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煌(清朝人)

陳輝煌(清朝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開蘭元勛”陳輝煌(一八三八至一八九四),本名輝,又名輝龍,牢耀廷,號東星。漳浦縣赤湖人。鹹豐十一年(一八六一)渡台,居噶瑪蘭。陳輝煌因開發宜蘭平原蘭陽溪以南近山廣大土地的突出貢獻,而與吳沙齊名,被譽為“兩位溪北、溪南開發的先賢”。

基本介紹

  • 本名:陳輝煌
  • 別稱:輝龍
  • 字號:陳輝煌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時間:年1838
  • 去世時間:1894年
  • 主要成就:溪南開發的先賢
  • 籍貫漳浦縣赤湖鄉
個人簡介,避禍入台,個人履歷,個人功績,陳輝煌四子,

個人簡介

陳輝煌,本名輝,字耀廷,號東星。漳浦縣赤湖鄉(今赤湖鎮)南門(今西城村)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正月初九,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按照《宜蘭縣陳氏世系簡譜》、《陳輝煌開台家譜》所載,赤湖陳氏開基祖是陳元光世系的第24代孫陳道明公,陳道明就是赤湖陳氏的一世祖。從陳道明公至陳輝煌的父親復生,又經過了19代,到陳輝煌,已整整過了20代。這樣算來,陳輝煌是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第44代裔孫。屬赤湖陳氏二房聚德堂衍派。光緒二十年(1894年),輝煌勞瘁而逝,享年57歲。

避禍入台

陳輝煌在家排行第二,上有哥哥陳豹,下有兩個弟弟陳爐和陳火。祖父國生、父親復生早逝,家庭貧苦,性豪放任俠,非常孝順母親,雖因貧困而自幼失學,卻練就一身好武功,善用標槍火銃打獵,然亦難以度日。
宜蘭平原的開發,吳沙居首功。然吳沙的開墾活動,只推進到蘭陽溪以北地區。溪南地區的開墾還相當艱巨。嘉慶十四年(一八零九),漳州人占領溪南羅東,到道光末年(一八五零),漳、泉、粵三籍移民分區開墾了羅東。而溪南近山的大片險要。肥腴的荒蕪之地,由於生番出沒,動輒武力進犯,墾民的生命遭受極大威脅,開墾工作因此受阻。創建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以保護墾民,已成當務之急。而當時官方兵力不足,難以負起保境安民之責。陳輝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脫穎而出的。
陳輝煌渡台時已二十四歲。據赤湖陳姓宗親傳說,"陳輝公本名輝龍,家境貧苦,門衰怍薄,以務農為生,因農圃遭有權勢鄰人畜養的豬踐踏,怒不可抑而將豬打死,引起鄰人的不滿、脅迫,陳輝公自覺難容於鄉里,時正值過年期間,乃計畫逃亡,情急之餘,六神無主,只好隨地取材,立扁擔于田野中作決定去向。時扁擔偏向東方--台灣,於是與乃弟輝豹一起奔向台灣,重新開創天地。"

個人履歷

陳輝煌入台後,就在組織管理和軍事指揮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才幹。在官府的支持下,他提出富民養勇以自衛的倡議得以實施。同治初年,募集各社熟番,暨阿束、東螺、北投、淡水、大甲、吞霄流番,以及彰化來歸者,共二百餘戶,編成十九個結,選舉十九結首)率眾首先開墾了今三星鄉十九結一帶。當拓墾推進到張公圍、瓦宮、大埔等地時,生番奮力阻撓,在山間出沒無常,襲擊墾民。輝煌率眾築城,抵禦生番。先後築起阿里史城、銃櫃城、三面城等,組織鄉勇防禦,以保證墾民不受侵擾。鄉勇的組成從各戶抽派壯勞力?quot;給衣食餉銀厚待之",有事自衛,無事務農。凡墾荒者從資金上給予支持,每墾一甲生地貸銀三十兩,墾成後三年清償,所墾土地業佃平分。由於措施有力,指揮得當,墾地逐漸從張公圍、瓦容、大埔拓展到內外抵瑤陴、頂下破布烏、紅柴林、二萬五等地。至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開墾之地達今三星以東,大埔以西,面積八百餘甲。至此,宜蘭全境荒地大致墾盡。

個人功績

溪南所墾生地,種稻植蔗,廣設糖廓,欣欣向榮。隨著生產發展和人口增加,宜蘭行政區欄位,於光緒元年(一八七五)改廳設縣,轄地從七堡增為十二堡,其中溪南由三堡增為七堡。整個溪南地區,在十餘年間創建起穩固的漢化社會。陳輝煌功績最為卓著。溪南開發後,陳輝煌又先後在拓通蘇花山道、抗法入侵和駐防蘇澳等事關東部開發和防務的大舉中。立下赫赫功勳。同治十三年六月,陳輝煌奉欽差大臣沈葆楨之命,率眾協助福建提督羅大春所部綏遠軍,開鑿東海岸蘇花山道,歷時一年,打通南北,以功欽賜紅頂,賞戴花翎,統領蘇澳南二營及叭哩沙台勇營,其妻楊氏亦誥受二品夫人。光緒十年(一八八四),法軍侵台。輝煌鎮守蘇澳,擊退來犯法軍之兵艦。又奉提督曹志忠命,轉防基隆獅球嶺,以軍功擢升協台。十五孚(一八八九),輝煌奉命駐防蘇澳為綏靖地方,防衛外侵,盡忠職守,眾皆讚嘆。二十年(一八九四),輝煌勞瘁而逝,享年五十七。出殯之日,數千人夾道泣送葬於三星鄉阿里史山麓他年青時率眾拓墾之地。

陳輝煌四子

陳輝煌有四子:振田、振業、振光、振宗。孫陳進東曾任宜蘭縣第四、五屆議長,連任宜蘭縣第五、六屆縣長,居羅東。孫陳進富業商,連任宜蘭縣第二至七屆議員。孫陳逸松,台灣知名律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