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振(原紅四軍第五路軍指揮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連振(1879~1931),又名陳年振、陳海生,清末秀才,鶴峯縣鄔陽關人,土家族。曾任紅四軍第五路軍指揮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連振
  • 國籍中國
  • 民族土家族
  • 籍貫鶴峯縣鄔陽關
  • 出生日期:1879年
  • 逝世日期:1931年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陳連振(1879~1931),又名陳年振、陳海生,清末秀才。陳宗瑜(1900~1929),又名陳宗禹,陳連振的大兒子。
陳氏父子為人正直,性情豪爽,嫉惡如仇,好打不平。1924年秋,建始官店土豪黃協臣以收租為名,侮辱佃戶尤寡婦,致使尤氏含恨自縊。陳連振聞訊趕去,目睹慘狀,奮筆代寫狀詞,歷數黃協臣欺壓百姓的罪惡,上告縣銜門。官府判黃協臣負責受害人的全部安葬費用自此與黃協臣結怨。次年9月,黃唆使一隊官軍竄到陳連振家中尋釁搶劫,殿打陳連振,陳宗瑜忍無可忍,用梭標刺死匪兵一名。陳連振因此被捕入獄。為了贖人,家中四處借貸,還典當了僅有的10餘畝水田,才湊齊800塊銀元,將連振贖回。不久,又遇官店團防大隊長曾飛武仗勢欺人,霸占民女,陳連振父子不畏強暴,仗義相助,將曾飛武殺死在筵席上,民眾拍手稱快。官府聞報,派兵“進剿”鄔陽關,揚言“殺絕陳家”。陳連振父子被迫於1926年12月以“神兵”名義組織由鶴峰、巴東、建始三縣邊境地區一百多窮苦青年參加的農民自衛武裝,提出“抗捐抗稅,抗伕抗兵”,決心與豪紳惡霸對抗到底。由於缺乏武器,特別是缺乏正確的思想指導和嚴密的組織紀律,自衛軍一年之內,幾陷絕境。灣潭老官廟戰鬥中,陳連振次子陳宗元和數10名“神兵”遇難。1928年5月,中共地下黨員徐錫如向賀龍匯報了鄔陽關神兵情況,賀龍立即作出“改造神兵,擴大武裝”的指示。徐錫如到鄔陽關與陳連振父子取得聯繫,又先後派共產黨員范松之,吳琛、覃蘇、劉植吾等人到“神兵”中擔任副大隊長、正副中隊長等職,加緊教育爭取“神兵”的工作。
1928年7月,由覃蘇介紹,陳宗瑜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下旬,賀龍率工農革命軍轉戰鄂西南,在攻下建始縣城以後,於1929年1月2日到達鄔陽關斑竹園。陳連振、陳宗瑜連夜趕去與賀龍見面。賀龍向他們宣講革命道理,分析湘鄂邊鬥爭形勢,提出收編神兵,陳連振欣然答應。1月3日,神兵大隊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2特科大隊。賀龍授旗,任命陳宗瑜為大隊長,覃蘇為副大隊長。同時,發布進攻鶴峯縣城的命令。
1929年1月7日夜,以特科大隊為前鋒,工農革命軍攻關奪隘,消滅沿途之敵,進抵鶴峰城北門外。守敵憑藉威風台古城堡頑抗,工農革命軍屢攻不克。陳宗瑜仍以“神兵”裝束,在火力拖護下揮舞手中大刀,奮不顧身,躍上城牆,手刃敵兵數人,打開缺口,使紅軍迅速占領威風台及縣政府。
1929年3月,湘鄂西民團總指揮王文軒聯合湖南石門、桑植,湖北五峰、長陽、恩施、建始、巴東、鶴峰等縣團防武裝4000多人,發動了對鶴峰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在鶴峰紅魚溪受到陳宗瑜部伏擊,王文軒被打死,所部敗退南渡江,第一次“圍剿”宣告破產。
1929年夏,工農革命軍在鶴峯縣城改編,特科大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四團,陳宗瑜任團長。6月14日陳宗瑜率紅四團參加了紅軍再克桑植的戰鬥。
1929年10月6日,紅四軍在章耳坪與敵遭遇,受到前後夾擊,賀龍及軍部處境十分危險。陳宗瑜為掩護大部隊撤退,與一團團長賀桂如協同作戰,全力搶占制高點土地埡,不幸犧牲,時年29歲。此時,陳連振已年過半百,正率“大道會革命軍”駐防鄔陽關,得知宗瑜戰死,毅然回到主力部隊擔任紅四軍第五路軍指揮,成為當時紅軍中年純最大的指揮員。1930年4月,他率部參加殲滅五峰團防孫俊峰部的戰鬥。賀龍率紅軍主力東下洪湖以後,五路軍在湘鄂邊多次獲勝,愈戰愈強,有力地保衛湘鄂邊根據地。
1931年1月,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執行者取消第五路軍,以莫須有罪名在走馬坪處決陳連振及五路軍幹部14人。
1933年1月,紅三軍返回湘鄂邊,賀龍親到郭陽關開民眾會,為陳連振等人平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