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陳酆
- 字號:字有芑
- 所處時代:唐代
- 出生地:福建漳州
- 出生時間:721年
- 去世時間:779年
- 祖籍:光州(今河南省潢川縣)
簡介,史書記載,陳酆回光州舊第居住,陳酆之子陳詠補光州司馬,
簡介
陳聖王之孫陳酆(721-779),字有芑。十七歲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當時他見朝廷李林甫、楊國忠柄權,陷害忠良,則無心仕途,歸光州舊宅隱居了數年迨而立之年,他奉詔當朝散大夫、中朗將、漳州刺史(750-779)之後,像他父親、祖父、曾祖父那樣,一生清廉,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和教育事業,一如既往地實施仁政,深得民心。他生三個兒子:長子陳,次子陳謨,三子陳訐。唐大曆十四年(779年)卒於任上,子陳謨繼任刺史。宋紹興二十年皇帝追封陳酆為昭素襲美忠正武英侯。
天寶(742年至755年)中期,即殳伯梁任漳州刺史時,舉秀才,授職辰州唐興縣(宋改寧遠縣)令。正要赴任,被漳州耆老朱興家、余拱辰等數百人挽留;朱、余等耆老趕赴宮闕,“陳奏謂酆通達國體,歷練事情,願得為本州刺史。”得到朝廷批准,授朝散大夫、中郎將、漳州刺史。殳伯梁他調,陳酆繼任漳州刺史,當即受到漳州士民的歡迎,奔走相告。大曆十四年(779年)陳酆逝世,謚忠憲。
史書記載
陳酆回光州舊第居住
進士、弘文院編修、河南按察副使萊海等撰康熙元年《汝寧府志》卷十一《人物·忠節》陳元光、陳酆傳:(唐)陳酆 字有芑,舊為光州人,因祖元光戍閩有功,世守漳州,遂為閩人。父珦舉明經及第授翰林秀才,授辰州寧遠令。在都見李林甫楊國忠柄國,無意仕進,回訪光州舊地,川原壯麗,再新而居之數年。安祿山亂,漳州民詣福建觀察使,乞遵舊制,命陳酆領州事,以拯民生。朝是其請,乃建學延師鋤強救災,一如祖父之政。
順治十七年《光州志》中,卷之八,《選舉考·薦辟》篇記載:唐天寶初,陳鄷,光州人,以祖元光功,世守漳州,居閩,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見李林甫柄國,復隱居光。漳亂,閩人復請公為漳州刺史。父珦、明經,及第授翰林承旨。
順治十七年《光州志》卷之九《人物考·鄉賢》:“唐 陳元光 光州人,……年甫十二,領光州鄉薦第一。……”“陳鄷 字有芑,舊為光州人。……”
康熙三十一年繆發撰《光州志》卷之七《人物考(二)·陳元光、陳酆(傳)》載:陳酆 字有芑,號文甲。先世光州人,因祖元光戍閩有功世守漳州。父珦舉明經及第,授翰林承旨。珦生鄷,德性溫恭,幼躭經史。天寶六年,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在京見李林甫、楊國忠柄國,無意仕進。訪光州舊第,川原壯麗,再新而居之數年。安祿山亂,漳州民詣福州觀察使,訴乞遵先朝舊制,命陳鄷領州事,以拯民生。朝是其請。公至漳,建學延師,鋤強救災,一如祖父之政。
乾隆三十五年《光州志》卷三十九《選舉志(上)》:郡之登進士第者,唐景雲初有陳元光(光州人,官嶺南行軍總管),成通間有王延政(光山人),宋淳化三年有王彬(固始人),舉人、秀才 :唐天寶間有陳酆,舉秀才,官漳州刺史。
光緒十二年《光州志》中,卷之八,《仕賢列傳》篇中的記載:唐陳酆, 陳酆字有芑,光州人。因祖元光戍閩有功,世守漳州,遂為閩人。父珦舉明經及第,授翰林承旨。珦生鄷,德性溫恭,幼躭經史。天寶六年,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在京見李林甫、楊國忠柄國,無意仕進。訪光州舊第,川原壯麗,再新而居之數年。安祿山亂,漳州民詣福州觀察使,訴乞遵先朝舊制,命陳鄷領州事,以拯民生。朝是其請。鄷至漳,建學延師,鋤強救災,一如其祖守漳時。
陳酆之子陳詠補光州司馬
乾隆、光緒《龍溪縣誌》卷之十五《人物》:“陳珦字朝佩,……,舉明經及第,授翰林承旨學士。見武后稱制疏乞歸養。……行表辭封不允。乞衰齡。”“陳酆字有芑(音:qi),珦子也,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甫之任,父老詣闕陳奏謂酆通達國體,歷練事情,願得為本州刺史,朝命可之。授朝散大夫中郎將刺史漳州。州士女歡呼曰‘州主孫來矣!'。”“陳詠,字正雅,酆子也,年二十四,觀察使試以耕戰之法,薦鎮龍巖輯安士卒,刺史鄭昌仕表:其器可比仇香,乞為京兆別駕。宰相常兗召之力請外補授汝寧錄事,轉恩州參軍,奉表至京兆尹,黎乾請於朝曰,陳詠酬酢如鐘,含音大小隨叩如水待汲,方圓隨器,彼雖不衛於人,人自難捨於彼,乞留府,攝治中事,從之。時原籍家產禍幾波及,事既雪,出招撫西蜀。歸,權攝京兆事,令行禁止,長安僚左推重之。十四年,丁父憂,服除,補光州司馬,二十餘年守職無玷。以疾乞。致仕弟陳訏四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