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年教子諂諛》,出自《漢書·陳萬年傳》,主要講陳萬年教子奉承,子不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萬年教子諂諛
- 屬性:文章名
- 出自:《漢書·陳萬年傳》
- 主講:陳萬年教子奉承,子不聽
原文,譯文,注釋,人物,闡發與套用,擴展閱讀,
原文
陳萬年嘗病,召鹹教戒於床下,語至半夜,鹹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鹹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鹹諂也。”萬年乃不復言。
譯文
陳萬年是朝中顯赫的大官,有一次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鹹叫到床前。對他說話說到半夜,陳鹹打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你的父親我在教導告誡你,你卻打瞌睡,不聽我的話,為什麼?”陳鹹跪下叩頭說:“父親的話我都明白,主要是教兒子如何奉承拍馬罷了!”陳萬年於是沒有再說話。
——出自《漢書·陳萬年傳》
注釋
1、鹹:陳鹹,陳萬年之子。
2、戒:同“誡”,教訓。
3、杖:名詞作動詞,用棍子打。
4、曉:明白。
5、謝:道歉,認錯。
6、大要:主要。
7、諂:奉承拍馬。
8、乃公:你的父親。
9、睡:打瞌睡。
10、具:全部。
人物
陳萬年,漢朝大臣 (?——前44年)字幼公,沛郡相(今安徽宿縣西北)人也。為郡吏,察舉,至縣令,遷廣陵太守,以高弟入為右扶風,遷太僕。
萬年廉平,內行修,然善事人。賂遺外戚許、史,傾家自盡,尤事樂陵侯史
高。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謁問疾。遣家丞出謝,謝已皆去,萬年獨留,昏夜
乃歸。及吉病甚,上自臨,問以大臣行能。吉薦於定國、杜延年及萬年,萬年竟
代定國為御史大夫八歲,病卒。
萬年廉平,內行修,然善事人。賂遺外戚許、史,傾家自盡,尤事樂陵侯史
高。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謁問疾。遣家丞出謝,謝已皆去,萬年獨留,昏夜
乃歸。及吉病甚,上自臨,問以大臣行能。吉薦於定國、杜延年及萬年,萬年竟
代定國為御史大夫八歲,病卒。
闡發與套用
明辨者,心常清。古者有云:“明辨是非者曰察。”大千世界,紛繁複雜;萬物變化,波譎雲詭。陳鹹面對父親要他學會阿諛奉承的教誨,明辨之。只有常常保持著謹慎而敏銳的心,心中才會時常清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父母一定要是非分明,正直誠信。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有父母深情關注的眼睛;也有教孩子走歪道的父母,陳萬年就是其中一個。
奇而不怪。陳萬年告誡兒子要學會“諂”,這在封建社會是奇而不怪的事。如果你看過《官場現形記》或《儒林外史》就不難理解了。拍馬行賄是官場的重要手段,陳萬年本人就是這樣起家的。據《漢書》載,他“善事人”,曾用盡全部家產,賄賂皇親國戚,最後竟爬到御史大夫的高位。兒子陳鹹卻不像父親,為人剛直,嚴於執法,從不諂諛,故“公卿以下皆憚之”。奉承拍馬是官場中的惡習,正如列寧所說,醜惡的東西是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的,教子“諂”,或本人“諂”這類事,時有見諸報刊。作文中如論述到“正直”、“廉潔”、“家教”一類問題時,陳萬年不失為一個反面教材。
擴展閱讀
與陳萬年相反的宋朝翰林學士陳堯咨父親教育他誠實的故事,即“陳諫議教子”,記在在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中,原文如下:
——《陳諫議教子》