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言

金言,字子倫。齋名“牛硯堂”、“斗廬”,生於1938年,山東濟寧市人。中國工藝美術家學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蘭竹畫院副院長、濟寧太白書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書法師法漢、魏六朝碑誌,書畫作品曾在全國比賽中多次獲獎,並在《中國畫家》、《收藏家》、《收藏》雜誌、《中國書畫報》、《山東省書法篆刻選》等書刊中多次發表。繪畫初宗宋、元,後融合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諸家筆意,廣取博採、集書畫為一體,筆力古秀,渾厚蒼潤。能澤古今之妙諦而銳意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金言
  • 別名:字子倫
  • 出生地:山東濟寧市
  • 出生日期:1938年
個人簡介,陳金言作品欣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個人簡介

陳金言,當代著名書畫家,收藏鑑賞家,詩人。出版有《陳金言畫集》、《陳金言國畫作品集》、《中國漫畫先驅馬星馳》、《斗廬鑑藏古代書畫錄》。作品流傳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傳略編入《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當代美術家辭典》、《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等辭書20餘部。
陳金言陳金言

陳金言作品欣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國畫家金言先生作品解讀!
宋洪倫
今年國慶節後,年愈古稀的著名國畫家陳金言先生,受國家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盛情邀請,攜夫人一起,興致勃勃地赴京參加了“中國畫家精品特展”頒獎儀式,與會期間,陳金言先生參展並獲獎的國畫精品,得到了國家美術界領導和眾多著名書畫大家們的高度評價。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作為浸淫在傳統的中國書畫藝術半個多世紀的陳金言先生來說,之所以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其實一點也不足為怪!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他剛剛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繪畫作品,就已經刊登在《中國少年報》上了!13歲時,在他出生的故鄉,就舉辦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抗美援朝”個人書畫展。
他先後出版了《陳金言國畫作品集》,《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陳金言》《當代美術家:陳金言》《中國漫畫先驅馬星馳》,《斗廬鑑賞古代書畫錄》,《斗廬詩選》等;其傳略先後入選《國畫經典》,《收藏》,《收藏家》,《中國書畫》,《中國畫》,《世界名人錄》,《中國當代美術家辭典》等40餘部辭書。
縱觀金言老的國畫作品,特別是他最為得意的山水畫作。觸目的剎那間,你會感到一種親切,一種古雅,一種祥和,其間還摻雜著一種似曾相識,又稍感陌生的禪意氤氳。山水畫是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它形成於隋唐,到五代時就達到了高峰期。其中,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根據各自的創作技法,形成了風格各異的不同流派。至宋代時,中國的山水畫創作,已經達到了鼎盛的黃金時期,這期間流傳下來的傳世作品,己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瑰寶。而中國文人畫的發展,尤其是傳統的詩,書,畫相結合的文人畫,則從元代的山水畫開始,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出現了彪炳畫史的繪畫大家,如黃子久倪雲林吳鎮戴進文徵明石濤,“四王”,“金陵八家”,“新安畫派”諸家,等等,承前啟後,爭奇鬥勝,異彩紛呈,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精神財富。19世紀以來,以齊白石黃賓虹為首的藝術大師,一簡一繁,融合詩書畫印,形成了沖淡,閒雅,悠遠,深邃的意境,不論是在手法上,還是在創意上,率先走出了中國山水畫創作的低谷。
觀賞金言老的山水畫創作軌跡,正如宋代郭熙云:“畫山水應不局於一家,必兼收並覽,以便我自成一家,然後為得”。他天資聰穎,勤勉向學,加之書香門第,幼年習書作畫,即苦練速寫,素描和寫生。正因為他有牢固紮實的繪畫基本功,所以他的繪畫領域較為廣泛。
金言老習畫,從宋元入手,及至晚清,又深研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的畫理畫法之造詣。更遵循名哲先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名訓,多年來,他行遍祖國的三山五嶽,名山大河。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一貫篤行“中國畫以簡為高,但是,簡,卻不是潦草,更不是省事;簡,而是中國畫極度的概括;而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的難度,恰恰就在於此。而能夠把歷代適合的畫法整合集中起來,讓筆下的丘壑相吸納,再將詩書畫印的要領,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爾後形成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這便是畫家的品格,學養,功力之所在”。
金言老學識淵博,詩,書,畫,印及文物鑑賞,在書畫文博界皆德高望重。但先生不求聞達,性情又屬極其淡泊之人。逢事不溫不火,從不急於求成,觀先生繪畫之線,即可見一斑矣!先生用線,逆入平出,無垂不縮,無往不復。先生凡作畫用線之時,必嚴格遵循古人的篆隸用筆之道,那種唐人的堅實,宋人的變意,元人的恬淡和儒雅,無不以書法中的點劃撇捺,真草隸篆一一再現出來。他常說,舉凡山水畫中的每一點線,都是從扎紮實實的中國傳統的書法功底中轉換而來!現在有些畫家在作畫這方面,則似乎略遜一籌。許多作者往往忽視在基本功上下苦功,甚至好高騖遠,急於求成。結果,常常事倍功半,畫的不倫不類,一塌糊塗。先生卻反其道而為之,甘心下苦功夫,真功夫,虛心好學,不斷追求,不斷地超越自我。他多次對筆者說過,他最喜歡背誦新羅山人的一首詩,來不斷地鞭策自已,激勵自己“尋端掃卻世間塵,能使江山變目新,我亦低頭經意匠,煙霞先後不同春”。
如何能使如詩如畫的江山變的更美更新,如何能讓自己筆下的真山真水同又不同,與古人同而又不同,與近哲先賢同而又不同,這正是煥發了藝術青春的陳金言先生,給自己定下來的全新的藝術追求目標!
書畫講究內美,只有內美,才能讓人百看不厭。古人云“初見其畫,不過平常,不覺其美,又視之知其美。而不能學,更覺不易學,此為最美最好之畫”。筆者的摯友,浙江著名畫家陳泉永兄,在讀了筆者寄奉的陳金言先生的畫集後,寫下了一段感言,我感到陳兄寫的很中肯也很貼切!“洪倫兄,畫冊收到,十分感謝,陳老師是位了不起的地方名家!好比老家浙江諸暨四老一樣,很令人信服。作品倍受我等敬佩,從畫冊中的作品可以讀到金言老師的傳統筆墨和文化底蘊。追求筆墨、追求意境、追求平民的理解,這是一個藝術家發自內心的動力。我不主張畫要畫得多么漂亮,而傾向於畫的內涵以及一個畫家個人的想法,每一幅畫,作為一個畫家要傾注他的激情、傾向,主張什麼?提倡什麼?展示什麼?反映什麼?好比毛主席的“雙百方針”和“兩為方向”,這樣的作品才有生命力。陳金言老師的作品雖然大都是山水畫,又不是青綠山水,但是有傅抱石黃賓虹的味道,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他想給人們的交待不是躍然紙上了嗎?”。
2009年12月6日寫於儒石齋
(作者現為中國藝術品鑑賞論壇雜項版“版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