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陵川話
- 外文名:Lingchuan Dialect
- 類別:地域性語言
- 流行地區:山西晉城陵川一帶
- 聲母韻母數:22個聲母,50個韻母
- 所屬分類:山西晉城方言
語言特點,發音方式,語法特徵,常用詞語,流行地區,所屬分類,語言示例,
語言特點
發音方式
陵川話中,城關和大多數地區沒有Z聲母,古日母字大多讀i聲母。部分地方“舉”與“主”同音。即將zh讀j,將u讀為o。“娶”與“楚”同音,將ch讀為q,將u讀為o。“需”與“書”同音,將sh讀為X,將u讀為o,有的地方“尿”與“料”同音,“年”與“連”同音,上例都將l讀為n。
陵川話有22個聲母,50個韻母,12個兒化韻。
- 對應規律
陵川話與國語對應規律主要有:①國語有平舌音和翹舌音,陵川話只有翹舌音,沒有平舌音。國語“糟招”、“倉昌”,“絲詩”分別不同音,陵川話“糟招”同音,“倉昌”同音,“絲詩”同音。②古聲紐日母字,國語大多讀r聲母,陵川話沒有r聲母,凡國語讀r聲母的字,陵川話大多讀i聲母。⑧舌面輔音陵川話分尖團,有舌面前輔音和舌面後輔音兩組。④國語零聲母和開口呼相拼,陵川話開口呼前遇零聲母要加舌根後濁擦音。⑤國語有前鼻音韻母an、en、in、ian、uan、uen、yan、yn,陵川話前鼻音韻尾一N丟失,多數成了主要元音的鼻化音。⑥國語聲調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陵川話聲調共6個,有入聲,入聲又分陰入、陽入兩個調類。
語法特徵
陵川話語法特點主要表現在:①單音詞多,很少用“子”字尾或“頭”字尾。如桌子、屋子、盤子、鉤子、帽子、鬍子、穀子、鋤頭,唯讀桌、屋、盤、鉤、帽、胡、谷、鋤等。有些雙音詞的名詞、動詞、副詞和指示代詞也用單音詞,如蜜蜂、蒼蠅,只叫蜂、蠅。②表音字“圪”字使用頻率很高。作名詞用的如“圪腦”(頭)、“圪洞”(胡同)。
作動詞用的,如“圪擠”(擁擠),“進不圪”(進不去)。作量詞用的如”一圪堆’,(一堆)、“一圪節”(節),作形容詞用的如“圪謅”(瞎說)、“一圪濟濟”(一丁點兒)。⑧表音字“不”字使用頻率較高。作名詞用的,如“不籮”(竹筐)。作動詞用的,如“不撈”(攪動)。作形容詞用的,如“稀不叉叉”(泥濘)。作量詞用的,如“幾不籮”。④可能補語常用動詞+補語+了、動詞+圪+了或動詞+了,而很少用“得”。如“擔得動”,說“擔動了”,上得去,說“上圪了”。⑤程度補語比較少,一般不用“高極了”、“好得很”,而用“形容詞+的哩”或“很(真)+形容詞”。如說“那座樓高的哩!”“這朵花很(真)香”,“今兒的天真真冷”等。⑥語助詞“來”,讀輕聲,使用頻率很高。如用於強調主語的“雪來消了”、“飯來中(熟)了”等;用於“把”字句中的“他把燈來點著了”。用於句尾的“夜黑來(昨天晚上)弄甚來?”用於簡短問答中的“誰來?”(誰呀?)、“我來!(我呀、是我)“我來來”等。
常用詞語
《陵川方言志》中收入常用詞語有704條,按意義分為19類,各類代表性詞語主要有:閃電叫“打忽閃”,打雷叫“響圪雷”,垃圾叫“圪渣”,開水叫“圪瘩水”,小胡同叫“圪洞”,廁所叫“茅”,低凹的小洞叫“圪埕”,中年男子叫“漢們”,祖父叫“老爹”,父親叫“大大”,大人對小孩愛稱叫“肉”,頭叫“圪腦”,拳頭口叫“圪都”,生病叫“難受”,痣叫“土印”,襯衣叫“小布衫”,汗衫叫“圪拉”,枕頭叫“豆枕”,瓶子叫“圪蘆”,用米、面、菜做成的湯飯叫“調和飯”,公豬、公狗、公馬、公貓分別叫“牙狗、牙豬、兒馬、兒貓”,蜈蚣叫“蚰蜒”,老鼠叫“缸旮旯”,高梁叫“茭子”,這一些、那一些叫“低些”、“尼些”,一串叫“一不鏈”,一叢叫“一不池”,一排叫“一不溜”。明天叫“明兒個”,後天叫“後兒個”,昨天叫“夜來個”,夜間叫“黑來”,聊天叫“圪噴”,爭辯叫“圪別”,罵叫“噘”,懷疑、猶豫叫“打圪騰”,害羞叫“嫌醜”,食物生、熟叫、“不中”、“中啦”,飯餿了叫“屍氣了”,剛才叫“先頭”,對付叫“奎對”。
流行地區
所屬分類
陵川話屬於晉語口語邯新片獲濟小片。
語言示例
甲:哎,這幾天你去乾什麼來,怎么不見你。
乙:唉,兒子大學放假回來了,在家給人家做飯哩。
甲:噢,瞧你不高興啊。
乙:可不是,那孩子回來就講國語,真彆扭。
甲:好啊,人家上大學了,不說國語還行。
乙:我不反對他說國語,可回到家就不能說了吧。(陵川話)前兒個黑來他一回到家,鄰家進來就問:你多會兒回來唻?
甲:我剛剛回來。
乙:(陵川話)你缸缸回來,你還要盆盆回來、罐罐回來哩,明明是才將將回來嘛。
甲:哈哈,有意思。
乙:(陵川話)夜來黑來有人又來我家耍,見嘍他就問:你多會兒回來唻。
甲:我昨晚回來的!
乙:(陵川話)你坐碗回來的,你還要坐鍋回來哩。
甲:孩子說的對,你也別太認真了。要說這國語和方言土語啊,我覺得是一個不能少。
乙:噢?
甲:但首先是要推廣使用國語。不然出不了門,出門就露醜,別人聽不懂,有時還誤事、誤會。
乙:那倒也是。
甲:以前我不注意這個,有一次差點和別人打了起來。
乙:怎么回事?
甲:那是我到外地出差,晚上要洗腳,我和同舍的一個外地人同時去取洗腳盆,我就謙讓說:(陵川話)你先使吧。
乙:很有禮貌嘛。
甲:對方驚訝地說:你說什麼?我又說:(陵川話)你先使吧,你使罷我再使。
乙:對呀。
甲:可對方惱了:什麼?你讓我先死?你再說一遍。噢,我恍然大悟:對不起,我是說你先使用吧。
乙:(陵川話)嗨,你一次兒說用或使用來那有這事。你讓人家去死,不打你才怪哩。
甲:這也是陵川話的一個特點,一些聯合詞組也是雙音詞,用單音表達意思時,常和國語用的相反,比如毀壞……
乙:我們用毀。
甲:對,飢餓、居住、玩耍、使用國語分別用餓、住、玩、用。
乙:我們常用飢、居、耍、使。
甲:其他沒事,就這個“使用”一詞,單獨用“使”字得注意, 陵川話發音shi和si不分。
乙:確實得學習和使用國語。
甲:最重要的是老師得用國語講課。
乙:那是必須的。
甲:我上國中時,有一個老師有一回用土話給我們講生物課,說:(陵川話)細菌、病毒用肉(you)眼是看不著的,必須用顯微鏡。一個學生提問道:老師,右眼看不見,那用左眼能不能看見啊?
乙:嗨。把rou念成you 了。這可真是誤人子弟。
甲:還有說lou或ou的。都不好,土話中有些不容易聽懂的、有歧義的、不雅的得改,慢慢不用或廢棄。
乙:說的對。
甲:我村有個小伙子,找了個對象是外縣的。那對象第一次來相親,小伙子給他一一介紹家裡的人:(陵川話)這個是姥姥、這個是“奶奶(nāi)”、這個是爸爸、大嫂、二哥……。一會兒上菜準備吃飯,那對象很有禮貌地說:媽呢,等媽媽來了一塊吃吧!還對身旁的“奶奶”說:奶奶,你說對不對?
乙:很不錯啊,這個對象。
甲:可眾人大笑,那個被叫做奶奶的很尷尬。
乙:噢,我想起來了,那個小伙子是楊村鎮、禮義鎮附近一帶的吧?
甲:對!以前他們常常把媽媽叫做“奶奶”,讀作陰平聲,奶奶、姥姥都叫做姥姥,他們家正好沒有奶奶,那對象沒聽懂,就把媽媽當作奶奶了。
乙:叫的太混亂,我都一時沒反應過來。
甲:真是得改,還好,現在的小孩子都不再這樣叫了。
乙:改了好。不過,我們陵川話里形容詞很豐富,很能表達透意思,用國語有時候講起來不過癮。
甲:(陵川話)那倒也是,就說你今兒個吧,穿著打扮就是圪積忽忽的。
乙:(陵川話)瞧你說的,我甚個時候不是這樣圪積棱氣的來?
甲:(陵川話)呦呦呦,頭兩年我去你家圪轉過一趟,我說甚來?
乙:別提了。
甲:(陵川話)我可要給大家說說。那會兒呀,他家很髒、不乾淨、不衛生。 我一看就拆洗他:你看你的家裡頭圪渣馬虎、肋里肋脦的;你看你的院裡頭懊里打糟、賴里不噠水的,那裡都是淤沫爛鬼、肋脦烘烘的;你看你自己也是邋里邋瓜、賴里賴呆的,真是太不講究了,垃圾死了。
乙:(陵川話)別說了。一個不乾淨讓你整整用了9個形容詞來糟蹋我啊。
甲:(陵川話)哎,這會兒搞新農村建設,都收拾的不歪了,乾乾淨淨、愉愉瓷瓷的,家變了、院變了、人也變了。
乙:(陵川話)這還差不多。
甲:我們自己之間講土話就是親切,編上些節目也非常好聽。你聽過晉城電視台方虹劍老師用澤州話表演的音舞快板嗎?
乙:聽過,很有意思。我很愛聽。
甲:方言土語雖然親切,可那是我們自己對話時的感覺,讀文章可不能用土話讀,你知道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嗎?
乙:知道,最後一句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甲:用陵川話是這樣讀的:(陵川話)悄圪迷迷的我走了,正像我悄迷圪絀絀的來,我不來嘍不來袖的,沒那橫走一圪塔兒雲彩。
乙:彆扭死了。
甲:不過,方言有時候還真得了解學習。
乙:咱就是陵川人還用得學習。
甲:你是土生土長的不用學,可外縣來陵工作的、經商的,不學方言可不行,你要辦案、搞調查、做買賣聽不懂老百姓說的是什麼,就會誤事。
乙:倒也是,越到農村、越是文化水平低的人越是說土話。
甲:是的。他們必須學習土話。
乙:那我就當一回外地人,跟你學學?
甲:行,我就揀主要的教你幾下吧。
乙:好。
甲:首先是讀音。陵川話變音的情況很多,最常見的是zh、ch、sh或z、c、s變j、q、x。
乙:噢,你舉個例子。
甲:今年是鼠年,我就拿老鼠說一段:(陵川話)今天真否(pi),打牌又輸(xu)。回家很遲(qi),進到廚(qu)房,想吃(qi)紅薯(xu)。一看地上,老鼠(xu)啃吃(qi)。橫上鐵勺(xi),向它搗去,又拿火柱(ju),還沒打著(jie),跑了出去。又橫樹(xu)枝,狠狠括去,樹枝折(xie)了,又拿掃帚(ju),攆來攆去,結果攆到,石(xi)頭縫裡。你來說說(xue),否(pi)球不否。
乙:真夠否差的了。
甲:剛才是聲母變音,再給你舉一個韻母變音。
乙:舉例說明。
甲:(陵川話)最多的a變e。你比如fa變fe,法律、辦法。比如:ba變be,拔河、六七八。
乙:(陵川話)噢,六七八,八ba 變be,那就是說爸爸該叫bebe了。
甲:不對不對。這變音,有的是全部變,有的是部分變,這爸爸的爸就不能讀be。
乙:這可難學了。
甲:慢慢學吧。下面再教你學學陵川話最常用的兩個字,“圪”和“不”。
乙:陵川話用這兩個字的時候真是多。
甲:對。這兩個字本身沒意義,只起表音襯字作用,作詞頭或詞嵌可構成名詞、動詞、量詞和形容詞。你比如“圪”與名詞結合,如:(陵川話)圪腦、圪嚨、圪膝蓋。
乙:(陵川話)噢,那你這就是圪鼻、圪嘴了。
甲:不對不對,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組詞的。
乙:噢。那這“不”字與動詞結合……
甲:(陵川話)不擦不擦你的手,呦, 真是光不噠噠的;不撈不撈你的頭髮,呦,這么些白不叉叉的白頭髮呀。
乙:(陵川話)會了,今兒個參加晚會的人很多,我好不容易才不擠進來了,一會兒還得早早的不擠出去。
甲:錯了錯了。這裡得用“圪擠”這“圪”和“不”構詞沒有規律,約定俗成,你得慢慢掌握,不然要出笑話。
乙:還真是。
甲:方言土語也是一種鄉土文化,是永遠也消失不了的,對方言土語進行研究整理還是很有必要的。
乙:有人搞嗎?有資料嗎?
甲:有。祖籍是我縣的金夢茵教授作的《陵川方言志》、劉學文的《淺談陵川方言中的‘不’》、王衛明的《陵川方言》等都整理的不錯,你可以找這些資料看看,好好學學。
乙:我這個外地人一定好好拜讀。
甲:哎,今天跟我學了不少的陵川話,你再給大家練練看?
乙:好,我用陵川話來給你們唱一段《山路十八彎》。
甲:好,大家鼓掌!
乙:(陵川話)十八彎啊,九連環,圪圪繚繚,圪圪拐拐,都繞著陵川人的水和山。這裡(derher)的山路十八彎,這裡(dieder)的水路九連環,這裡(derher)的山路排對排,這裡(dieder)的山歌串對串。
甲乙:謝謝大家!
乙:唉,兒子大學放假回來了,在家給人家做飯哩。
甲:噢,瞧你不高興啊。
乙:可不是,那孩子回來就講國語,真彆扭。
甲:好啊,人家上大學了,不說國語還行。
乙:我不反對他說國語,可回到家就不能說了吧。(陵川話)前兒個黑來他一回到家,鄰家進來就問:你多會兒回來唻?
甲:我剛剛回來。
乙:(陵川話)你缸缸回來,你還要盆盆回來、罐罐回來哩,明明是才將將回來嘛。
甲:哈哈,有意思。
乙:(陵川話)夜來黑來有人又來我家耍,見嘍他就問:你多會兒回來唻。
甲:我昨晚回來的!
乙:(陵川話)你坐碗回來的,你還要坐鍋回來哩。
甲:孩子說的對,你也別太認真了。要說這國語和方言土語啊,我覺得是一個不能少。
乙:噢?
甲:但首先是要推廣使用國語。不然出不了門,出門就露醜,別人聽不懂,有時還誤事、誤會。
乙:那倒也是。
甲:以前我不注意這個,有一次差點和別人打了起來。
乙:怎么回事?
甲:那是我到外地出差,晚上要洗腳,我和同舍的一個外地人同時去取洗腳盆,我就謙讓說:(陵川話)你先使吧。
乙:很有禮貌嘛。
甲:對方驚訝地說:你說什麼?我又說:(陵川話)你先使吧,你使罷我再使。
乙:對呀。
甲:可對方惱了:什麼?你讓我先死?你再說一遍。噢,我恍然大悟:對不起,我是說你先使用吧。
乙:(陵川話)嗨,你一次兒說用或使用來那有這事。你讓人家去死,不打你才怪哩。
甲:這也是陵川話的一個特點,一些聯合詞組也是雙音詞,用單音表達意思時,常和國語用的相反,比如毀壞……
乙:我們用毀。
甲:對,飢餓、居住、玩耍、使用國語分別用餓、住、玩、用。
乙:我們常用飢、居、耍、使。
甲:其他沒事,就這個“使用”一詞,單獨用“使”字得注意, 陵川話發音shi和si不分。
乙:確實得學習和使用國語。
甲:最重要的是老師得用國語講課。
乙:那是必須的。
甲:我上國中時,有一個老師有一回用土話給我們講生物課,說:(陵川話)細菌、病毒用肉(you)眼是看不著的,必須用顯微鏡。一個學生提問道:老師,右眼看不見,那用左眼能不能看見啊?
乙:嗨。把rou念成you 了。這可真是誤人子弟。
甲:還有說lou或ou的。都不好,土話中有些不容易聽懂的、有歧義的、不雅的得改,慢慢不用或廢棄。
乙:說的對。
甲:我村有個小伙子,找了個對象是外縣的。那對象第一次來相親,小伙子給他一一介紹家裡的人:(陵川話)這個是姥姥、這個是“奶奶(nāi)”、這個是爸爸、大嫂、二哥……。一會兒上菜準備吃飯,那對象很有禮貌地說:媽呢,等媽媽來了一塊吃吧!還對身旁的“奶奶”說:奶奶,你說對不對?
乙:很不錯啊,這個對象。
甲:可眾人大笑,那個被叫做奶奶的很尷尬。
乙:噢,我想起來了,那個小伙子是楊村鎮、禮義鎮附近一帶的吧?
甲:對!以前他們常常把媽媽叫做“奶奶”,讀作陰平聲,奶奶、姥姥都叫做姥姥,他們家正好沒有奶奶,那對象沒聽懂,就把媽媽當作奶奶了。
乙:叫的太混亂,我都一時沒反應過來。
甲:真是得改,還好,現在的小孩子都不再這樣叫了。
乙:改了好。不過,我們陵川話里形容詞很豐富,很能表達透意思,用國語有時候講起來不過癮。
甲:(陵川話)那倒也是,就說你今兒個吧,穿著打扮就是圪積忽忽的。
乙:(陵川話)瞧你說的,我甚個時候不是這樣圪積棱氣的來?
甲:(陵川話)呦呦呦,頭兩年我去你家圪轉過一趟,我說甚來?
乙:別提了。
甲:(陵川話)我可要給大家說說。那會兒呀,他家很髒、不乾淨、不衛生。 我一看就拆洗他:你看你的家裡頭圪渣馬虎、肋里肋脦的;你看你的院裡頭懊里打糟、賴里不噠水的,那裡都是淤沫爛鬼、肋脦烘烘的;你看你自己也是邋里邋瓜、賴里賴呆的,真是太不講究了,垃圾死了。
乙:(陵川話)別說了。一個不乾淨讓你整整用了9個形容詞來糟蹋我啊。
甲:(陵川話)哎,這會兒搞新農村建設,都收拾的不歪了,乾乾淨淨、愉愉瓷瓷的,家變了、院變了、人也變了。
乙:(陵川話)這還差不多。
甲:我們自己之間講土話就是親切,編上些節目也非常好聽。你聽過晉城電視台方虹劍老師用澤州話表演的音舞快板嗎?
乙:聽過,很有意思。我很愛聽。
甲:方言土語雖然親切,可那是我們自己對話時的感覺,讀文章可不能用土話讀,你知道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嗎?
乙:知道,最後一句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甲:用陵川話是這樣讀的:(陵川話)悄圪迷迷的我走了,正像我悄迷圪絀絀的來,我不來嘍不來袖的,沒那橫走一圪塔兒雲彩。
乙:彆扭死了。
甲:不過,方言有時候還真得了解學習。
乙:咱就是陵川人還用得學習。
甲:你是土生土長的不用學,可外縣來陵工作的、經商的,不學方言可不行,你要辦案、搞調查、做買賣聽不懂老百姓說的是什麼,就會誤事。
乙:倒也是,越到農村、越是文化水平低的人越是說土話。
甲:是的。他們必須學習土話。
乙:那我就當一回外地人,跟你學學?
甲:行,我就揀主要的教你幾下吧。
乙:好。
甲:首先是讀音。陵川話變音的情況很多,最常見的是zh、ch、sh或z、c、s變j、q、x。
乙:噢,你舉個例子。
甲:今年是鼠年,我就拿老鼠說一段:(陵川話)今天真否(pi),打牌又輸(xu)。回家很遲(qi),進到廚(qu)房,想吃(qi)紅薯(xu)。一看地上,老鼠(xu)啃吃(qi)。橫上鐵勺(xi),向它搗去,又拿火柱(ju),還沒打著(jie),跑了出去。又橫樹(xu)枝,狠狠括去,樹枝折(xie)了,又拿掃帚(ju),攆來攆去,結果攆到,石(xi)頭縫裡。你來說說(xue),否(pi)球不否。
乙:真夠否差的了。
甲:剛才是聲母變音,再給你舉一個韻母變音。
乙:舉例說明。
甲:(陵川話)最多的a變e。你比如fa變fe,法律、辦法。比如:ba變be,拔河、六七八。
乙:(陵川話)噢,六七八,八ba 變be,那就是說爸爸該叫bebe了。
甲:不對不對。這變音,有的是全部變,有的是部分變,這爸爸的爸就不能讀be。
乙:這可難學了。
甲:慢慢學吧。下面再教你學學陵川話最常用的兩個字,“圪”和“不”。
乙:陵川話用這兩個字的時候真是多。
甲:對。這兩個字本身沒意義,只起表音襯字作用,作詞頭或詞嵌可構成名詞、動詞、量詞和形容詞。你比如“圪”與名詞結合,如:(陵川話)圪腦、圪嚨、圪膝蓋。
乙:(陵川話)噢,那你這就是圪鼻、圪嘴了。
甲:不對不對,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組詞的。
乙:噢。那這“不”字與動詞結合……
甲:(陵川話)不擦不擦你的手,呦, 真是光不噠噠的;不撈不撈你的頭髮,呦,這么些白不叉叉的白頭髮呀。
乙:(陵川話)會了,今兒個參加晚會的人很多,我好不容易才不擠進來了,一會兒還得早早的不擠出去。
甲:錯了錯了。這裡得用“圪擠”這“圪”和“不”構詞沒有規律,約定俗成,你得慢慢掌握,不然要出笑話。
乙:還真是。
甲:方言土語也是一種鄉土文化,是永遠也消失不了的,對方言土語進行研究整理還是很有必要的。
乙:有人搞嗎?有資料嗎?
甲:有。祖籍是我縣的金夢茵教授作的《陵川方言志》、劉學文的《淺談陵川方言中的‘不’》、王衛明的《陵川方言》等都整理的不錯,你可以找這些資料看看,好好學學。
乙:我這個外地人一定好好拜讀。
甲:哎,今天跟我學了不少的陵川話,你再給大家練練看?
乙:好,我用陵川話來給你們唱一段《山路十八彎》。
甲:好,大家鼓掌!
乙:(陵川話)十八彎啊,九連環,圪圪繚繚,圪圪拐拐,都繞著陵川人的水和山。這裡(derher)的山路十八彎,這裡(dieder)的水路九連環,這裡(derher)的山路排對排,這裡(dieder)的山歌串對串。
甲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