己,武漢還有那么多的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跟他們相比自己不算什麼。隨後他語氣輕鬆的寬慰二老,保證自己會注意安全。
陶坤口中的輕鬆背後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再苦再累他也從不和其他人說起。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學院防護用品短缺,一次性的醫用口罩、手套和一件白大褂便是他所有的裝備了。每次出車回來,陶坤都要對自己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洗澡、更換衣服、對衣物和車輛進行消毒。直到後來,學院門診部物資供給充足了,自身安全才有了保障。
陶坤的父親陶年紅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從一開始的擔心到看到兒子的勇敢,他深感欣慰並決定支持自己的兒子。陶爸說“以前只覺得小陶懂事,現在發現這次疫情讓他成為了錚錚鐵骨的男子漢,我為他感到驕傲!”每次在父親和陶坤通話的時候,母親趙建娟一直坐得很遠,直到2月底她才知道兒子的近況。這位善良的母親說,“不敢多看兒子,怕掉下眼淚,讓遠方的兒子多一份牽掛。能聽到他平安的訊息,我就放心了。”
報國從戎,捨己為人。作為學院駕駛班的學員,他用實際行動築起戰鬥堡壘,為更多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截止3月下旬,已開了近40天救護車的陶坤,累計行駛1800多公里,運送病患200餘人。今年7月1日,陶坤如願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他感到非常自豪,他說:無論今後在哪裡,只要有需要,我一定盡己所能,幫助別人!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