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翥

陳鴻翥

陳敬安,又名陳鴻翥,男,1911年出生,金龍鄉界頭鋪人。1929年5月畢業於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先後任國民黨軍排長、連長、少校營長、中校營長等職。1937年在南京保衛戰中壯烈犧牲。1985年6月2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鴻翥
  • 籍貫:湖南省湘陰縣
  • 出生日期:1911年6月
  • 逝世日期:1937年12月
人物生平,犧牲情況,

人物生平

陳敬安,又名陳鴻翥,1911年出生於湘陰縣文家鄉界頭鋪(今屬金龍鄉)。幼年過繼給其五叔陳梓材為子,遷居茅園。陳敬安7歲開始讀書,13歲入家鄉不遠的長沙縣立第九高等國小堂學習。當“青滬慘案”的訊息傳到該校後,他和廣大師生一樣,義憤填膺,積極地參加反帝宣傳活動。
1926年上半年,陳敬安在“九高”畢業後,其父動員他在家務農,別作其他打算。然而受愛國主義思潮影響的敬安,決心要為雪洗國恥作出貢獻,向父親反覆陳述了自己的志向。後在胞兄陳秩常(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教導師秘書,當時是共產黨員,後脫黨)、陳毅安(共產黨員,在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後為紅軍將領,1930年犧牲)和堂兄陳嘉祐(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教導師師長)的鼓勵下,與族兄陳楚翹、堂侄陳漫生商議,結伴到長沙尋找出路。
1926年7月中旬,陳敬安一行數人,在中共黨組織的幫助下,由長沙去廣東投考黃埔軍校。他們乘火車至株州後,因粵漢鐵路尚未全線通車,便改為步行。時值盛夏,他們頭頂烈日,腳履草鞋,身背包袱,日夜兼程地向南進發。每當夜幕降臨,住進飯鋪休息時,第一件事就是用鹽水燙洗被砂石磨破了的雙腳,其痛苦難以忍受。有的人經受不起磨鍊而折轉返家了,敬安卻以堅強的毅力,與困難作鬥爭。一路上,他經常攙扶病號,幫助處理生活上的問題。陳敬安與他的同伴,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了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教導師駐地韶關。休息了三天后,由陳嘉祐、陳秩常親自帶領乘車去廣州,參加了軍校第六期的招生考試。敬安因年紀小,學歷低,沒被取錄,預定的目的達不到,寢食不安。幸陳嘉祐向軍校教育長方鼎英(陳在日本士官學校同學)極力推薦,經過特別考試之後,才被破格錄取。10月,陳敬安被編入黃埔軍校六期入伍生二團一營,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生活。
這時,敬安的四哥陳毅安正好在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分派到國民革命軍教導師師部工作。臨別時,他和敬安作了長時間的攀談,一再勉勵他認真學習,刻苦操練,時刻準備 著為革命立功。
在軍校入伍生團鍛鍊的陳敬安,渾身是勁,處處表現了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他不僅術科成績優異,而且在政治思想上進步很大,堅定了參加國民革命的信念,博得了教官和同學們的讚許。他與同學們相處很好,而與朝鮮籍學員崔庸健、楊中等交誼尤深,常在一起暢談革命,憧憬美好的未來。通過幾個月的訓練,他隨入伍生團駐防廣東東江,在參加沙頭角的剿匪戰鬥中,第一次經受了革命戰爭的考驗。
1928年4月陳敬安被調回黃埔軍校本部,編入步兵第一大隊第二中隊。軍校由杭州遷往南京。這時的黃埔軍校已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其性質已不同於原來的黃埔軍校。
1929年5月,陳敬安在軍校畢業,分發到國民黨陸軍八七師二五九旅五一七團當排長,因具有帶兵的才能,很快被提升為連長,不久又擢為師補充第一團少校營長,駐防蘇北。
陳敬安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一舉一動,不離規範,在官兵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率領的部隊軍紀嚴明,軍民關係很好。一次,在搭蓋營房時,幾個士兵砍了老百姓的毛竹未付錢,民眾
有意見。他知道後,十分氣憤,立即召開大會,嚴厲批評了這種違犯軍紀的行為,責令那幾個砍毛竹的士兵在會上作出檢討後,將毛竹錢送給老百姓,並當面賠禮道歉,從而挽回了不良影響。因此,該部每駐一地,都能得到老百姓的愛戴。
陳敬安所在的補充旅後改為八七師二六〇旅,其第一團改為五一九團,他任第一營中校營長,移駐南京。
1935年敬安與方麓溪女士在南京結婚,先後生了兩個兒子,男名潤民(1960年病故),女名扶松(中共黨員,1937年5月-2022年7月),在軍務閒時,有幸享受天倫之樂。
1937年夏,日本侵略軍窮凶極惡地步步進逼,嚴重威脅寧滬的安全。陳敬安為了擺脫家小拖累,盡力保衛南京,托人將妻兒送回湘陰老家。臨別時,他對妻子麓溪說:“我是帶兵的人,國家有難,必須站在最前線,迎戰來犯的敵人,雙親和兒子請你照顧,千萬不要惦記。”麓溪很了解敬安的為人,很敬佩他那愛國愛民的大丈夫氣概,連連點頭稱是。他倆萬萬沒有想到這就是最後的分別。
陳敬安送走自己的親人以後,隨即投入了緊張的戰鬥準備。他在戰鬥動員大會上,對全營官兵說:“如敵人膽敢進犯南京,我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與南京共存亡。為了國家民族的生存,務盡軍人的天職。所謂‘馬革裹屍骨亦香’就是‘軍人魂’的偉大。”他率領全營官兵夜以繼日地構築工事,保修軍械,充實彈藥和軍需,還協助團部制定作戰方案。他身先士卒,和全營官兵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同仇敵愾,嚴陣以待。他寫信給父母和妻子,滿懷信心地告訴他們:戰鬥打響以後,勝利必屬於我們,萬一聽到不幸的訊息,切勿悲傷,須知為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而死,死得光榮,死得其所。

犧牲情況

1937年12月,南京展開了神聖的保衛戰。10日,日本侵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以重兵猛犯南京市區,敵人的坦克護衛著大批騎兵和步兵,喪心病狂地撲向光華門。敬安所部的四個連,正奉命進入光華門外的石門坎和海福巷口陣地。眼見敵人殺氣騰騰地闖來,陳敬安懷著滿腔怒火,組織了猛烈的反擊,給了敵人以嚴厲的懲罰。他們沒有平射炮對付敵人的坦克,就用迫擊炮轟擊,將炸藥包和手雷捆在一起,進行爆破,但仍未能遏止敵人。
正當敵人瘋狂地向石門坎推進時,傳來了旅長“進入巷戰”的命令。陳敬安立即命令一、三連向光華門城下轉移,自己橫下一條心,率兩個連沖向敵群,用刺刀進行拼搏。終因寡不敵眾,所部傷亡慘重,陳敬安亦壯烈捐軀。時年26歲。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國民黨政府追認陳敬安為抗日烈士。1985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追認陳敬安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