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生,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傅斯年圖書館館長,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合聘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鴻森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業: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
- 主要成就: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吳濁流文學獎新詩創作正獎 - 代表作品:詩集《陳鴻森詩存》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1950年生,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傅斯年圖書館館長,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合聘教授。
個人經歷
本所研究員(2000年6月),副研究員(1991年7月- 2000年6月),助理研究員(1985年8月-1991年7月),助理員(1982年4月-1985年7月)
本所傅斯年圖書館主任(2005年10月-2009年10月)
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顧問(2007年8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寶暨重要古物(圖書文獻類)勘查委員(2007年7月)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合聘教授(2007年2月)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合聘教授(2005年8年)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兼任教授(2006.08-)
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訪問教授(2007.09-10)
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2006.10-11)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合聘教授(2003.08-2005.07)
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副教授(1992.08-1995.07)
榮譽:
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3-2006)
吳濁流文學獎新詩創作正獎(1986)
味無味齋自敘
入所倏焉二十七年,文學、學術兩無成,悠悠忽忽,冉冉吾其老。前望後顧,殊乏佳致之足述者。著作惟一《詩存》出版;《漢晉南北朝經學史》稿本久置篋底,不知寫定何日。今聊就近年所事者作一小結,略綴數語。一、乾嘉諸老年譜考訂,已刊布者有〈錢大昕年譜別記〉、〈翁方綱年譜補正〉、〈臧庸年譜〉、〈丁傑行實輯考〉;另寫定待刊者有〈洪頤年譜〉、〈周廣業年譜〉。二、輯錄乾嘉群賢遺文,已發表者有《錢大昕潛研堂遺文輯存》十卷、《王鳴盛西莊遺文輯存》七卷、《阮元揅經室遺文輯存》十卷,三書擬於年內增訂交付出版。另《乾嘉群賢遺文小集》一書,已刊布者有陳鱣、臧庸、丁傑、江聲四家遺文,其餘錢坫、周春等六家〈小集〉,當次第寫定刊布,以為昔賢續命。三、阮元、王引之學術研究,發表有〈阮元與王引之書九通考釋〉、〈阮元刊刻《古韻廿一部》相關故實辨正──兼論《經義述聞》作者疑案〉、〈阮元《經籍纂詁》纂修考〉、〈《經傳釋詞》作者疑義〉諸文;待刊者有〈阮元《經郛》纂修考〉、〈孫星衍與王氏父子書七通考釋〉兩稿。四、乾嘉學術專題研究,已刊布者有〈郝氏《爾雅義疏》商兌〉、〈「記洞過水」非段玉裁所作辨〉、〈陳鱣事跡辨正〉、〈清代學者疑年考〉、〈《清史列傳‧儒林傳》考證〉、〈《漢學師承記》駢枝〉、〈《經義考》札迻〉諸文;待刊者有〈《清史稿‧儒林傳》考正〉、〈《清史列傳‧儒林傳》續考〉兩文。不賢者識小,僅能學步,聊效乾嘉諸老之法,以治乾嘉之學,十載年光,寢饋其中,嘗戲語從游諸君,余所識清代學者,較所識時人為多。一業未成心已老,枯然獨對數遺編,未敢稱尚友昔賢,惟於當日諸師引進入所勉治舊學之用心,漸能領會。「味無味處尋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爾後數年,擬將舊作集為《味無味齋經史論考》、《清代學術叢考》二書。儻此身未頹,則曩年所治《乾嘉學術年表》舊稿,尚可重拾,訂訛補闕。
〈孟子「百畝之糞」論語「五穀不分」會解〉,《書目季刊》15.3 (1981):49-62。
〈論語子罕章訓解檢討〉,《幼獅學志》17.1 (1982):35-77。
〈漢武始立樂府說研議〉,《幼獅學志》18.1 (1984):143-161。
〈子夏易傳考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6.2 (1985):359-404。
〈盧文弨锺山札記後案〉,《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8.2 (1985):65-86。
〈列子識小錄〉,《大陸雜誌》72.6 (1986):9-21。
〈盧文弨锺山札記後案(續錄)〉,《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9.2 (1986):41-61。
〈陳鱣簡莊遺文輯存〉,《大陸雜誌》76.3 (1988):11-20。
〈楊守敬群書題跋拾遺〉,《大陸雜誌》76.6 (1988):3-13。
〈十一經問對考正〉,《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21.1 (1988):11-38。
〈錢大昕養新餘錄考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4 (1988):913-926。
〈爾雅漢注補正〉,《漢學研究》7.1 (1989):17-60。
〈段玉裁年譜訂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0.3 (1989):603-650。
〈禹貢註疏校議〉,《大陸雜誌》79.5 (1989):19-36;79.6 (1989):6-20。
〈敦煌《占雲氣書》殘卷影本校記〉,收入陳槃著,《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附載(台北:國立編譯館,1991),頁722-733。
〈韓詩遺說補誼〉,《大陸雜誌》85.4 (1992):1-19。
〈清儒陳鱣年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1 (1993):149-224。
〈劉氏論語正義參正〉,《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3),頁505-534。
〈清代學術史叢考〉,《大陸雜誌》87.3 (1993):4-15。
〈國語三君注輯存摭遺〉,《大陸雜誌》88.5 (1994):4-18;88.6 (1994):10-18。
〈魏晉南北朝經學史小識〉,東海大學《東海學報》35 (1994):1-20。
〈劉氏論語正義成書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3 (1994):477-508。
〈北朝經學的二三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4 (1995):1075-1101。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辨證(一)〉,《大陸雜誌》95.6 (1997):1-25。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孝經類辨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2 (1998):295-330。
〈孝經學史叢考〉,《嚴耕望先生紀念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8),頁53-72。
〈隋志所載劉先生尚書義作者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4 (1998):827-839。
〈乾嘉學術小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頁257-290。
〈郝氏爾雅義疏商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1 (1999):203-238。
〈錢大昕潛研堂遺文輯存〉,收入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6(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189-266。
〈王鳴盛西莊遺文輯存〉,《大陸雜誌》99.5 (1999):35-40;99.6 (1999):31-48;100.1 (2000):10-18。
〈《經義考》孝經類別錄〉,《書目季刊》34.1 (2000):1-31;34.2 (2000):1-27。
〈台灣精神的回歸:笠詩社在台灣戰後詩史的位置〉,《書目季刊》34.2 (2000):99-109。又載《文學台灣》36 (2000):217-236。
〈錢大昕年譜別記〉,收入蔣秋華主編,《乾嘉學者的治經方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頁865-987。
〈阮元揅經室遺文輯存〉,《大陸雜誌》103.1 (2001):44-47;103.2 (2001):38-48;103.3 (2001):26-48;103.4 (2001):1-10;103.5 (2001):14-22;103.6 (2001):3-7。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辨證(二)〉,國立台灣大學《台大文史哲學報》55 (2001):375-424。
〈陳鱣簡莊遺文續輯〉,《書目季刊》35.4 (2002):41-57。
〈〈記洞過水〉非段玉裁所作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4 (2002):735-750。
〈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唐宋官修註疏之一側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1 (2003):35-64。
〈錢大昕、王鳴盛、阮元三家遺文續輯〉,收入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叢》11(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285-315。
〈錢大昕潛研堂遺詩拾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古今論衡》10 (2003):39-48。
〈翁方綱年譜補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5 (2004):287-348。
〈臧庸《拜經堂文集》校勘記〉,國立中山大學《文與哲》5 (2004):1-34。
〈阮元與王引之書九通考釋〉,《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8(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46-266。
〈阮元揅經室遺文輯存〉〔增訂本〕,收入楊晉龍主編,《清代揚州學術》(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頁653-777。
〈阮元刊刻《古韻廿一部》相關故實辨正──兼論《經義述聞》作者疑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3 (2005):427-466。
〈皮錫瑞《經學歷史》周注補正〉,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1(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9-50。
〈《漢學師承記箋釋》序〉,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4 (2005):123-133。
〈臧庸拜經堂遺文輯存〉,《書目季刊》40.2 (2006):17-27。
〈《經傳釋詞》作者疑義〉,《中華文史論叢》84 (2006):29-74。
〈陳鱣事跡辨正〉,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24-333。
〈阮元揅經室遺文再續輯〉,《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72-280。
〈臧庸年譜〉,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2(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247-315。
〈考據的虛與實〉,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2(2007):125-139。
本文又收入北京清華大學《清華歷史講堂續篇》(北京:三聯書店,2008):118-133。
〈《清史列傳‧儒林傳》考證〉,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552-566。
〈清代學者疑年考──姜亮夫《歷代人物年裡碑傳綜表》訂訛〉,《中華文史論叢》總88 (2007.12):155-199。
〈錢大昕、王鳴盛、阮元三家遺文拾補〉,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7.4 (2007.12):155-185。
〈阮元《經籍纂詁》纂修考〉,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47-264。
〈《漢學師承記》駢枝〉,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3(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8.4):183-215。
〈丁傑遺文小集〉,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4(2008):195-226。
〈《經義考》札迻〉,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5(2008.11):101-124。
〈江聲遺文小集〉,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4(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9.1):1-28。
〈阮元揅經室遺文續補〉,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6 (2009.5):93-114。
〈丁傑行實輯考〉,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274-307。
〈洪頤煊年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0.4 (2009.12):691-771。
〈錢坫遺文小集〉,《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12(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12):253-275。
〈《清儒學案》別記〉,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3):322-341。
〈王鳴盛西莊遺文續補〉,《書目季刊》43.4 (2010.3):17-46。
〈《清史稿‧儒林傳》舉正〉,《國學研究》2009.2 (總25, 2010.6):255-277。
〈《清史列傳‧文苑傳》識誤〉,成功大學《成大中文學報》28 (2010.4):195-208。
〈洪頤煊筠軒遺文輯存〉,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集刊》8 (2010.4):123-134。
〈梁沈旋《爾雅集注》考證〉,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學》6(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8):93-118。
〈《清史稿‧儒林傳》檢討〉,收入傅傑編,《望道講座演講錄――復旦大學中文學科發展八十五周年紀念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9),頁215-226。
〈《孝經》孔傳與王肅注考證〉,《文史》93 (2010.11):5-32。
〈錢大昕潛研堂遺文續補〉,北京大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13(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5):167-188。
陳鴻森編,《詩經學論叢》(台北:崧高書社,1985)。
陳鴻森編,《司馬遷與史記新探》(台北:崧高書社,1985)。
陳鴻森、吳政上編,《笠詩刊三十年總目:1964-1994》(高雄:春暉出版社,1995)。
陳鴻森編,《笠詩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
翻譯
陳鴻森譯,吉川幸次郎著,〈論班固的「詠史詩」〉,《中外文學》13.6 (1984):146-155。
陳鴻森譯,興膳宏著,〈文心雕龍與詩品文學觀之對立〉,《幼獅學志》18.4 (1985):70-82。
陳鴻森譯,興膳宏著,〈摯虞「文章流別志論」考〉,《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6 (1986):39-44。
陳鴻森譯,森野繁夫著,〈嚴可均全晉宋文補遺〉,《書目季刊》36.3 (2002):71-87。
其他
詩集《期向》(台中:笠詩刊社,1970)。
詩集《雕塑家的兒子》(台中:笠詩刊社,1976)。
詩集《陳鴻森詩存》(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5)。
〈陳鴻森詩選〉,收入李魁賢等編,《笠詩選‧混聲合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2),頁689-710。
〈師門識略──槃庵先生側記〉,《新學術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紀念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下冊,頁457-460。修訂本刊於《書目季刊》32.4 (1999):5-6。
〈陳槃先生學術撰著要目〉,《書目季刊》32.4 (1999):9-22。
〈陳鴻森詩選〉,收入李敏勇編,《複眼的思想:戰後世代8人詩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5),頁163-188。
〈詩人陳鴻森〉,中華電視公司「詩人部落格」節目(200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